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天文学会认为,由于OneWeb和SpaceX的Starlink等卫星项目的兴起,到2030年,我们可能会看到超过100000颗卫星围绕地球运行,而这一数字将完全超过我们的监测和分析能力。专家们一再呼吁建立一个更好的框架来管理太空交通和防止未来卫星坠毁的灾难,但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大国仍在拖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对象正在危险中彼此靠近。
Ruth Stillwell是航空航天政策解决方案的执行董事,也是佛蒙特州Northfield Norwich大学的兼职教员。她认为,我们应该参考数百年来制定的海事法律和政策来进行太空交通管理,正如海事法律指导海上船舶和其他船舶的行为那样。
太空空间交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新兴领域。我们正处于早期阶段,国际社会正在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和标准。空间交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防止空间碰撞,因为空间碰撞会产生碎片,并导致太空环境受到污染,这对未来的太空参与者来说不太安全。所以空间交通管理包含两个方面,不仅仅是减少碰撞损坏卫星的事件,更降低太空碎片对环境造成长期损害的风险。
太空空间态势感知是另一回事,它是用来提供数据的。例如,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公司探测到这些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并分享出来。50年来,除了太空碎片的位置之外,其实大家并不需要太多其他信息。但随着轨道上垃圾越来越多,问题不仅仅是“你如何避免碎片”,而是“你如何与同轨道上其他卫星运营商互动”?当两颗可操纵的卫星想要同时在同一地点时,这时候面临的才是空间交通管理问题,而不是空间态势感知问题。
但是有一个现实的难题是,不同的运营商有不同的内部流程,他们不一定想要共享信息。
美国航天第18空间控制指挥中队每天都在不断观察天空,平均每八小时重新评估形势。如果检测到近距离接近,他们将向卫星的操作员发出连接警报。
对于太空空间管制来说,空中交通管制显得不那么合适,海事法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模式。
为了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世界上所有国际空域都指定给一个单一实体国家。例如,美国控制着500万平方英里的国内空域,但控制着2400万平方英里的国际空域。
太空没有这样的东西,正好,公海也没有。公海拥有的是一系列商定的行为规则和对每艘船只的管辖权。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这种共享资源,海洋自由的原则包括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的自由、捕鱼自由。在海事协定中,有进行商业活动的自由。这与空域不同,空域在历史上一直是纯粹的交通区域。
轨道域也不仅仅是用于运输。这是商业活动发生的领域,例如电信、遥感等。
当然,海事法也是为了防止公海上的碰撞。碰撞规则规定了两船迎面相撞时应该发生的情况,例如谁有优先操纵权,如果在狭窄的航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办等等。它们对我们在太空领域面临的挑战具有非常明确的适用性,两者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
1997年,美国发射的铱星33号在西伯利亚上空与俄罗斯1993年发射的“宇宙2251号”相撞并报废,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这次事故是一个警钟,它导致了许多与太空相关的商业活动兴起。例如,开发在轨服务技术来处理留在空间的大型物体,以及开发商业传感器网络,以便我们能够获得越来越好的空间态势感知信息。
事故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商业机遇,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商业公司都进入太空领域活动,制订通用规则势在必行,更是拿下太空主动权的关键。
本文由升哲科技编译,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