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天,嘻哈从小众变成流行。
几个季度,潮牌也从小众变成潮流。
gai上走一圈,十个男生,两个随便穿,两个基本款,剩下六个全是潮牌,就连街口的老大爷也能玩起万物皆可“苏坡密”。
但究竟什么是潮?潮牌又怎么定义?一个千人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说的:
潮牌,多指一些原创品牌有自己的设计,张扬设计师的独特思想品格、风格和生活态度,整体商品感觉被人认可为潮品的品牌。
没有再严谨的解释……
那本鲲今天就尝试捋一下
>>>街头,潮牌的起源
这股让人眼花缭乱的风潮,最早的源头是美国街头文化。
1980年,潮流文化的祖师爷Shawn Stussy,美国加州一个冲浪高手,将自己设计的涂鸦式签名印制在冲浪板之上,之后还把签名印在T-shirt上,就这么误打误撞做起了潮牌生意。
同一个时期在美国曼哈顿市,布鲁克林区(著名的美国贫民窟)的黑人青少年们每天聚在街上唱歌跳舞,打街头篮球,玩着玩着就有了自己的路子——Hip-Hop。
布鲁克林大桥下眺望曼哈顿/ 维基
黑人盆友们因为没有钱买流行的衣服,只能将就穿着他们父母的,或者买比他们身体大了一号的衣服,于是就形成了嘻哈特有的Oversize风。
抛开制服、穿着宽大松垮的衣服唱 Rap,用slogan来表达不满。美潮也跟着嘻哈文化的兴起而广为流传。
>相比之下,后起之辈日潮,就没有美潮那么张扬了。
90年代初,潮牌流入日本原宿这一美军基地,恰逢日本经济泡沐,聚集在原宿的那一批年轻人,逐渐消化了前美军基地遗留下来的街头文化,创造出原宿的日本街头风格,收敛了一些个性,形成独特的日潮风格。
身着BAPE的木村拓哉
藤原浩创Good Enough变身日本潮流教父,长尾智明取一只猩猩作为BAPE的品牌标志,定义了90年代的“Urahara”风格。 Urahara来自“Ura-Harajuku”一词,意为“地下原宿”。
而在大洋彼岸——潮牌文化的起源地美国,滑板风潮又重新兴起。这项起源于五六十年代的刷街运动,在七十年代发烧友一度达到500万之多。
当时加州遭遇罕见的旱灾,游泳池和排水渠都干枯了,所以很多青少年带上滑板,挑战各种地形,纵横穿梭在当地的大街小巷。也正是这股热血,使得这项运动被明令禁止二十年之后再次爆发。
1994年,当初是为了能让街头板仔们能穿得起衣服,James Jebbia开了家滑板店——这就是最初的“潮流大佬” Supreme(不是苏坡密)。
不少城中有名的滑板好手和街头艺术家被吸引,常常到店里聚会。渐渐地,Supreme成了纽约街头文化、特别是滑板文化的代表。随后,Supreme的影响力逐渐向外推进,被不少已经声名鹊起的潮流人士力捧,从此成为潮人届家喻户晓的一线街头大牌 。
>>>潮牌,中国上位史
在国内,8、90年代电视机慢慢走进了千家万户,通过小小的屏幕,和屏幕里的一大批港台明星,迅速和时尚接轨。
90年代台湾雅痞风
香港的英伦贵族风
2000年,潮牌文化流入香港和台湾,成长于90年代的第一批弄潮儿接纳了这种街头文化。
还在穿校服的年纪,潮人就暗搓搓地在校服尺码上做功夫——修个裤脚腰线,再故意买个oversize的外套,然后再攒钱买下一双和身高不匹配的巨型球鞋。
而这部分潮人追溯起自己的“潮流历程”,启蒙一定是陈冠希。
作为初代国潮 KOL,也可以狂妄的说,陈老师公开穿的衣服就是一种潮流。“明星带货”也成了推动潮牌的主力军,不少明星开始自创潮牌。
>在美潮、日潮流行了很多年后,国潮有了自己的概念。
国潮,即国产潮流
>>>“yo”起来的国潮
不像西装礼服般矫情,潮牌一开始便带着鲜明的街头文化,在中国也是不例外。
只不过中国的街头文化比较含蓄,初始也只依赖着说唱、街舞等地下潮流文化,起步晚,国潮大部分也只是模仿着,“似曾相识”的小众服饰。
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自立潮牌、穿潮牌,2017年一档叫《中国有嘻哈》节目的火热,把国潮带到了地面上,关注度大增。
老国货们融入潮流元素纷纷回光返照,越来越多的中国潮牌也开始走出模仿的阶段,有了自己的独立风格。
就像方言撞上Hip Hop,和美潮、日潮充满张力的现代图案和slogan相比,国潮的图案有自己五千年积淀出的韵味。
中国书法、成语意义、吉祥动物……真正的Made in China
不仅如此,古老神话的继承,让图案不仅只是简单的具象形象,还多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辨——精神领悟。
▍“浮生”-大鲲原创图案,源于《山海经》,表达“世界由我”态度
写在最后
潮需要文化积淀,短短二十年,中国潮牌远没有美潮、日潮那样浓厚的街头文化,但有得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此种根植于本土的文化底蕴正是国潮有的真正特色。
用服装发音,中国潮牌很大程度的担起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任。
走上纽约时装周的国潮大鲲
对于曾经的“时尚黑洞”来说
如今的国潮也已经踏进国际时尚T台
未来,国潮必能书写自己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