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8日电(谢艺观)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延迟开工,高校延期开学。当春招“撞”上疫情,毕业生们还能方便的找工作吗?
资料图:浙江工业大学以往线下招聘会。 陈婧 摄
“无接触春招”成为主流
春节过后,考研、考公务员落榜的,“秋招”失败的,拿到offer不满意的,留学生刚回国的,都加入了春招大军。
为了面试,有人穿着睡衣把行李箱里的化妆包打开,画了春节以来的第一个妆;有人在面试前半小时还躺在被窝里刷手机;有人则仗着面试官看不到自己,上身小西服,下身大睡裤。
为何出现上面现象?与往年不同,今年线上“无接触春招”成为主流,企业纷纷推行线上笔试和远程面试。
如,腾讯、阿里、网易、华为、苏宁、百度等大型企业都将春招改为线上;中国移动、中国建筑等多家央企也面向毕业生进行线上招聘,支持线上远程面试。
21日,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发文称,调研的334家用人单位中,93.1%的用人单位表示会通过招聘网络开展春季招聘;48.9%的用人单位采用刊登招聘广告、线上宣讲会、视频双选会等方式开展春招。
多家招聘平台报告也显示企业对线上面试接受度较高。智联招聘调研报告显示,55%的企业希望平台提供视频面试服务;58同城调研报告称,70%的企业招聘者对视频面试持正面态度。
清华大学发布“空中宣讲会”安排。截图自清华就业公众号。
高校宣讲会、双选会没了“人山人海”
高校组织的宣讲会、双选会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疫情之下,空中宣讲会来袭,毕业生们只能跟人山人海的校园招聘会说“再见”。
近日,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发布春季空中宣讲会安排;北京大学亦发布消息称,空中宣讲会系统正式上线;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将线下大型双选会搬至线上,用人单位将在线上和学生互动。
“今年学校的三月春招会已经转线上了,很多高校都是这样。”林玉是山东大学研三的学生,这些天她一直在留意着春招消息,“学校也在通过微信号等传递招聘信息。”
除了搭建求职“云招聘”平台,一些学校还推出了线上求职“云指导”。如,西南石油大学就为学生提供线上简历、线上面试训练等求职辅导微课。
河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郭金峰说,学校已把毕业生就业工作重点转到网上,根据在该校就业网上注册的7000多家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毕业生的求职需求,自疫情暴发至今,为准毕业生精准推送了240多条招聘信息,并尝试举办网络视频招聘会。
资料图:1月5日,“上海市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沪举行。 许婧 摄
多部委出手支持“云招聘”
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在突发疫情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2月初,人社部等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事业单位确属工作急需组织公开招聘的,尽量采用电话、视频、互联网等非现场接触方式办理有关事项。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大力推广远程面试,提高招聘企业与劳动者“点对点”直接对接率。
28日,教育部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实行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日前,教育部已采取措施加强网上就业服务,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
记者注意到,北京、湖南、河北等地已经陆续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开展各类线上招聘。
“现在有一些事业单位的初选环节已经要在线上了。”这些天,林玉一直留心着事业单位的招聘,“虽然已有其他保底项,但事业单位也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因此也在准备。”
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介绍,人社部门也将组织一系列网络招聘活动,设立毕业生就业专区,增加行业化、特色化招聘,提供一大批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线上面试靠谱吗?
林玉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线上面试就能定下吗?总感觉不那么靠谱。”在她看来,是不是之后会有个线下的终面,才能定下来。
虽然她还没有开始尝试这种线上面试新形式,但已经有不少毕业生开始了线上面试,并因此求职成功。有网友表示,“疫情之下体验了一次视频面试,收到了苏宁易购的offer。”
其实,“利用网络数据进行简历匹配、通过视频系统进行远距离面试,这样一套招聘流程已经很成熟完善了。”天坤国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雷表示。
图片来自字节跳动招聘官方公众号。
如,字节跳动近日宣布,春季招聘为大学生开放超6000个全职及实习生岗位。求职者只需通过线上投递简历、线上宣讲会、线上笔面试、远程入职等环节,即可成为字节跳动公司的一员,办公用品也将邮寄至员工所在地。
在王云雷看来,无论疫情是否发生,“云招聘”都将是未来人才招聘模式发展的一种趋势,疫情加快了“云招聘”发展的进程,未来还会有更多校招、双选会由线下转为线上。
“疫情下,‘云招聘’算是一种相对比较便捷的渠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但不同岗位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些招聘还是需要进行线下面试,现在说“云招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还为时尚早。(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