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 鄣吴竹编非遗:巧手匠人代代传承

安吉盛产竹子,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当地的传统竹编工艺也历史悠长。在安吉鄣吴镇,这里的巧手匠人们,世世代代将传统的竹编工艺传承下来。

“中国第一竹乡”

鄣吴竹编非遗:巧手匠人代代传承

文 | 穆建聪 图 | 渔人

安吉盛产竹子,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当地的传统竹编工艺也历史悠长。在安吉鄣吴镇,这里的巧手匠人们,世世代代将传统的竹编工艺传承下来。在鄣吴,我们走访到了竹编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看他们是怎么把一根竹条变为一个竹编包的。

眼前的老人,干瘦干瘦的,脸上固执着不肯消失的苹果肌平添一分可爱。这是正在鄣吴镇的一家手工作坊工作的手艺人,他拿着一把刀,横在竹竿横截面,咔咔咔,竹竿就分成两半,像个方形长条瓢。然后一个年轻人接过手,他挖掉竹节、劈出竹片。年轻人说这叫“开条子”。之后还要去层,将竹黄去掉,只留一层竹青。

正在加工竹条的手艺人

于是再换了一个人,他要给竹子“定型”。定型的书面语叫“定宽”,又叫“过肩门”,就是把篾条按照作品的要求做出一定的宽度。肩门就是垂直插在木板凳上的两把刀片,因年岁太久已经变成锈红色。年轻人说,那刀片每一两天就要磨一磨,必须要用铁片,不锈钢的不好用。篾条从两把刀片中间穿过,超过两把刀间距的部分就被削掉了。

给篾条定宽,也叫“过肩门”

然后,刮去篾条内部软纤维,俗称“刮青”,煮去篾条的糖分,以便得到不易发霉虫蛀的篾条。原材料准备好之后就要开始编织了。一根一根,横着竖着,或压或抬……慢慢的,花样就出来了。人字编、六角编、三角编……编的顺序不同,花样也就不一样。

“刮青”,即刮去篾条内部的软纤维,以防发霉及虫蛀

眼前的阿姨,篾条在她指尖飞快游动,须臾一折,“篾条片”变成未成形的“篾条筐”,然后渐渐“长大”,安上口圈,一只竹编包就初步成型了。再剪掉大毛刺,烧掉小毛刺,查看花纹是否有瑕疵,若有缺口便补一下。口圈上绕竹丝,一边刷水一边绕丝。阿姨说,这样干燥以后竹丝就不会滑落。最后在竹编包里缝上蓝色布袋,在系绳口处穿上绳子和珠子。一个竹编包就完成啦~

将篾条片编织成筐

年轻人说,他的竹编手工作坊采用流水线作业。十几个人,这样的包一天能做一百多个。哦,对了,这位其貌不扬的年轻人,是鄣吴竹编包手工艺人郭建平。他的妻子,则是远近有名的鄣吴竹编包非遗传承人。从父亲手上接过竹编包的那一刻起,这对夫妻已经是这项手艺的第四代传人了。

竹盒

郭建平拿出另一款竹编包,它更精致一些,颜色棕红,形状方正,像一只大首饰盒。拿起来闻了闻,没有一点味道。郭建平说,这是专门用了环保型油漆,可以提亮色泽度。不过这款包,他说,一天只能做一个。

竹篮

黄枯竹、淡竹、毛竹、水竹,只要韧性好的竹子都可以成为竹编包的材料。但是,要成为竹编包却要经过水煮火燎,刀削斧劈,若是高档的包,工期就更长了。如今郭建平说,他们的竹编包已经走出国门赚外汇去了,高档一点的还价值不菲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