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4000多艘船和1800多架航班穿行的海域,修建一座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用100%不会漏水的沉管隧道连接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大湾区;历时二十二年,建造口径500米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从贵州喀斯特洼地的窝凼,观测137亿光年以外的宇宙边缘;迁移130万人口,截断世界第三⼤河,让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在每秒⽔流量三万多⽴⽅⽶的河面上拔地而起。是什么成就了这些奇迹般的工程?是谁实现了这些不可能的任务?
“当红当⾃强”,由长安欧尚X7 Plus携手凤凰网特别策划大型实景演讲《你的成就》,本期主讲人俞灏明就借着三个超级工程的建设故事,为您解答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就秘诀。
对于中国天眼而言,这个秘诀是时代的领军人物。每逢时代的关口,必有自强者振臂一呼,是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就是这样一个“虽千万⼈吾往矣”的科学工作者。为天眼选址,他耗时12年,用脚步丈量了贵州所有的山头洼地,总行程几乎相当于绕中国国土一圈。给天眼立项,他从南到北,由东到西寻求合作单位,光立项申请书就有三厘米厚。对于南仁东来说,天眼是一项赌上了生命的事业。而他也将自己活成了中国深空探索领域追赶,乃至领先世界科研高度的一杆旗帜。
对于三峡大坝而言,这个秘诀是集体主义、牺牲精神。三峡大坝涉及两座地级市、12座县城、114座集镇、1400家⼯矿企业的搬迁,要求130万全世界最安土重迁的中国人的舍小家为大家。以三峡⼯程总设计师郑守仁为代表的三峡建设者们,坚守坝区26年,削平无数高山,在坚硬的花岗岩⼭体中切出深达176⽶的凹槽,仅清理风化岩层的工作,就耗费了数千名建筑⼯⼈整整一年的时间。⼀⼨⼨检查,⼀点点剔除,⼀遍遍洗刷,只为给这座洪⽔冲不垮、地震震不塌的⽔上钢铁⻓城凿下坚实基础。最终他们的奋斗,使高峡出平湖,令巫山云雨断。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实现了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度,供电范围包含十数省市,拉动GDP1.4万亿,拱卫了下游近千万人口生命财产安全的超级工程。
对于港珠澳⼤桥的沉管隧道建设而言,这个秘诀是创新。在全球贸易最繁忙的伶仃洋外海,实施沉管深埋工程,曾经是中国建设者们的经验盲区。每根沉管的重量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高度相当于60层楼,横截面等于一座篮球场,这样的庞然大物要在海底实现毫米级的对接,更是不可能的任务,更不用说整个工程还面临预算控制,工期控制等重重考验。诸多苛刻的条件因素,让经验最丰富的外国同行也对此大呼绝不可能。但攻关不畏难的中国奋斗者,却有着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勇气和智慧。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的80多位设计师和⼯程师平均每天⼯作16⼩时,7年不曾有过假期。他们与3000多名⼀线⼯⼈⼀起群策群力,用64项技术创新,打破了工程的盲区和禁区,创造了世界沉管隧道建设历史上全新的“中国标准”。
每一个世界级的超级工程,都是定义一个时代的梦想,它们是大国力量的彰显,也是国家精神的象征。但奇迹不是从天而降,它源于梦想;成就从不唾手可得,它来自奋斗。而中国人恰恰就是最敢想敢干的民族,千千万万的中国奋斗者们,都有着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更是一群既善于脚踏实地,又有勇气突破一切禁区大胆创新的人,是他们的奉献将中国制造变成品质的代表,也是他们的努力将中国技术变成时代领先的符号,而这就是超级工程和中国奇迹背后的秘密。
所以对于演讲开篇“中国有⼏个世界奇迹?”的提问,也许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答案永远都在你我的手中。我们奋斗,中国制造就会继续崛起;我们努力,未来的奇迹还会不断在我们手中创造。从凝聚中国奋斗的超级工程,到集合中国制造的长安欧尚X7 Plus等中国品牌,“当红当⾃强”是他们共同的脉络,而只要中国制造和中国奋斗者们,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中国品牌的明天也势必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