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来是汽车行业里沉默的大多数,但随着眼前最新的一系列事件,陆续成为焦点。
11 月 26 日上午 9 时 11 分,由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发出的邮件截图显示,向供应商提出降价 10% 的要求。不久后,要求降价邮件得到了官方的侧面回应,表示年度议价是行业惯例,非强制要求、可协商推进。
而要求每年按比例降价的行为,确实早就存在于行业之中,跨国企业在中国,尤其是合资品牌,每年的调整比例一般在1%-3%,但近几年随着高度内卷,这一数字升高到了10%。
随着这一事件进一步发酵,供应商层面的更大压力,车企的结款周期,也被曝光。
有数据显示,特斯拉的60天结款帐期,属于业内前列。
这份统计数据中还包括,赛力斯从半年账期一路干到三个月账期,广汽集团的整套财务系统都是跟日方学的学的,于是2个月的账期,对中国经销商非常友好,以及小米,新来的企业做表率,行业搅局者,雷总的策略是,快点结账让供应商快速回血,减少人家的财务成本,降低自己的采购价格。再包括,吉利,过去几年在行业里背负着最多骂名,如今改善到了4个月,明显改善,以及特斯拉。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这方面数据被挖出,BMW宝马身上的数据,吓了很多人一跳。
一位汽车供应链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宝马的付款周期在30~45天左右,而且公司在日常与宝马的合作中,对方付款从未延迟。
“像宝马这样的‘老牌车企’,更主张在合作中与供应商共同成长,建立长期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一位跨国车企内部人士表示,对于车企而言,供应商应是伙伴,合作共赢更不能只是口号。
所以,在喋喋不休的价格战中,主机厂施压、供应链中竞争对手的崛起,为传统的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极大的挑战。要么卷死,要么饿死,有从业人员如此形容当下制造业的生存状况。把行规放到大众视野中讨论无非是情感的宣泄,最终主机厂和供应商还是得坐下来,针对降本的具体数字进行讨论。
价格战带来的压力旋涡不会马上消散,而和谁同行能活下去,显然有了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