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运河名镇|宿州符离镇:因白居易而扬名 斑驳老街待重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耳熟能详的白居易千古名篇《离离原上草》所描绘的景象就是“濉南古原”——千年古邑符离镇。

符离是一个古老的城镇,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原宿县)北二十里许的濉水之畔,属黄淮平原,面积140万平方公里。 古时符离,山川俊美,钟灵毓秀,水泽众多,物产丰富,又在黄河(今已成故道)与淮河之间,是有名的富庶之地。

千年烽火地 诗战两驰名

符离自远古即是沼泽草甸,生长最多的为符草,据考“符”为一种丛生的草,又读“蒲”。战国末期,秦始皇看中了这块不仅生产可以肥马野草,同时也是可以屯兵的“宝地”,于是,便在其离山南麓茂密的草地上建县屯兵,取符草之“符”和离山之“离”二字,命名符离县,这即是“符离”地名的由来。

春秋战国时,符离为“苻离要塞”。苻离县始建于秦朝。汉王莽改曰“苻合”。后来,竹邑县并入,苻改符。后魏武定六年改为雎州雎南郡,隋开皇三年,州郡之名废,复为县,唐元和年间,隶宿州;太和后,州治曾徙於此。

符离老街

中唐以后的符离,更因大诗人白居易而名扬天下。现符离仍流传着白居易与初恋女友陈湘灵在符离相识、相恋的凄美爱情故事。

符离为彭城(徐州)外围屏障,自古即是战略要地。有“古草原,百战道”之称。战国时即有“符离塞”地名,足证当时是诸侯纷争的要地,其东鲁营、贡山及春秋盟台,是春秋时吴鲁会盟的遗迹。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由陈胜、吴广率戍卒900人于大泽乡举行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就是首先在符离拉开序幕的。秦末刘邦、项羽逐鹿中原,项羽大败刘邦,杀汉士卒十万人,尸填濉河,使濉水断流。宋绍兴元年(1136),大将韩世忠奉命抗金,曾引兵渡淮,军驻符离。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为枢密使,北伐抗金,这就是著名的宋金“符离之战”。民国元年,孙中山于南京就任大总统,北伐军挥戈北上,于宿县大败张勋“辫子军”。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宿县是其重要战场。

光影斑驳藏旧忆 市井喧暖叙流年

符离镇的老街,曾是小镇最热闹的中心,如今繁华似青烟散去,只剩下宁静与几分落寞。废弃的电影院、充满年代感的供销社和人民商场、延续了两代手艺人的理发店、锈迹斑斑的铁道…… 这些老建筑、老地方,就像一本本落满灰尘的旧相册,随便翻开一页,都是老街过去的精彩瞬间。

宿县符离供销社旧址

符离老街的中心,有两座相隔不远但同样破旧的建筑,一座是“宿县符离供销社”,另外一座是“符离人民商场”。虽然墙体已经斑驳,但门头仍在,符离人民商场的墙上“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标语仍清晰可见,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

“计划经济时期,买东西都得凭票,粮票、布票、油票……每天一大早,供销社门口就排满了人。供销社的营业员在当年可是最牛的职业之一,大家来买东西,都得跟营业员搞好关系。”从符离供销社退休的赵永华大爷一提到供销社,眼里就有了光。“时代发展,供销社、老商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那些日子,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赵大爷感慨地说。站在供销社门口,记者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当年人们排队购物的场景:大家手里紧紧攥着购物票,脸上带着期待的神情,一个挨着一个,耐心地等待着。那些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如今只剩下这座空荡荡的老房子,像一个沉默的讲述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在老街一僻静处,记者看到了那家传承了两代人的理发店。门口挂着一块老式招牌,上面写着“会云理发店”五个字。理发店的门脸不大,店内,老式理发椅看起来颇有些年头,老板储会云正在给老街坊理发,推子的嗡嗡声和剪刀的咔嚓声交织在一起。

符离人民商场旧址

“我父亲是这家店的第一代理发师,那时候还是国营的。”储师傅一边理发一边说,“上世纪80年代,理发店可是个热闹地方,街坊邻居有事没事都爱凑在这里唠嗑。我父亲手艺好,人又和气,街坊邻居都爱来这里理发、聊天。”2003年,理发店从国营转成了私营。“当时很多人都转行了,但我舍不得这门手艺,就接下了这家店。”储师傅说。

从国营到私营,这家理发店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守护着老街坊的情谊。

铁轨尽头烟火续 青砖缝里岁时新

沿着老街一直向东走到尽头,有一条废弃的铁道,铁轨已经被岁月染上了锈迹,枕木间杂草丛生。“说起黄山头火车站,附近城镇谁不知道!” 老街居民陈德平告诉记者,符离镇的火车站以前叫做黄山头火车站,是符离镇的门户。那时候,站台上总是挤满了各地的旅客,卖烧鸡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声音此起彼伏。

黄山头车站旧址、废弃的铁路和“刘老二烧鸡”第一家门市部老房子

陈大爷的话让记者想起了符离镇的另一个标志——符离集烧鸡。据说,当年路过黄山头火车站的旅客,都会被站台上飘来的烧鸡香味吸引,忍不住买一只带走。

如今,火车站已经废弃,铁轨上也再没有列车经过,但听着老街坊们的讲述,记者仿佛听到远去的汽笛声,在向过往的岁月挥手告别。那些曾经在这里停留的旅客,那些在站台上买烧鸡的热闹场景,如今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走在老街上,记者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也看到了记忆的延续。废弃的电影院、供销社、火车站,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理发店、烧饼铺子、符离集烧鸡,则让这份记忆得以延续。

“这些老地方,都是我们的根,不管过多久,都忘不了。”街坊们说。

上世纪40年代符离集街道。宿州市摄影家协会供图

“其实,老街完全可以重新开发。这些老建筑、老地方,都是符离镇的历史和文化。如果能好好保护,再结合旅游开发,说不定能吸引很多人来参观。”街坊们还这样说。

老街居民的期盼让记者想起了国内一些成功的老街改造案例。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苏州的平江路,都是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城市的新名片。

希望有一天,老街能重新热闹起来。因为在这里,我们遇见的不仅是老街的旧时光,更是一个千年古镇生生不息的故事。

来源:拂晓报、《宿州志(嘉靖)》、埇桥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