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校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之所向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近日,高考成绩放榜,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迎来了新一轮的招生工作。2020年是该校由独立院校转为公办学校的转制元年,也迎来新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这让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更受瞩目。本期特别节目《走进高校》,凤凰网浙江走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采访杨校长。

走进高校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之所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原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校于2001年,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合作创办,宁波负责出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依托浙江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该校发展迅速,在科研和育人上皆有出色的成绩。2020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该校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这契合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浙江高教强省战略,有利于学校突破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约束,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及高水平的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在校训“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引领下,杨校长指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将“对准目标,立足宁波,依托浙大,不忘建浙江人家门口好大学的初心,牢记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服务的使命,朝着‘省内一流,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迈进。”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站在新起点,需要科研人才奠定新的高度。为响应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的“谷雨人才计划”,杨校长成为改制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首任校长的同时,也作为第23位院士来到宁波。杨校长作为半导体材料学家,长期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究,是我国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之一。采访中,杨校长指出新材料在宁波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大概是百分之十二多,突出了新材料是宁波市重点发展的一个领域。杨校长的研究方向正好符合宁波市新材料的发展蓝图,因此他也希望为宁波的新材料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第一,希望利用我在国内同行的一些学术影响力,为我们宁波引进一些优秀的年轻人才;第二,希望为增加宁波地区科技的影响力做一些努力。比如说今年十月,我们会把全国的一个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领域的重要青年论坛放到宁波东钱湖来。”

开物启新,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科研发展的创新

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科研创新是至关重要的。短短十九年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以其飞速的发展为我国高校应当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教学体系和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杨校长介绍,目前,学校具有一批优秀学者,包括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3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等国家级人才16人次,以及省千人/省151第一层次等省级以上人才39人次,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学校2019年获得外源科研经费8890万元,有超过90%的项目服务于企业,用于实际的生产技术研究。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级项目80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69项、地市级科研项目281项,年均科研经费稳定在8000万元左右。除了传统强项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工程等学科外,传播学、经济学、金融学等也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其中,在疫情中大放异彩的陈根浪教授团队在宁波市各界的支持下,成功开发“甬行码”并快速推广,这让宁波市民的安全出行更加便利,也让宁波的疫情管控更加有力。

无独有偶,在7月16日凌晨,宁波轨道交通四号线上跨杭深、萧甬铁路的转体桥完成了我国首例小半径曲线偏心转体桥对接。为此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的便是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王银辉、王小军教授团队。据王银辉教授介绍,该团队主要进行桥梁的施工监控和转体桥称重试验,确定和调整重心位置及转动相关参数。

人才培养的创新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杨校长也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未来有自己的规划,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希望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为企业和单位直接提供贡献。今年虽受到疫情的影响,使得整个大环境的就业率普遍较低,许多中小企业用人需求降低,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依旧超过90%,目前学校还在继续与企业对接洽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工作;第二,对于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校鼓励支持他们到国外去学习,到国内好的高校学习。杨校长介绍说:“我们的升学率,即去往海外升学或考国内研究生的比例是16%左右,在国内还是比较高的。”

走进高校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之所向

在今年的招生中,该校继续进行“新工科求是班”的招生,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参考浙大标准,课程将在该校和浙江大学(宁波校区)交叉融合进行,并且提供奖学金支持出国交流。这个班级毕业的学生会有两本证书,一本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毕业证书,另一本则是由浙江大学宁波校区颁发的新工科求是班荣誉证书。另外,学校对一些优秀的学生(省外一本线以上40分,省内一本线以上20分)提供特别奖学金,支持他们出国进行交流。

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也不乏优秀案例。计算机与数据学院的ACM团队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在2019年9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秦皇岛赛区)中,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ACM团队取得团队排名第10、学校排名第9的优异成绩,比肩国内顶尖的C9高校,夺得了学院在该项竞赛中的首枚金牌。经过该团队的努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是全国唯一一支以曾经的独立学院身份进入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球总决赛的团队,是宁波第一支、浙江第四支进入全球总决赛的团队。

明德弘毅,建设区域文化高地

在宁波“四知”精神的引领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秉持着浙大“求是”精神结合浙东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体现在学校的人文情怀上。传媒与法学院刘建民老师带领学生实践采访,推出了《行走的新闻》等系列书籍。14个年来成果丰硕,现已出版了18本书,成为该学院的特色成果。还有,外国语学院蔡亮老师多年来带领团队师生,突出多语言实践特色,出版了系列丛书《用声音叙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师生一直在“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的道路上实践着。

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说的,“凡谓之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若著实做学问思辨的工夫,则学问思辨亦便是行矣。”当著实地去做,学问思辨皆是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师生用扎扎实实的行动证明了他们不仅仅把阳明精神挂在嘴边、写在口号里、贴在学校的墙上,更将“知行合一”写进了生活中。

走进高校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新之所向

新之所向,未来可期。过去十几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师生共同创建了一个鲜活、极具生命力的学校。如今,随着学校改制和杨德仁校长的到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翻开了崭新的篇章。相信在杨德仁校长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之所向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平台,为宁波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强的动能,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续写新的高等教育奋进篇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