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上海轮渡排队拥挤踩死66人:1987年12月10日上海黄浦江上的陆家嘴轮渡站,因大雾封江导致轮渡站滞留人员过多,开航后发生人流踩踏事故,造成66死22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12月10日清晨,黄浦江上出现了大雾。
1987年,中国还是比较落后的,整个黄浦江两岸没有可以通行的大桥和隧道。
上海市民要穿越黄浦江,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市轮渡公司的21条航运线路。其中,以陆家嘴地区到外滩的航线最为繁忙,速度也最快。
平时,这里每天有20多万人乘坐轮渡,主要集中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1978年陆家嘴轮渡站经过扩建,将一个码头扩充到两个码头,一天最大的人流量也不过7万多人,仅为实际运输量的三分之一。
轮渡站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渡船数量,码头却无法再扩充,导致每天都出现大量拥堵排队情况。
为了防止人多排队出事,陆家嘴轮渡站并不售票,采用来回票都在市区贩卖的方式。
乘客只需要排队,先进入轮渡站,再经过浮桥走上渡船即可。
在轮渡站到浮桥上,一共有三道门,都可以关闭。
轮渡站内的等候厅,只能容纳1000人。1000人听起来不少,相比的二三万乘客数量是不值得一提的。所以,绝大部分乘客必然要在站外排队。
而站外排队的条件很差,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资料这么写:渡口外是一条100米左右的通道,很窄,只有两车道。路两边一面是立新船厂的高高的围墙,另一面是毛纺厂仓库的竹篱笆墙。这段路,有点像人体中的直肠,又细又短。到了这里,只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了。在这段路的顶端,便是81路、82路的终点站了。在平日上下班高峰时,这段路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轮渡的露天候船室了。
当天江面的雾气很重,江上能见度仅有二三十米。根据上海市的规定,能见度只要低于100米,轮渡就必须停运。于是,所有线路全部停船了,等待雾气散去。
80年代,普通市民上班很早,从6点多开始,陆家嘴轮渡站就排起了队。
到了9点,这条队已经长达几公里。队伍中既有准备去市区上班的市民,也有去做小生意的农民,还有各种各样去办事的人,数量高达3到4万人。
由于航运久久不能恢复,排队的人都很焦急。那个年代,每月迟到一次,当月奖金就会被扣除。一年迟到一二次,本年的全勤奖就要扣除。
1987年,上海市民每月工资也就100多元。哪怕几元钱的当月奖金,20元的全年全勤奖,当年的人都是很看重的,都急着要上船。
当年乘坐轮渡的人多不是步行,一半以上推着自行车或者挑着担子,导致队伍很臃肿。
早上9点,雾气散掉大半,第一艘渡船顺利开出。乘坐这艘渡船的乘客,基本都是在轮渡站里面的人。由于站内只有1000人,人数不是很多,秩序尚且不错。
根据时刻表,第二艘渡船会在9点10分开出。
第一艘船接走了几百名乘客,轮渡站内出现了不少空间,队伍开始向前迅速移动,随后就出现了拥挤情况。
名义上,轮渡站有三层大门。只要有效开关这些门,本来是可以避免惨剧的。
可惜,七十年代,中国到处的管理都很差劲。平时有两扇铁门根本是不关闭的,只有浮桥上的一扇铁丝网门才会经常开关。
该门是电动操作,大门下面是一圈滚轮。渡船上客时就将门打开,一旦船满了就将门迅速关上,防止有人从浮桥上被挤入江中。
随着第二艘渡船开到,大家都急于上船,出现了插队和你争我夺得现象。
那个年代和今天不同,一切交通工具都要靠挤的。萨沙小时候经常在上下班时期,乘坐那种拥挤不堪的公交车。当时乘客们完全是各凭本事挤上去,老幼体弱的人基本无能为力,都是身强力壮的人显神威。个人认为,孕妇被挤流产,老人被挤吐血都没什么稀奇。
在乘客的拥挤中,第二艘船瞬间就挤满了。然而,队伍还在源源不断地挤过来。
一些年轻人为了尽快上船,全力往上挤。
尤其夸张的是,一些人竟然挡住了那道,唯一可以关闭的电动门。他们不让门完全关上,只好借机挤进去。
于是,无论操作员怎么按电钮,门就是关不上。
这样一来,轮渡站对人流的限制措施,就完全失效了。
在10多个小伙子连续挤进去的时候,一个推着自行车的中年人,被挤得跌倒在地。
这是一个进城卖东西的农民,自行车上有几个大袋子,行动很不方便。跟着那些小伙拼命往门内挤时,农民因为自行车碍事,瞬间就被人推倒在地。
此时人流已经很快,这个男人奋力试图爬起来,却根本没用。
后面的人很快也被自行车绊倒,直接压在他的身上。
短短10秒内,这里就出现了一个1米多高的人堆。
此时有人发现出事了,大喊“不要挤了,有人被踩了”,但队伍后面的人并没有听到,整个队伍仍然向前迅速挤过去。
队伍混乱时,现场仅有30多个执勤民警以及10个等候座船的民警。这40多人想要维持几万人的队伍,根本是不可能的。
此时,人流还在不断加速向轮渡站涌去。人数太多,速度太快,一些乘客被裹挟在队伍中,想要走出来也是不可能了。
如果只是人贴人的排队,其实还好办。毕竟人比较灵活。这队伍中又有大量自行车和担子,想要保持平衡很困难,一旦拥挤就很容易连续跌倒。
开始还是轮渡站里面出现摔倒的情况,随后整条队伍都乱了,到处都有人被推倒、踩踏。
短短5分钟内,数百人被挤倒在地,人压着人,人踩着人。
一些比较灵活的人发现情况不对,立即丢掉自行车或者担子,奋力冲到人少的地方,先顾自己的性命。
一个妇女回忆,当时她和丈夫两人在人流中,不由自主向前走,前面几米处开始有人不断跌倒,情况危险。丈夫反应很快,不顾她已经怀孕,猛地将她推出队伍,跌倒在一堵墙边,此举救了她和孩子的性命。然而妇女来不及收回的一只脚,还是被人活活踩断。
一个老人则回忆,他虽没有跌倒,前后被人流用力挤压,胸口和后背剧痛,很快就失去了意识。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医院了。老人的运气很好,晕倒时身边恰好有个轮渡工作人员,用力将他拖到一旁,这才没有被踩死。老人胸部有严重的挤压伤,全身还有多处骨折,差点送了老命。
一个年轻人的回忆更吓人。当时他就在浮桥上,没有来得及上船。眼见船已经离开,人还在不断地向浮桥上涌来。一些人被推倒在地,哭喊着救命。
他被挤得贴在浮桥栏杆上,连气都喘不上来。距离他不远的一个人,双眼已经突出,就像吊死鬼一样,不知道哪里受了伤。他又惊又怕,一时间不知所措。
此时,不知道谁大喊“要活命的人,快往江里跳啊”。这句话打醒了他!仗着年轻体力好,他拼死推开其他人,用力跳下江去。没想到,这里江水很浅,他一下子跳入淤泥中,双脚差点折断。即便如此,他也脱险了,只是受了轻微伤。
人被挤倒以后,想要站起来是很困难的。一些人为了保命,在跌倒之前就不顾一切地踩着别人,试图保持重心。由此,人群出现了大量踩踏现象。
很多人不知道,人体没有那么结实,一旦遭遇踩踏和压迫是很容易死亡的。
5分钟内,跌倒的人群开始放声惨叫,大声啼哭,高呼救命,现场形同地狱。
在场的民警纷纷上去救人和维持秩序,却根本无力回天,有一半人也被挤倒在地。
40多个民警中有10多人受伤,航运公安局收审所所长曹宝根牺牲。
眼见秩序已经无法维持,轮渡站急忙关闭渡口,紧急求援。民警和轮渡工作人员以及热心群众,迅速将受伤的人送到医院。
稍后的事故报道是“16人死亡,78人受伤”,多年后重新公布了数据,是“死亡66人、重伤2人、20多人轻伤”。
对此次事故的定性是:“陆家嘴轮渡码头伤亡事故是长期以来上海基础设施太差,管理体制不健全,市政建设规划的某些方面缺乏系统性、合理性等问题的集中反映。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减少、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需要在政策上有所放宽,各方面也应给予大力支持。”
很多人认为,当年陆家嘴发生事故,是迟早的事情。老上海市民回忆,当时大部分的企业单位都在市区,农民做生意也要去市区。每天都有大量浦东地区的市民,需要借助唯一的交通工具轮渡过江。
而陆家嘴地区乘坐轮渡人员如此之多,维持秩序的民警数量又不足,出事并不稀奇。
此事发生以后,上海市迅速提高了延安东路隧道的建设,在1989年就宣布建成通车,大大缓解了压力。没多久,黄浦江上的桥梁也修建起来。
从此次事故以后,上海市轮渡逐步被淘汰,也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踩踏事故。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