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近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青铜史•传奇曲•江南影——苏剧电影《国鼎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结合苏剧原作和影片创作手法,分别就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和片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据介绍,苏剧是苏州的特有剧种,距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昆曲、评弹并称为苏州艺坛“三朵花”。 电影《国鼎魂》改编自同名苏剧,以苏州潘氏一族尤其是潘达于保护并捐赠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华夏子孙重礼崇文、守护文脉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为国护宝、九死不悔的“时代正气歌”。目前影片已经拿到公映许可证,即将和全国观众见面。
本次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各位主创分享了影片创作拍摄的经历和感受。该影片领衔主演王芳表示,苏剧艺术门槛相对较高,能把剧目搬到大银幕上是戏曲演员非常向往的事情,“希望能通过这部影片让更多观众了解苏剧,了解苏州潘氏一族为国护宝的故事。”
戏曲电影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结合,为了更全面地展现苏剧魅力,导演蓝天在创作中尝试了大量的运动镜头,他说,“我们通过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变化和过度,非常柔缓地去表现这些运动镜头,希望能够尽可能展现苏剧在手眼身法步各个点上的魅力。”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俞剑红表示,《国鼎魂》选择了女性角色来承担家国情怀和民族命运,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女主角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转变,呈现出了惊人的能量、勇敢和智慧,尤其是影片最后舍身护鼎的处理,充分展现出了她临危不惧的坚定信念,非常的极致化。”
著名剧作家、导演龚应恬认为《国鼎魂》作为一部戏曲影片,承载了历史、文化和情感的担当,是一部制作精良、思想精深的好作品,“影片通过一个苏州故事映射出家国情怀,以电影和戏曲的结合展现了漫长的历史,从三次护宝到最后献宝,难度和完成度都很高。”
研讨会上,苏剧和电影结合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与会专家认为,电影《国鼎魂》将苏剧搬上大银幕,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光影将戏曲审美特色与园林美景、江南文化融为一体,展现了个体追求与民族复兴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部高立意、有巧思且展现中国审美风范的精巧之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绍阳眼中,《国鼎魂》将苏剧改编成电影具有多重意义,“第一,在电影的帮助下,苏剧能够传播得更广;第二,苏剧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帮助下能够更加贴近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第三,将苏剧改编成电影,苏剧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的高光形象能够永远流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