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伙伴大家晚上吼啊,又到了我们深夜自习室了,睡前一起复习一下我们的颈椎解剖基础知识吧,毕竟解剖是我们了解自己身体的基础啊~
01
颈椎的稳定基础
颈部的稳定呢,由支撑性的骨性结构与维持稳定性的韧带以及肌肉韧带等组成,因此我们就从骨开始介绍啦~(后面还包括血管神经以及筋膜)
颈椎的骨性解剖:
颈椎cervical vertebrae是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个(C1-C7)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每个颈椎都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对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之间由韧带、椎间盘连接形成颈椎。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其后(内)面中部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后弓较长,其后方有一结节而无棘突;此后结节突向上、后方,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部各有一沟,称椎动脉沟;椎动脉上行出横突孔,绕过侧块,跨过此沟,再穿通环枕后膜,经枕骨大孔而进入颅腔。侧块上方有椭圆形凹陷的关节面,朝向内、前、上方,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侧块下方有较平坦的关节面,朝向前、下、稍内方,与第二颈椎(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侧块的外方有横突,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大。其他几个颈椎都是类似的(只有C7的棘突比较长)
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之间为寰枢关节,无椎间盘。从第二颈椎至第一胸椎共有六个椎间盘。每个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椎体的透明软骨板所组成,纤维环前部厚,后部较薄,其上下纤维均由软骨细胞与软骨板相连,组成一个封闭的球样体。不论外力从上下来,还是从左右来,它的体积均不变,压力则平均地分配到各个方面。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有一定的弯曲弧度,称为生理曲度。在颈椎的正常侧位X光片上颈椎呈轻度前凸。颈椎的生理曲度主要是颈4、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颈椎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在侧位X线片上甚为明显。颈椎的正常生理屈度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为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正常范围大约在12(±5)mm范围内。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由于长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逐渐消失,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弯曲,即向后凸,成为颈椎病X线上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颈椎的韧带解剖:
前纵韧带:前纵韧带是从枕骨的地方开始的,并向下经环椎及椎体的前面,一直到骶骨前面为止。这条韧带是我们身体里面最宽、最厚、最长的一条韧带,它紧紧的连接着椎间盘的边线,主要作用就是限制住我们的脊柱,防止过度后伸,增强整个颈椎的稳定性。后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在椎管的前壁部位,它沿着椎体的后壁,连接椎间盘,一直到骰骨。与前纵韧带正好相反,后纵韧带的作用是防止我们的脊椎过度的前伸。当颈部劳损程度较高时,可能会引起这条韧带出血、钙化,进而压迫脊髓,引起脊髓型颈椎病。其他还有项韧带以及黄韧带,起止点以及作用都在图里啦:
颈椎的肌肉解剖:
颈部的筋膜:
颈部的血管与神经:
颈椎骨的血液循环主要来自椎间动脉。颈椎的椎间动脉多发自椎间动脉。颈椎的椎间动脉多发自椎动脉。椎间动脉一般一条,有时成对,沿脊神经根的腹侧,经椎间孔,分支进入椎管内。在椎间孔内分为三个主要分支:
脊侧支:供应硬膜,硬膜外组织、黄韧带和椎弓的血液循环。 中间支:供应神经根和其脊膜的血循环。 腹侧支:供应硬膜、硬膜外组织,韧带和椎体的血液循环。
以上就是解剖内容啦,从我们的解剖知识可以看到颈椎神经血管丰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部位,如果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就会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 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肌肉上如果长期的一个姿势肌肉僵硬失衡也会挤压血管或神经如斜角肌综合症等等,所以了解了这些骨肌肉神经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