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只是《知否》,还有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都是被矛盾撕扯着的人们决定做的美梦,也是权力注入到我们大脑里的幻想。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大量证据都证明了现有的制度无法让我们幸福生活的情况下,仍然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抱有强烈的渴望。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由同名小说改编,算是大IP剧。主角是刚刚“官宣”结婚的赵丽颖和冯绍峰,男二号是凭借《镇魂》登顶流量宝座的朱一龙。曾推出过《琅琊榜》、《欢乐颂》等高分剧的“正午阳光”公司是该剧的制作团队。集合以上优势,这部剧想不火都难,播出之后收视率一直不错。
确实,和别的古装电视剧相比,《知否》有它的独特之处。
除了几个主要角色外,其它配角也有很多刻画,人物间的关系比较有逻辑。百度上介绍这部剧讲的是“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传奇”。通过宋朝官宦人家庶女盛明兰的个人成长经历,讲述大时代背景下的宅门兴衰。这样的格局再配上《红楼梦》的腔调,让看惯了各种侮辱智商的国产古装剧的观众(我)眼前一亮。
女主角集合了家中几位女性长辈的优势,并超越了她们。她像大娘子一样有地位,受了欺负会用更机智的方法怼回去;像二房林小娘一样拥有男性的宠爱且不费力;像三房卫小娘一样有好人人设还活得很好;加上祖母的言传身教,她拥有了为人处事的好手腕。最终她成了封建男权社会里的“人生赢家”。
但自从坏女人林小娘去世,男女主角结婚,这部剧就越来越没劲了。
主角开挂了否?
因为这部剧的画风比较写实,最开始看时,我心想,这次女主不会再像之前那些“大女主”剧一样,是什么天选之女或者祖传玛丽苏了吧?
但男女主角一施展身手,我就知道我错了。
从那时开始,这部剧一会儿像偶像剧一会儿像正剧,只是男女主角和恶毒女配们拿的是偶像剧剧本,其他角色拿的是正剧剧本。
女主看起来平时一点都不锻炼,就拥有顶级投壶和马球技术;男主一个人打一群人,差点没来段轻功。这都算了,就当他们俩是体育天才吧。
女主遇到强盗,夜里跳船,硬是被男主精准地救了起来;女主在路上遇到造反军队,又准确地被男主救起;女主人生第一次进皇宫就接手了帮皇帝送传位血诏的工作,又双叒被男主救了。
男主也是走狗屎运,投靠一家冷门多年的宗室,那么巧那个王爷就成了下一任皇帝,他也当了平乱大功臣。
男二号是个可怜的,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想和女主见面说几句话,自己的至亲好友就被老妈打死了。但是男主角和女主婚前有这么多亲密接触,就算在大街上独处大声谈论两人的婚嫁问题都毫发无损。男二好不容易等到条件成熟可以求亲了,被男主早很多步抢了去。男主回过头还怪男二——你怎么不果断勇敢一点?那还不是因为人家没有开挂嘛。
不论是男主还是女主,只要给别人下套,都是一套一个准,极少有失手的。女主靠这样的计谋,成功地化解了一个个难题,例如老家的姐姐的离婚问题,自己院子里被安插了眼线的问题,田庄隐瞒田地账目问题。
这些事情放在别的角色(也就是普通人)身上都是拼搏许久可能都无法解开的大困扰。每个问题背后深究起来都有制度性和结构性的根源,而女主角一会儿当律师一会儿当侦探的,就像刘谦的水壶一样——要啥来啥。
这样的情节好像是为了让人相信,只要是足够巧的巧妇就能做出无米之炊:在封建男权社会里,一个普通女孩也可以什么都有。
宅斗对象是谁?
《知否》虽然在语言和形式上模仿《红楼梦》的风格,骨子里却还是标准的宫斗模式。
整部剧的斗争流程都是:小人嫁祸-当权者被蒙蔽-主角受委屈-主角使当权者知道真相-当权者惩罚小人。一群女人以及晚辈斗得你死我活,昏庸的当权者坐收渔翁之利。
剧中盛老爷的形象非常有趣。他不在乎谁对谁错,只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奖惩,经常颠倒黑白,除非真的危及他的利益(例如名声),他连家人的死活都不在乎。他手下的人命就有好几条,不要说他的帮凶作用了,说起狠毒来,他真的不输恶毒女配。
女主对盛老爷的作为很了解,却不记恨,也从不打算复仇,她对杀母仇人的女儿的仇恨都比对盛老爷的多。
电视剧对老一辈男性大家长的塑造虽然温情脉脉,但抽出他们的故事来看,还是能看出来他们不是什么好人的。然而女主同辈的男性,尤其是和她关系紧密的,全都正直可靠。
男主角更是完美好男人。在男人可以随意三妻四妾的社会里,他比妻子还要反感纳妾,像保护神一样,每当女主有需要,就立刻出现给女主撑腰。他甚至要用真心打动女主,希望女主放下警惕,可以全心全意的依赖他信任他,进而产生传说中的坚不可破的异性恋浪漫爱。
相比之下,剧中的坏女人们都坏得有点奇怪,常常给人一种为了坏而坏的感觉。例如男主婚前纳的外室朱曼娘。她出生低微,好不容易傍上了男主这条大腿,还生了两个孩子。但在她得知男主被家里扫地出门之后,居然就开始偷偷变卖家产,想要溜走。
这真的很让人想不通,男主再怎么也是没落贵族,一个已经生过两个孩子的底层妇女,日子怎样都不会比跟着男主好呀。按照电视剧里演的,男主聪明、能干、帅、痴情,朱曼娘在外面也没有下家。不管是抛弃两个孩子,还是带走自己抚养对她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为什么朱曼娘要冒险做这样的选择?
越往后,坏女配们的行事逻辑越经不起推敲,表演方式也非常歇斯底里。她们做起恶来异常勇敢,不计后果。
后来出场的康姨妈,被虐待囚禁了几天后意外逃出,第一反应不是求自保,没什么武功还亲自去刺杀女主,一点都没有在怕的。还有一个诬陷男主哥们儿性侵的卖鱼女,不仅不管自己的名誉,最后还为了诬陷男人自杀了,实在离奇。
这些坏女人的角色如此平面化,无非是为了让主角惩罚她们的时候可以有道德正义感。
9012年了,各房还在斗否?
《知否》播出期间,有一个应景的八卦新闻可以对照着看:吴秀波报案称陈梦琳勒索钱财,导致陈梦琳被拘留。
陈梦琳去年秋天爆料,她和已婚的吴秀波交往了六七年,据称,期间吴秀波对她进行佛经洗脑,并且不让她出去工作。她每天给吴秀波“煮粥煲汤洗衣服”,却发现吴秀波不止她一个情人。陈梦琳发怒继而被吴秀波分手,得了抑郁症。
她的爆料并没有影响到吴秀波的事业,吴秀波此次的报案却引起了网友广泛的愤怒。吴秀波的妻子出面力挺他,还扯出几个疑似也是吴秀波情人的女性。整个事件情节复杂,比电视剧还戏剧化。
有些人强烈谴责陈梦琳,认为只要女性不当“小三”什么问题都不会有。因此“大奶”斗“小三”是天经地义,出轨的男人反而没什么责任。
这些评论反映出女性为了争夺男性资源互相争斗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不只是大明星、有钱男人可以让好几个女人互相争夺,就连普通的已婚妇女也时常操心自己的老公会不会有外遇。“大奶”和“小三”的斗争,就像以宋朝为背景的《知否》一样每天上演。斗争的根源当然是制度性的性别不平等导致的女性各方面资源的匮乏,让这些斗争思维仍然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意识里。
宫斗剧宅斗剧,就是对这些竞争的一次次演习。这类剧里好一些的,还能让观众看到一些悲剧的色彩和人性的复杂,而差一些的,就像在演一群猪圈里的猪如何抢潲水。女主是其中最幸运最有能力的猪,靠主角光环提升地位,同时还能正义地惩罚那些也想往上爬的竞争者。当对手们都是恶毒贱人时,女主还是那么正直善良,吃相优雅。
可惜少有国产电视剧拍一些特立独行的猪的故事,要做一只自由猪,不仅需要勇气、能力,还要面对社会压力,牺牲很多利益……这都是猪圈出的难题。
《知否》里全能又幸运的主角们,力气都花在斗自己的同类上。虽然挂出一个“李娘子镇守娘子关”画像作为独立女性的榜样,但纵观整个故事,不但没有写主角的反思或反抗,反而以他们圆滑地躲过,或利用封建教条给自己牟利为成就。
这样的作品太怂了,不敢爱也不敢恨。同样是写宅门内的恩怨,清朝的作品都有在努力摒弃那些主子奴才、妻妾儿女的破规矩。现在的电视剧反倒捧着当个宝,仿佛能从里面学到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得到些安慰,好又一次说服自己:“乖孩子有糖吃,好人终有好报”。
残酷的乐观主义
我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抱着吐槽的心态看戏。可能也有人会说:“看个电视剧何必较真?生活辛苦,找点安慰罢了,大家都明白的。”
那么,《知否》这副安慰剂,存在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它描绘那条蜿蜒的女性成功之路,展示女性在封建男权社会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观众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压力和阻力,希望在这些作品中逃避一下现实。
女主角的成功人生,男主角展现出的完美“好男人”形象,就像彩票游戏里的500万大奖一样。重点不是它是否存在,而是重复描述某人中奖的景象,让人不断不断地花2元钱买彩票。中奖的幻想,维持着彩票行业的兴荣,“好男人”的幻想,是维持不平等的异性恋婚姻制度的一股重要力量。
学者Lauren Berlant提出了“残酷的乐观主义”的说法——当那些我们认为可能带来幸福的东西,成为一种使幸福的条件恶化的事物,我们仍然不愿放弃它,甚至觉得失去它比被它摧毁更糟糕,这是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
不只是《知否》,还有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都是被矛盾撕扯着的人们决定做的美梦,也是权力注入到我们大脑里的幻想。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大量证据都证明了现有的制度无法让我们幸福生活的情况下,仍然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抱有强烈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