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星斗在苍穹闪光
李晓
当我见到她的时候,那满头华发染上了大漠风霜,我甚至听到了她的呼吸声,那也是来自大漠深处岁月的呼吸。
我与她,是隔着电视屏幕相见的。在央视《朗读者》节目里,我见到了这个和善老人的同事们为她深情朗读《人类的敦煌》的感人场景。
她叫樊锦诗,她是“敦煌的女儿”。
这是一个如诗的名字,她用大半生的时光守护敦煌,与风沙为伴,用心血为大漠里的文物写下了锦绣诗篇。1958年,樊锦诗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1963年毕业后,命运本来可以让她选择一条春暖花开的路,但敦煌莫高窟在彼地召唤着她,她一个人毅然奔赴到漫天尘沙的敦煌,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岁月倥偬六十载,她将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视为自己的使命和宿命。“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樊锦诗用燃烧的初心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航向,用智慧与力量创造了自己生命的厚度,让博大敦煌的未来在历史长河里无限地延伸。
感谢像樊锦诗这样一代接一代薪火接力的文物守护者们,让人类创造的伟大文明遗迹,发出熠熠光华。9年前,我去过敦煌莫高窟,朔风扑面中,我震惊于这些艺术天堂中的壁画,在千年时空的转动中依然闪烁着神秘光晕,那梦幻般的色彩,让我对艺术与生命怀着匍匐于苍茫大地之上的谦卑之心。
有一种导航系统,和天上的星斗一样叫北斗。而今,在浩瀚苍穹里,中国有50多颗导航卫星在运转。
人生的北斗星,又该如何为我们的命运照亮,让生命的星斗闪烁于浩大苍穹。
我喜欢的作家冯骥才,这个而今80岁的作家早已著作等身,他一生游走于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这四个领域。为了给文化遗产保护筹集经费,冯骥才有些年把自己的画作差不多都卖光了,他说自己是把心交给了大地。 冯骥才说, 在他人生精力投入的四个领域,源泉在于爱的涌流,爱文学艺术,爱城市蔓延的古老根须,爱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
流淌于心底的爱,是照亮冯骥才人生旅途的“北斗”,他将自己的生命谱写得如此丰厚动人。
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其实是一次壮美的燃烧。如何灿烂地燃烧,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这是一个人在天地之间的精神格局。
遥想1919年北京城的“五.四”街头,那一群热血青年刺破苍穹的呐喊声还响彻天宇,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血脉一样深深交融。一代一代为国家兴盛强大的奋斗者、领路人 ,他们群星一样在天宇闪烁,成为我们精神导航的“北斗”。
即使你做一个平凡的人,但并不影响你做一个发光的人。
我的朋友王哥,在巷子里开了一个卤肉店。王哥平时喜欢摄影,曾自费印刷过1本摄影集,印量500本。我想起那年夏天,他晚上骑着摩托车,一个朋友一个朋友地打勾、画圈,一一送上自己的摄影集。到了我家楼下,他给我打电话说,书来了,你下楼来拿。我在路灯下随意翻看了那本书,照片大多是我们这个城市里弥漫着浓郁烟火气息的寻常人家、一街一巷。看完了王哥的摄影集,我对这个城市有了亲人一般依念的感情。
4年前的一天,王哥突然对城市里的雕塑发生了兴趣,他在走访中发现,城市里一些奇奇怪怪的雕塑与这个城市的气质不合,他感觉如鲠在喉。王哥于是放弃了经营的生意,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再次徒步考察了这个城市的许多雕塑,一一拍照后写下自己的感受,他把自己整理出来的文字材料专门送达到城市的有关部门。在那封普通市民的信件里,王哥这样写道:城市的雕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要最大程度地贴近这个城市的脉络。后来,有关部门采纳了他的建议,我们这个城市的雕塑,有了更生动的表达。王哥这样的普通人,涵养着一座城市的灵魂,他也给了我最真的感动。
寻找属于你生命的星斗,让它照亮自己,也照亮大地之人。
附:全国新高考Ⅱ卷(重庆2022年高考作文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