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军目前的防空武器配置,中程防空作战主要由空军和陆军的防空旅负责实施,使用的主要装备是空军防空旅的红旗-12和陆军防空旅的红旗-16,射程基本在50千米左右,负责在远程防空武器之后构建第二层防空网,增加防空体系的防御层次。
具体到对海防御作战中,红旗-12主要负责对空军机场、大型军事基地、海军港口实施等重点目标的防空任务,弥补远程防空导弹的火力空白。红旗-16 因为具备野战防空能力,机动作战能力较强,一来可迅速移动至敌方的重点攻击区域进行补防,增加防御厚度,二来可以掩护在海岸线后方纵深展开,准备实施反冲击作战的海军陆战队或陆军装甲部队。
“红旗”-12发射
红旗-12防空导弹
红旗-12导弹其实是外贸KS-1A型地空导弹的内装型号,导弹长5.6米,弹径0.4米,发射重量900千克,战斗部重100千克,射高500~25000米,射程7~42千米,最大飞行速度1200米/秒,最大机动过载20G,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无线电近炸引信,高爆破片杀伤方式。最新改进的红旗-12A导弹将射程增加到了50千米,射击精度也有一定提升。
红旗-12/12A防空导弹系统采用6×6高机动底盘作为运输和发射平台,在平板车厢上直接安装一套双联装发射架,导弹下挂在发射架上,采用旋转倾斜发射方式。目前我军装备的防空导弹系统中,只有红旗-12/12A采用“裸弹”发射方式,目的就是压低成本,降低使用和维护难度,方便大规模装备。
红旗-12/12A防空导弹系统有两种制导雷达,一种是SJ-202/212型雷达,这是一种相控阵三坐标目标探测/追踪雷达,具备多目标追踪、多目标打击能力。该型雷达工作在G波段,探测距离115千米,追踪距离80千米,导引距离50千米,可同时导引6枚导弹攻击3~6个目标,并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另一种是H-200型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更远一些,还采用了先进抗干扰算法等技术,抗干扰能力强、平均功率大,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作战,同样可以同时导引6枚导弹攻击3~6个目标。
“红旗”-16防空导弹系统
红旗-16防空系统
红旗-16是我国研制的第三代中低空,中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最初是为054A型导弹护卫舰研制的配套装备,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陆用型号。该导弹长约6米,直径0.4米,重约700千克,战斗部重70千克,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4马赫,作战高度10米-17000米。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修正+末段雷达半主动寻的制导,采用近炸引信及触发引信,杀伤半径18米,2枚同时发射对飞机杀伤概率超过90%,对反舰导弹的拦截概率超过80%。
红旗-16导弹采用了边条翼气动布局,让导弹具备了很强的大攻角飞行能力,可以更为有效地拦截来袭目标,甚至可拦截飞行速度在两马赫以上的目标。作为一种同时被海军和陆军采用的防空导弹,红旗-16做到了高低兼顾,因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所以最低射界可达10米,在对付低空目标方面尤其有效。
因为采用了新一代二维相控阵多功能雷达技术,所以红旗-16防空系统只需一部雷达就可以完成探测、跟踪、锁定和制导功能,简化了系统结构,且目标关联速度很快,有力提高了系统的抗饱和攻击能力。红旗-16防空导弹具备很强的多目标攻击能力,一个火力发射单元可以同时跟踪8个目标,并对其中4个进行攻击。而可以攻击的目标种类众多,从高空飞行的飞机到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甚至是飞机投掷的精确制导武器,红旗-16防空导弹都能够有效对抗。在很大程度上,红旗-16防空导弹还能够对抗敌方空中力量发动的“野鼬鼠”防空压制攻击。
作为陆军部队的伴随防空武器,红旗-16导弹发射车及其他辅助车辆均采用重型越野底盘,具备良好的野战部署和机动能力,反应速度也很快,从行军状态转入开火状态仅需要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