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临期食品商店摸索转型之道

日本《东方新报》11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临期食品超市受挫,摸索生存之道 2020年以来,中国国内临期食品折扣店掀起开店热潮,一度生意火爆,但由于过度竞争带来的货源紧缺以及客户投诉不断,仅两年该行业便迎来转折点。

这些临期食品折扣店里主要售卖各类零食饮料,价格不到平常售价的一半,有些商品甚至低至一折,而大部分商品保质期还剩1-3个月左右。顾客都觉得价格便宜,“2元就能买到正价10元的薯片”“买了很多东西结果花了不到一百块”。这些店的主要客户群体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临期食品折扣店里卖的大多为进口商品。相关从业者表示,进口商品中间利润较高,比较容易进行价格调整。当进口商对商品销量预期不足但又大量进货时,就会导致货物滞销。超市一般不接受保质期不足一半或1/3的商品,临期食品折扣店成了进口商清库存的好去处。

然而,8月有报道称,被称为“中国版唐吉诃德(日本大型连锁折扣商店)”的折扣店“Boom Boom Mart繁荣集市”准备申请破产。由于拖欠进口商货款等问题,大约自今年3月起各地店铺接连倒闭。

在中国,赚钱的新商机一出现,就会立刻引来大量竞争者。临期食品这一行也不例外。例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超市“盒马鲜生”去年10月在上海开设销售各店铺临期食品的专门超市。此外,各类临期食品网店也纷纷开张,线上购买临期食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临期食品原本就是属于过剩供给的衍生品,库存不多,当这一行业竞争者过度时就会导致货源不足。

临期商品连锁店正在探索新的生存模式。例如“好特卖”店铺销售的临期食品仅占两成,主营商品转为保质期长的日用品和化妆品等。店铺负责人解释说:“临期食品只是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店铺主要靠化妆品和盲盒盈利。”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各企业都在努力转型。(严格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