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新闻——博文天下
摘要:张林,一个土生土长的彝族青年,正以一种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拼博在传承彝文化的漫漫长路上。但我相信他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太爱他的民族,太爱彝文化了。守护彝文化,让全世界了解彝文化,这就是他的梦想!
一群人围坐在火炉旁,张林微闭双眼,动情地唱起了彝族歌曲,在场的人都默默聆听,沉醉其中。
“他是一个家乡情结十分浓厚的人,为了家乡发展,他付出太多了。之前我们都很难理解,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在张林的同事看来,只要是关于彝族,关于家乡的事,张林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支持。
张林沉醉在演出中
张林是贵州奇彩过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老家在六枝特区关寨镇过瓦村。很难想象,之前那段原生态的彝语歌声,是从这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口中唱出来的。
张林向我们透露,是一个善良的“背篼”妇女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之前张林当过老师、干过媒体,还曾在政府部门工作过,但他觉得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2009年,张林独自到贵阳,下火车后,他拖着沉重的行李往前走着,一位“背篼”妇女来到他身边,“三块”“两块”……妇女想讨活干,说着价钱,张林觉得自己可以拿得动行李,不需要背篼,并未搭话。“背篼”妇女跟着他走了一段路后说,“算了,看你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我帮给你背一段吧,不要你的钱……”。“背篼”妇女的举动让张林深受触动。“看着她离去的背影,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张林回忆着当时的场景。原来,张林的母亲也曾为了补贴家用,到贵阳当过一段时间的“背篼”。
张林坦言,因为工作阅历较丰富,在贵阳谋一份工作对他来说并不难,他所在的公司待遇不错。但“背篼”这个小插曲无疑唤起了张林对亲人的眷恋、家乡的情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他想尽其所能为“背篼”人做点事,为家乡做点事。
看着贵阳街上随处可见的“背篼”,张林有些坐不住了,他成立了“小蜜蜂背篼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自家乡的少数民族。在这之后,张林还不断提升公司的业务水平,将劳务输出与信息科技相结合,在网上发布雇佣者和受雇者的消息,让“背篼”足不出户,也能“接单”干活。
让自己家乡的同胞们不那么辛苦,是张林梦想的开始,但对于他来说,这远远不够。他觉得要想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他认为,少数民族本身特有的东西就是一种文化,如刺绣、歌舞、根雕、烧酒都是民族文化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在听母亲唱完《十二嫁女歌》《三生三世》等彝族歌曲,并对其中内容作了详细讲解后,他知道,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利用多种形式来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从2015年起,张林开始自费在家乡组织举办彝族火把节活动,让乡亲们能守住乡愁、留住乡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张林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进一步学习、整理了彝族的民间故事。“乡亲们都是把我们的故事唱出来,而我,要在唱的同时,把这些故事翻译成汉语,让更多的人知道。”张林信心满满地说,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2017年,他开始将六枝本地的彝族文化带到课堂,到贵州民族大学为彝语班的学生讲课,学生们很感兴趣,这令他自豪不已。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彝族文化,张林召集部分乡亲,组成了一支彝族歌舞表演队,并带着他们到处表演,如今,这支表演队已经到过贵阳、上海、新加坡等地进行表演。想起第一次带乡亲们到贵阳表演的场景,张林记忆犹新。当时,张林在南明区大剧院举行公司年会,他邀请了家乡的表演队,给他们舞台,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表演队里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走出大山,他们生怕到贵阳饿肚子,便自己煮了鸡蛋、带了干粮,还因害怕走丢而步步紧跟张林,他们在台下时很拘束,甚至紧张到发抖,这一切张林都看在眼里,可令他欣喜的是,登上舞台后,乡亲们穿着自己亲手缝制了半年的刺绣服装,一展歌喉时,便赢得了在场观众的关注和掌声,原生态的歌声感动了很多人。这更加坚定了张林传承家乡民族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这些年来,张林陆陆续续资助了关寨镇过瓦小学、镇中学等学校,将书籍、书画、桌椅板凳等送到学校,让家乡的贫困学子可以安心就学;他还资助了一些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贫困大学生;贵州民族大学学生每年举行的彝族年活动,张林总会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家乡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事,张林从未说过一个不字。
张林说,无论是自己的母亲,还是其他乡亲,之前都不愿在外人面前说彝语,更不要说唱彝语歌了,但是现在,大家不仅愿意说彝语了,遇到趣味相投的人,还会忍不住高歌一曲、唱一唱他们的彝语歌,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传承自身民族文化的开始。
为了最大的传承和传播彝族文化,2019年2月17日张林以贵州奇彩过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基础联合台湾中华时报邀请两岸三地的将军,企业家以及海内外多家媒体齐聚贵州,举行彝族特色的元宵文艺晚会。张林编导主演的原生态彝族出嫁歌舞剧“三生石畔三相送”将晚会现场气氛带进了高潮,感动了两岸三地的将军和嘉宾们。
张林,一个土生土长的彝族青年,正以一种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拼博在传承彝文化的漫漫长路以上。但我相信他一定是快乐的,因为他太爱他的民族,太爱彝文化了。让全世界了解彝文化,这就是他的梦想!
图/文: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