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虚拟打工人来啦!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一度成为众人的口头禅。迈特怡的《打工人 打工魂》,歌词简单好记,既是调侃,又振奋人心,颇受青睐。
如今,“打工人”危机来了!二月份开幕的北京冬奥会,虚拟人也来打工了!
此次奥运会,除了防疫机器人、递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黑科技,“虚拟人”成为一大亮点。
2月4日,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总台首个AI手语主播,正式开启了冬奥会播报之旅;气象服务 AI 虚拟人“冯小殊”也在《中国天气》为各场馆参赛选手和观众实时播报冬奥观赛气象指数。
随着虚拟偶像市场的饱和,出现了更多趋向技术服务的虚拟人。
褪下偶像包袱
虚拟人并非新鲜事物,虚拟偶像在近些年更是层出不穷。
1962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第一台会唱歌的计算机IBM7094,是最早的虚拟偶像概念;80年代日本兴起宅文化,人们开始将虚拟人物引入现实世界,日本动画制作方以《超时空要塞》中女主角林明美的形象制作专辑并发售,形成首位虚拟偶像;国内首位虚拟少女形象青娜也于2001年诞生,但由于成本高企,项目终止。
2004年,雅马哈集团看好Music Technology Group小组的歌声合成技术,协助其商业化并发布“VOCALOID”软件;2007年,日本公司Crypton基于Vocaloid发布声库,现象级虚拟偶像“初音未来”诞生。
国内也于2004年诞生影视、动画、漫画、游戏四位一体的人气偶像E欣欣;2021年国内首位虚拟偶像歌手洛天依面世。
2016年,日本虚拟偶像“绊爱”诞生,来源于YouTube频道A.I Channel,4个月内粉丝量达到40万,Vtuber概念开始兴起。面部动作捕捉软件facerig中直播用live2d模型的应用普及,制作成本进一步下降。在Text-To-Speech模式下,CeVIO技术、引擎技术的持续进步使虚拟偶像制作流程更加简便,形象渲染拟真效果更佳,行业发展全面提速。
随着互联网大厂与娱乐巨头涌入,虚拟偶像赛道愈加拥挤,热度也不如最开始般如火如荼,虚拟人们也不得不出来“打工”,开辟更多的场景。
前不久,万科董事长郁亮的一条朋友圈引发了大众关注:“祝贺‘崔筱盼’获得了2021年万科总部优秀新人奖,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这位新人奖获得者就是一位虚拟人,工作能力碾压身边同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宣布虚拟学生华智冰正式入学”的消息也曾一度冲上热搜。此外,小冰公司的数字孪生虚拟人N小黑不间断地播报《每日经济新闻》70天,却无一人发现其真实身份。
今年第一笔虚拟人物的融资也在1月初出炉。字节跳动关联公司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李未可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打造了名为“李未可”的AR科技潮牌及同名虚拟IP形象。
「不二研究」认为,以虚拟偶像为主的虚拟人时代即将迎来新的发展,虚拟人们褪下偶像包袱,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虚拟人3.0时代
如果把“纸片人”作为虚拟人的1.0阶段,Vtuber概念为2.0阶段,如今虚拟人已然步入了3.0阶段。此时的虚拟人,模型更加逼真,人工智能技术更加精进,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
目前,虚拟人不断拓展应用边界,已涉及传媒、游戏、影视、金融、文旅、医疗等行业。虚拟人的形象正在愈发立体和全面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在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
其中,得益于虚拟IP的巨大潜力,以及虚拟第二分身的起步,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将占据主导地位,约1750亿,并逐步成为Metaverse中重要的一环。
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则相对稳定发展,多模态AI助手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多种对话式服务升级至虚拟数字人形态,总规模超过950亿。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团队的调研,从事虚拟人的相关产业公司在近一年来增长了20倍。企查查数据显示,“虚拟人”相关企业共有6627家,近两年成立的就有1783家企业。
冬奥会上,以中国天气主持人冯殊为原型的虚拟人冯小殊,在为各场馆参赛选手和观众实时播报着冬奥观赛气象指数,内容涉及户外观赛人体感受、健康提示,包括体感寒凉指数、穿衣指数、感冒指数、冻伤指数、防晒指数、护目镜指数等气象指标,为观赛人群及时传递户外场馆精细化气象指数服务信息,为公众健康、安全观赛提供气象条件参考依据。
为了让听障群体也能深切感受比赛的激情,央视新闻和百度打造的AI手语主播,已经正式上岗,为听障用户提供24小时的手语服务。
然而,这并不是AI主播的首次亮相。央视两会“智”通车的“小智”、“两会C+真探”系列直播节目当家主持“小C”、央视五四晚会AI主持人“晓央”等等,在这之前就已经亮相。
在「不二研究」看来,虚拟人的飞速发展,不得不使人“居安思危”,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内卷了。
成本高企,BUG犹存
虚拟偶像的生产及运营成本高,入局门槛也较高,虽然头部IP蓬勃发展,但腰部和尾部IP破圈难度较大。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可以布局现今发展较稳定的服务型虚拟人呢?
无论是对于身份型虚拟人还是服务型,技术都是进入行业的核心门槛,需要进入企业在机器视觉、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都具有身后的技术积累,并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由于虚拟人行业未来需要和各垂直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对业务的深度了解同样成为重要门槛。
另一方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设计与机器视觉研究室执行主任宋展在接受采访时谈道,此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换脸”风险一度引起人们的警惕,而虚拟人对人物原型的假冒替代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借着冬奥的这股东风,虚拟播报被推广开来,但技术在初成时难免存在一些Bug。
此前,日本的一家电视台就出现过意外。主持人和虚拟主播一起播报天气,然而在打过招呼后就摔出了屏幕,场面十分鬼畜。幸亏主持人足够机智,一句“不用担心哦,一点都不痛的”圆滑带过。
对于虚拟人下场“打工”,Z世代的看法褒贬不一。95后Lisa表示,现在的技术并没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从某些方面还抢了别人的饭碗,又不如二次元形象更能吸引年轻人。但也有人表示,要给予更多的支持,毕竟真人不能做到24小时打工,关键时刻可以派上用场。此外更多的人表示没有概念,并不了解。
「不二研究」认为,虚拟人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代替真人打工,解放劳动力,可以收获更高的效率。但目前来看,消费者了解和接受程度并不高,加之成本高企,投资需要慎重考虑。
打工人碰到对手啦
“今天搬砖你不狠,明天地位就不够稳。”
现今虚拟人层出不穷,虽然还有很多人对于服务型虚拟人并不了解,其距离普及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但随着技术的攻克和虚拟人的稳定发展,未来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从“崔筱盼”荣获优秀新人奖、虚拟学生华智冰入学清华大学等事件分析,可能虚拟人拼起来就没我们什么事了。
正如那句“今日城里不怒里,明日回村掰苞米”。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虚拟偶像行业专题:次世代专题研究,虚拟偶像市场》,西南证券
2.《虚拟人,正悄悄潜入你我之间》,中国财经报
3.《2021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量子位
4.《虚拟人打工在冬奥》,凤凰WEEKLY财经
5.《困在To B的虚拟人创业》,商业与生活
作者 | 秀一
排版 | 艺馨
监制 | Yoda
出品 | 不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