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凤凰V现场》出品
农历新年刚刚过去,比亚迪就掀了桌子。
2025年2月10日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10万级以上全系标配,10万以下多数搭载。发布会上,比亚迪还一口气发布了王朝+海洋一共21款智驾版车型,其中售价最低的为海鸥智驾版,售价仅为6.98万元起,这也是目前市场上首次将智驾普及到7万元价位车型。
此外,他首次提出了“智驾平权”理念,强调高阶智能驾驶将成为所有消费者的标准配置。他还预测“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元年”,并预言3年内,高阶智驾技术将像安全带一样,成为所有车型的标配。
10万元以下车型配备高阶智驾
历经多年研发后,比亚迪此次推出了天神之眼的三大高阶智驾方案:天神之眼 A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Iot 600),主要搭载品牌为仰望;天神之眼 B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Iot 300),主要搭载品牌为腾势、比亚迪;天神之眼 C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主要搭载品牌为比亚迪。
王传福援引数据称,目前行业搭载智驾的车型动辄20万元以上,智驾几乎等于高价,这导致2024年中国市场售出的车辆只有10%有高阶智驾,而国内70%的汽车销量都在20万元以下,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接触到智驾。
为解决这一问题,比亚迪提出全民智驾战略,旨在加速智能驾驶的普及,实现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全覆盖。
“普及智驾最大的障碍就是高昂的价格,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所以比亚迪要把智驾做到全民智驾。”
以往20万左右车型才能够配备的高阶智驾功能,如今7万元的车型就能拥有,这无疑引发了行业震动。正如王传福所说,燃油车已经成为了少数派,如今没有智驾的车也要成为少数派了。
发布会上,王传福还提出,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智驾是安全出行最强的守护。
要知道,智驾,从来不是炫技与噱头,而是一套缜密而科学的系统——通过精准的传感器、先进的算法和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让汽车实时感知周围环境,执行安全可靠的决策,以及预测潜在的危险,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某种程度上,智驾就相当于过去高端车型普遍配备的ABS的全能智慧升级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系统曾帮助汽车有效防范了大量危险情况,守护了海量车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而在比亚迪之前,智驾及其所能提升的安全能力,却只有少数高端车型可以享用,这无疑是技术普惠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遗憾。
如今,比亚迪亲自解决了这一问题,智驾平权,相应的也将带来更安全驾驶体验的下放。
全民智驾普及背后,比亚迪的三大底气
为什么最不愁卖的比亚迪,反倒第一个站出来,选择做高阶智驾向下普及的“先行官”?
论心的话,自然是因为王传福“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的理念。
但要论迹的话,其实答案只有一个,智驾人人都可以做,但普及智驾,却非比亚迪不可。
一方面,比亚迪敢于真金白银投入与支持研发。
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费用达333亿,同比增长34%,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天在技术研发上花费1.2亿元。相较研发费用为232.4亿元的特斯拉,已拉开超百亿的差距,同时也是长安、上汽、广汽、江淮、长城、理想6家车企之和。
截至2024年三季度,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1600亿元。
另一方面,比亚迪拥有着推广智驾的三大核心优势:中国最大的车云库数据、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
数据优势方面。众所周知,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已经从规则驱动的传统模式迈向了端到端大模型的全新时代。这一转变彻底颠覆了智能驾驶的底层逻辑,使得系统能够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更加智能地理解驾驶场景并作出精准决策。
由此,也就对车企的数据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目前,比亚迪搭载L2及以上车辆已超440万辆,智驾行驶里程超37亿公里,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触发次数超277万次。这让比亚迪积累了覆盖各种驾驶场景的海量数据,由此也构筑起了中国规模最大、最具价值的车云数据库,从而不断提升天神之眼的智驾“含金量”。
其次,超过11万人的全球最大研发工程师团队,则为比亚迪推广智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其中,仅智能驾驶领域的专家便多达5000余人,在智能驾驶软硬件领域,比亚迪实现了从底层到应用的全栈自研,其智驾技术研发实力稳居全球领先地位。
最后,作为新能源全球销冠,比亚迪巨大的销量带来的规模优势,则为其智驾普及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一方面,庞大的交付量可以大幅摊平和降低智驾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最短平快地让智驾惠及更多的用户,从而在智驾水平的迭代上快速实现正循环。
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为427万辆。今年,比亚迪大部分销售车型都将搭载高阶智驾。如果按500万辆的产销目标推算,意味着比亚迪将在今年带来超300万台搭载智驾能力的新能源车。
要知道的是,300万辆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搭载高速NOA的车辆总数之和的两倍之多。客观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全民智驾。
此外,比亚迪此举,还将带动整个智驾产业链的繁荣与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同行跟进,车圈再度变天
比亚迪此举带来的“鲶鱼效应”,在发布会之前就已经搅动了整个行业。
2月9日晚,长安抢先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并喊出“全民智驾”的口号。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宣布了多款车型的升级,深蓝S07、L07新增了DEEPAL AD PRO智驾版本,S05则是全系赠送DEEPAL AD PRO高阶智驾包。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更是直言,“从今年开始,长安将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同时,以深蓝汽车为首,长安将开始向全民智驾方向进击。他透露,预计在今年8月推出10万元级别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
零跑汽车也在比亚迪发布会后,宣布将于3月10日推出旗下B系列首款全球化车型零跑B10,后者定位15万元级,首搭激光雷达城区智驾。岚图汽车、吉利汽车也纷纷宣布将普及智驾方案,或预告自家的AI智能化战略布局。
但很显然,在智驾平权的赛道上,比亚迪已经拥有了充沛的先发优势——其今年销售的车型大部分都将搭载智驾,由此带来的销量上涨和规模优势,还将进一步优化和精进其所掌握的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催动比亚迪智驾的数据大模型更加全面和精准,从而进一步拉开和其它车企的差距。
更何况,比亚迪还用天神之眼 C的高性价比,完成了消费者对智驾预期的重塑。从当下起,即便是用户在选购入门级汽车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其智驾水平。
总体来看,未来将会有更多车企加入“智驾平权”行列,2025年将是中国车企争夺智能化市场的关键一年。但与此同时,车企不仅要卷“端到端”等前沿技术领域,还要卷智驾方案的成本与价格,这意味着,一些智能化进度缓慢的车企或许将进一步掉队,而即便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车企,也可能迎来竞争格局的重塑。
好的一面在于,随着高阶智驾的普及与竞争进一步加速,不仅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加速狂奔,让供应商随着车企智能驾驶业务的拓展,获取更多订单和市场份额,从而提升自身业绩收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总体竞争力,使之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大举出口的趋势下,于全球市场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斩获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