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到25岁,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一共会读多少本书?(以下纯为假设)
有的人,基本上只读了课本,小学约60本、初中约36本、高中约50本,大学约80本;一共约为250本。部分人还会读些文学小说,算120本吧。
有的人,小时候还多读了一些绘本,比如《夏洛的网》《小王子》《丁丁历险记》《可爱的鼠小弟》《哈利波特系列》等等,算80本吧。
还有的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某些领域内深入地阅读,如文学名著、教育、艺术、历史、经济、管理、心理、生活等等,算50本吧。
这样算下来,平均而论,一个大学刚毕业的25岁的年轻人,可能已经读了500本书。那阅读到底有什么用?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天赋呢?
01
阅读,可以让你学到
任何你想学的东西
▲11岁时,爱因斯坦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13岁时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
在琪琪看来,阅读,就是学习。
我们不妨想一想,其实,我们去学校,去兰可琪绘本馆不就是“阅读”吗?语文书也好、绘本书籍也好,都是阅读一本书。
只不过,在学校我们是一个学期,就读这几本书,一点一点去读;一边读,还要一边去学习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每一个题目;然后,去掌握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知识。
其实,我们再想一想,当义务教育的九年过去,我们基本上可以自己阅读了——不懂的,也会自己去找到如何学习的方法。
现在的知识,简直是太丰富太丰富了——要知道,就在几百年前,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掌握书籍的人,几乎就是掌握了这个世界的权柄——他们恨不得其他人都看不到这些书,学不到知识,然后被他们奴役。
而人类整个的历史中,通过书籍传承的文化、知识,是最主要的方式;人类基本上就是通过这些书籍,累计了几千年智慧的成果;后来的人,也是通过书籍去学习的。
我们现在,把阅读的作用给缩小了,造成的印象是:学校重要、老师重要。但是,琪琪想说:书更重要,知识更重要。学校的重要,在于约束;老师的重要,在于引入;真正的学习,在于自我阅读。
所以啊,我在这里就大着胆子说一句:阅读,是可以让我们去学习任何想学的东西的。
02
阅读,可以让你脱离
成长环境自命不凡
▲李嘉诚: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我想,很多人阅读,其中会有通过阅读来改变命运的初衷。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先来看一些数据调查,告诉你德国人读书状况:
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
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
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
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
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所以这个爱阅读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其实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家庭、资源、关系、智商、运气——可惜的是,很多条道路,都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没有关系。
那么,还有一条没什么成本,简单易行,甚至不怎么依靠聪明程度,几乎人人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的,那就是阅读。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不妨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人物,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做出一番丰功伟绩的。
他们都是出身豪门名家?他们都天资聪慧?他们都胆识过人?他们都思想深刻?他们都审时度势?他们都刻苦努力?……
而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阅读”——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是的,阅读,可以让任何一个人最平凡的人,拉近和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距离。
通过阅读,你可以成为隔世的苏格拉底的弟子;通过阅读,你可以成为庄子精神上的朋友;通过阅读,你可以拥有凯撒的勇气;通过阅读,你可以拥有苏东坡的洒脱……
无论你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家里的财富情况如何,有没有智慧的父母和老师……
只要你有书,你可以阅读,你就可以超脱于现实的这些条件,寻找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
03
阅读,可以让自己
拥有持续竞争力
▲扎克伯格和妻子共同为出生不到2周的女儿Max读书,《给宝宝的量子物理学》。2015年他的年度计划,就是每两周阅读一本重要的书。
当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么,谁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呢?
有人说了,我们现在拼命学习,不就是为了进名校、进名企、拿高薪,成为人上人吗?不错,大多数人,用了25年的时间,去赢得竞争。
不过,这种优势能够延续多久呢?现在的知识更迭,是以4年左右为一个周期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上了大学,第一天学习的知识,刚刚好在大学毕业那天过时了;如果你来到一个企业上班,四年后新来的毕业生,其实刚刚好可以当你的老师。
而这时,阅读,是让自己保持终身竞争力的最好方式。
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注定会被淘汰;通过阅读,你不仅能够更新你原来的知识体系,迭代自己的能力;甚至,你还可以完全从头学习一门新的知识,进入一个完全新的行业;不仅是立足于此,还可以成为专家。
未来,这已经不是对“超人”的要求了,而是对任何的一个普通人都要拥有的能力。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些学习能力呢?
04
学习能力来源于早期的阅读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更为重要。
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
- 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05
小学时期阅读
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一般而言小学生阶段孩子的阅读量是:
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
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
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绘本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
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
这样的投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时间换分数,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06
通过绘本阅读
培养孩子的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绘本是孩子们初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幽默有趣的故事,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孩子们也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下,逐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而绘本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帮幼儿爱上阅读。通过小小的绘本,幼儿已经在破万卷书、行千里路了,他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也更加美丽起来。
阅读是一种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是从三岁左右慢慢养成的。
不读绘本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绘本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孩子在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中,强大了自己的内心,并逐渐建立起了她自己的判断标准。
比如《肚子里的火车站》,告诉孩子们怎样的饮食习惯才是健康的。
比如《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教孩子们早晚各一次的刷牙,因为孩子一点也不希望哈克和迪克在她的牙齿里面造别墅,建游泳池;
比如《点》,教孩子要自信:画画有什么难的,我也会!还有很多优秀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用温暖亲切的小故事生动再现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 、如何关爱别人 、如何与人相处等。
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 ,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
瑞士马克斯·菲斯特创作的彩虹鱼,通过一条有闪亮七彩鳞片彩虹鱼的经历,告诉孩子一些生活的真谛:痛苦与朋友分担,痛苦会减半;快乐与朋友分享,快乐会加倍。
该绘本插图采用水墨画技法,融入了中国画的传统元素,鲜活亮丽且富有现代感,画中水的场景,仿佛每个水草都在荡漾、漂浮,给孩子们以美的享受。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
最后,祝福每一孩子都能从阅读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