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濒危非遗粤剧为主打的电影《白蛇传·情》,在一众大片里突围出圈了。
豆瓣评分8.2,观众人均“五星好评”,有口皆碑。
但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偶然事件。
在抖音,每天就有数以万计的创作者以濒危非遗为主题,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的瞬间,他们不仅把这些艺术瑰宝视为精神快乐源泉,还将其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让非遗文化告别濒危状态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曾经错失过欣赏它们的机会,那么从现在开始也不晚。
荒土破新苗
从讨厌到热爱他花了七年
看过吴尊和韩庚演的《大武生》后,不少人对京剧武生有了粗浅的认知。
但在粤剧里,武生往往身兼两职,能文能武,于是又被统称为文武生。
今年21岁的陈骏旻,就担任这个行当。
除了睡觉,陈骏旻的生活几乎围绕着“唱念做打”转,他却甘之如饴。
白天在剧院里练功、彩排、演出,闲暇时上传几段曲目到抖音。
从《紫钗记》、《帝女花》,到《啼笑因缘》……各种粤剧名曲,他信手拈来。
原以为自己不过是个小透明,根本无人问津。
却不想,他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累积了8.1万粉丝,收获了43万多点赞。
咦?抖音上的戏曲爱好者,竟然比他想象的多,而且当中还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这在过去十年里,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因为像粤剧这类表演艺术,叙事节奏相对缓慢冗长,与年轻人常听的快节奏流行乐,俨然两个次元的存在。
同时,戏剧十年难出一个好角,时间和精力成本投入大,回报却未知,大多数人对它“敬而远之”,这也是戏剧一度遭遇受众断层、濒危的原因,甚至不少剧院还面临着倒闭危机。
陈骏旻刚听到粤剧那会儿,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只觉得“咿咿呀呀的,烦死了”!
但因为生性调皮好动,他被忙于工作的爸妈,送到了半封闭式的粤剧培训班去。
老师见他好动不爱唱,就安排他去翻跟头。
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
翻来翻去不嫌累的“皮猴”陈骏旻,竟然觉得这玩意儿还有点意思,但要登台表演,嘴上功夫也得努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吊喉咙练发声,早中晚各一堂课,他都不落下,每次练足两小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如今的陈骏旻,师从粤剧大拿彭炽权、欧凯明、黎骏声,就连名字都是红线女建议更改后,师母再专门找人帮他取的(陈骏旻原名陈小特)。
年轻有为、获奖无数,他成了粤剧新生代里不可多得的文武生。
图源见水印
然而生在当下,他知道粤剧要摆脱濒危、走向大众,就得打破距离感,拓宽受众面。
所以他把抖音当做舞台之外的另一个“虎度门(粤剧里演员出场的台口)”,在这里他不仅能直观看到观众的喜好和建议,还能让更多人感受粤剧这项濒危非遗的魅力。
和舞台上束发着戏服不同,抖音里的陈骏旻更多时候像个邻家大哥哥。
他会用灵活俏皮的表情,演绎出或深情、或幽默的曲目。
他还会即兴创作,根据时事,让传统曲目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不少网友闻声而来,感慨原来戏剧也可以这么接地气、这么有趣。
但事实上,很多像粤剧这样的濒危非遗之生动、之有趣,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只是过去囿于没有合适的宣传平台,才会让人觉得它们“遥不可及、高不可攀”。
从讨厌到热爱粤剧,陈骏旻花了七年;但从个人热爱,到发现抖音上众多的粤剧热爱者,他仅仅花了几个月。
显然,在濒危非遗摆脱困境的这片土地上,他只是一株破土而出的苗,但却绝不孤单。
开花又授粉
想唱却唱不出来她觉得太可惜
作为南粤的另一颗“沧海遗珠”,潮剧和粤剧一样,也曾遭遇“扼杀”。
在潮汕地区,年轻人习惯称它为“老人戏”,话下之意不言而喻。
但对于土生土长的90后姿娘(女孩的潮汕话表达)黄晓佳来说,潮剧更像是根。
没有根,树不能活,人也一样。
2019年,她开通了抖音,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可以低成本、零门槛地了解潮剧这门濒危非遗艺术,找回自己的根。
和陈骏旻的纯演绎不同,黄晓佳选择了以教学的方式展现潮剧,想来这可能和她的经历有关。
黄晓佳年少成名,是潮剧界里的标准童星。
十岁那年,身为班干部的她被老师钦点上台表演潮剧,不会就自学的那种。
但万万没想到,这次表演让老师发现了她的潮剧潜力,还把她推荐到当地电视台演出。
过五关斩六将,最终黄晓佳拿下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业余组第一名,火遍整个潮汕地区。
然而业余组,这几个字给她了一个大大的警醒。
想要更系统地学习戏剧知识,还得耐下心去磨,于是她复读一年考上了上戏的昆曲系,上课学昆剧,课间追着老师指导她的潮剧唱腔,一门专业硬是学出了双学位的既视感。
但学成归来后,她却发现潮剧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潮剧,成了爸妈一辈的饭后消遣,要不就是大型祭祀时播放的BGM,已经鲜有人会把它当做认真的爱好或事业发展。
曾经还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年轻人都不喜欢潮剧了?”
回复者寥寥,答案更是令人心酸。
和很多濒危非遗一样,潮剧也面临着受众断层的困境,而且市面上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加上学费等各种问题,即使有心学,也会遇上无力的状况。
所以她在抖音上的大多视频,都以教学为主。
她操着一口潮汕方言,孜孜不倦地示范着:潮剧演员怎么站、水袖怎么耍、旦角动作该怎么摆;还会耐心在评论区里和网友互动。
曾经有人会问过她,为什么不上台演出,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其实不然,晓佳从来没有浪费过自己的才华,她在一次采访中说过——
“作为演员,如果台下的人不懂自己,那很寂寞;作为潮剧戏迷,想跟着台上的人唱却唱不出来,那很可惜。”
她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场面。
在抖音里愿意驻足观看,并向她提问的人,大多是潮剧爱好者。
如果能通过自己的教学和互动,让更多人爱上,从而去学习这项传统艺术,难道不比登上一方舞台却只能孤芳自赏来得强吗?
而且就像是当初那个看着电视自学潮剧的自己一样,此时此刻,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或许也有会无数个“黄晓佳”通过她的抖音,踏上潮剧这项濒危非遗的传承之路。
春天破土,夏天开花授粉,来年秋天抬起头看看这片濒危非遗的“荒土”,或许就该是一片丰收景象了。
后来它们一定
会长成参天大树
席勒曾经说过,自然只赋予了我们生命,是艺术把我们变成人。
像粤剧、潮剧,这样曾经“偏安一隅”的濒危非遗艺术,就以它们特有的存在,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贫瘠精神。
然而泱泱大国,五十六个民族,又何止这对“双生花”?
小IN曾经好奇,试着在抖音里搜索“濒危非遗”,本以为会查无此词,但结果却出乎意料。
古老的民间艺术宁海耍牙、工艺濒临失传的缂丝团扇、银花丝……琳琅满目。
而那些散落在各个城市地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濒危非遗的传统表演艺术,也正以顽强的生命力野蛮生长着,在抖音重新绽放光芒。
比如华东一带,以唱腔五花八门、曲调千回百转著称的扬剧,受到现代审美的冲击曾经一度没落,当地剧团更是以解散收场。
但现在,扬剧成了抖音里传统戏迷的必点曲艺,扬剧青年演员赵悦悦的演唱视频,更是圈粉无数。
源自江西的抚州采茶戏也曾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但如今采茶戏已经成了江西的一张全新名片。
与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蹴鞠,源自山东淄博,却因为受到西方文化冲击,而被迫“低调”。
但是现在在抖音,它早已无法掩盖光芒,以“高调”的姿态重回我们的视野。
而在华南一带,流行于所有粤语地区的曲艺品种,都被统称粤曲。
抖音红人陈艺鹏就以他悠扬高亢的粤曲腔,以及反串花旦的形象,一夜成名,“行走的CD机”不能少了他的名字。
在与粤语同属“七大方言”的闽南语地区里,闽剧也曾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险些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好在濒危非遗的传承人不辱使命,来自“大虎纠”的国家一级演员“依林妹”林颖,在抖音展示正宗闽剧味儿。
以莆田方言讲古红遍闽语地区的秋生,也俨然成了一名传承濒危非遗文化的“野生代言人”。
在拥有壮阔自然风光的华北地区里,有一项被外媒称为“古老东方摇滚乐”的濒危非遗,华阴老腔。
虽然险些被“蒙尘”,但如今凡是有它亮相的视频,绝对热搜预定,就连谭维维等歌手都无法拒绝华阴老腔的魅力。
至于华阴老腔里常常用到的唢呐,同样来头不小,素有民间“乐器之王”的称号,但过去人们只把它当作红白事的伴奏,忽略了唢呐的艺术价值。
抖音音乐人川子,却开创性地将唢呐和电音live秀结合。
场面有多炸?别问,问就是炸上天!短短一年半,圈粉225万。
和一般非遗有所区别,传统表演类的濒危非遗,因为大多以口头、肢体相传形式,很难用物质载体系统记录下来;同时,还有很多博大精深的小众非遗艺术,因为无人传承而面临失传。
但现在,它们却有机会在抖音以更能被大家接受的形式,展示着一方水土所孕育出来的艺术魅力。
据抖音所发布的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濒危非遗项目视频在抖音的总点赞量,高达1个亿!
这个数字,放在几年前乏人问津的濒危非遗艺术上,绝对是天方夜谭。
但如今,我们觉得这很正常,甚至认为这个数字可以再庞大一些。
因为根植在濒危非遗背后的,远不止传承人和业余爱好者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更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在历史进程中碰撞、融合,最后汇聚而成的一笔宝藏,这本身就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也许有人会认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里,很多东西都能在短时间内被机器复制量产,我们大可不必耗费大量物力去“拯救”濒危非遗。
但事实上濒危非遗是无法被复刻的,而且它们所带来的震撼的触动,早已超出了物质价值。
当我们走得太快,忘却自己灵魂时,濒危非遗所记录的,是一代代人的坚持和对艺术的热爱;是在物欲冲击下仍恪守淡泊、不忘根源的初心;也是每个时代里人们留下的印记。
所以当在抖音里遇见濒危非遗视频时,一个关注和点赞,或许都会化作它们摆脱濒危的动力,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也终究会长成参天大树!
撰文、编辑 / 599
责任编辑 / 张嘻嘻
图片来源 / 抖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