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破解资源型工矿区基层治理难题

努力打造资源型工矿城市基层治理样板。

张立强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强调,转型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阳泉市矿区因煤而生、因矿设区,1980年从政企合一的体制中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了区委、区政府。随着煤炭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城在矿中,矿在城中”的城市格局,衍生出人口结构复杂多元、生产生活交织紧密等特征,产生了矛盾纠纷易发频发等治理难题。近年来,矿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整合政府、企业、社区、农村各方资源,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风险防控在源头,积极探索资源型工矿区基层治理有效模式,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全面动员,构筑协同治理格局

凝聚全区上下、政企各方的资源和力量,通过融合共建,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协同联动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党建融合共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筑牢党的执政根基。矿区紧扣这一要求,创新实践党建融合共建模式。组织联建强根基,推行组织联建、人才联育、事务联商、资源联享、活动联办、质效联评“六联工作法”,全力构建“共抓、共享、共建”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2024年以来,169家驻地单位积极响应号召,3405名在职党员下沉到社区,联合组建42个党建联盟,128名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主动担任社区兼职委员,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实践。整合资源优服务,党建联盟单位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联合组建51支先锋志愿队伍,吸纳739名志愿者加入服务网络;累计拓展45个党建阵地、设立5个人才培训点、建成25个志愿服务站,梳理并落实51项便民服务事项。水滩社区成立的“红枫合作社”,12家驻地单位纳入其中,通过签约立项的形式,推进项目化、契约化管理和菜单化服务。聚焦新兴领域党建与治理融合,推动街道商会和餐饮协会建立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完成辖区“两新”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升级,以制度创新强化行业自律与资源整合。

城乡融合共建。对托管的12个行政村,矿区通过“以街带村”模式,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推进全科网格治理,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村)大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的网格团队,将全区楼院、单位、商铺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人、地、事、物、组织全要素“一网统管”。推动村社互助共建,将城市社区精细化的治理经验融入农村治理,通过社区与村结对互助、共促共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升服务基层能力,构建起“社区带村、村社互促、协调共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村社基础设施均等化,全区行政村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率达75%,农村污水管网覆盖率达83.33%,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率达75%,实施农村道路及建制村双车道维修改造项目,覆盖全区90%的村庄。促进公共服务普惠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统一服务标准、整合制度体系,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平普惠的基本公共服务。

企地融合共建。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阳集团”)职工及家属占全区总人口的90.2%,华阳集团工业用地占建成区面积的77.7%,还有460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对此区情实际,企地双方共同破解治理难题。按照“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居民生活”的目标,构建区委、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与华阳集团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企地对接体系。政府全面承接国企相关办社会职能,减轻国企负担。有序承接了企业近7300名退休党员管理、8.8万户居民物业管理以及所有市政环卫保洁职能,矿区相继实施了“三供一业”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建筑能效提升、雨污管网改造等项目,分类推进了物业小区管理市场化改革和服务提质工作,显著提升了辖区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动员国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华阳集团积极为企业退休人员及家属服务保障工作及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源头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聚焦劳资纠纷、涉法涉诉、安全生产等矛盾易发领域,创新构建“访源、警源、诉源、税源”全链条矛盾化解机制,整合信访、公安、司法、税务等部门资源,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排查、事后处置为源头预防,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访源”精治,高频化解信访纠纷。推行“群众张嘴、代理员跑腿”的信访代理模式,构建社区(村)、街道、信访部门三级代理体系,完善“信访代理工作站—工作所—工作室”纵向架构,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反映诉求,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问题就地化解”。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矛盾访调师等专业力量,组建“三师会诊”团队,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专业化服务,推动信访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干预转型,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基层治理效能。

“警源”实治,高效化解基层纠纷。推行公安民警与基层网格员力量融合、职能融入、机制融优、调度融畅、警民融治的“五融”工作法,推动派出所所长进入街道党工委班子、社区民辅警加入社区(村)“两委”,实现警务力量与基层治理深度嵌合。联调联处建机制,科学划分50个警格,整合保安、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组建社区警务助理队伍,形成“1名社区民警+N个警务助理”的社区警务团队,将警务工作全面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

“诉源”善治,高质化解诉讼纠纷。司法服务下沉,2021年以来,矿区着力打造“源头预防、非诉挺前、裁判终局”的诉源治理品牌,在全区布局6个街道法官工作站、4个社区法官工作站及1个企业法官工作站,实现司法服务下沉全覆盖。组建“1名班子成员+1名包保法官+1名社区人民调解员+N名书记员”的街道社区调解团队,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在潞安五矿设立首个“无讼企业”示范点,在贵石沟街道成立“和事嫂”工作室;2023年5月成立山西省首家劳动法庭——沙坪人民法庭,并首创“劳动专员”制度,专业化解劳动争议案件,推动矛盾纠纷从“终端裁决”向“源头治理”转变。

“税源”共治,高能化解税费争议。创新构建“1+13+N”社保费争议联合处置机制,以综治中心为枢纽,联动税务、人社、医保等13个职能部门,整合基层税务分局、街道社区及社会力量,形成跨领域协同治理网络。统筹设立1个税费征缴争议联合处置中心、6个分中心及56个处置点,实现实体化调处阵地全域覆盖。深化“税务专业网格+社区专职网格”双网融合,建立定期会商与信息共享机制,构建“网格调解—街道协调—区级处置”三级矛盾化解体系,推动90%以上税费争议在基层就地解决。

突出重点,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矿区“一老一小一特殊”人数多、占比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时指出的,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工作要求,通过创新性、系统化的保障措施,有效构建多层次民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

聚焦老年群体需求,精准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公办养老院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公建民营”改革,同时政府兜底,解决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人照料的失能、失智困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让老年人生活更有温度,为60岁以上困难失能老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助餐、助浴、助洁等“六助一探”服务,有效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期盼。社区养老和医养融合让老年人畅享便利生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建和改造口袋公园8个、老年活动室50余个;推动65岁以上老年群体签约家庭医生,建成集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康养中心,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康养、医疗服务需求。

聚焦儿童群体成长,系统完善养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创新托育服务模式,先后打造托育服务机构14个,2023年荣获“山西省人口和生育政策保障工作先进县(市、区)”。常态化做好控辍保学,及时统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发放资助金,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少年群体入学率均达100%。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成立5个教育集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守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组织136名爱心人士组建爱心妈妈队伍,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帮扶活动,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筑牢儿童心理健康“防护墙”,建立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在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开通24小时心理减压指导和咨询服务热线,成立“向阳花”家庭教育指导联合工作室,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专题讲座200余场。

聚焦特殊群体保障,着力攻克服务保障瓶颈。做好两类重点人群管理,建立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中心,帮助吸毒人员恢复社会功能;规范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081人,管理率达95.49%。关爱孤独症儿童,进一步织密筛查诊疗网络、推动康复教育融合、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构建起筛查诊断、康复教育、就业服务、兜底保障全链条,家庭、社区、学校等全场景的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体系。2024年,被中国残联正式授予“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完善社会救助帮扶机制,成立特困帮扶基金会,常态化开展“两节”慰问、结对帮扶、爱心捐赠等活动,提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等6项救助保障,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困难人群的和谐氛围。因人施策实施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按矫正阶段实施分类管理,按犯罪类型开展分类矫治,帮助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聚焦工作机制创新,长效响应民生诉求表达。建立了“三级书记抓民生”制度,创新开展“三级书记”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常态化服务工作,有效构建“区委书记领衔破题—街道书记系统解题—社区书记一线答题”的民生工作体系,由区委书记亲自率队,攻坚老旧小区改造、非标小区市场化改革等“硬骨头”任务;街道书记全面统筹推进户改提升、“15分钟便民服务圈”等政策的落地落实;社区书记聚焦“一户一策”精准服务,不断完善实事清单,细化工作举措。多渠道做好民意收集,充分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书记信箱、随手拍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和群众的烦心事。

矿区坚持把创新社会治理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努力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温暖服务在身边的目标,努力打造资源型工矿城市基层治理样板。

(转自《前进》杂志2025年第7期 作者系阳泉市矿区区委书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