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俄乌战争,盘点乌克兰主要参战部队的历史

最近很多朋友建议我写一点儿跟俄乌战争有关的东西。我虽然有很多观点,但是却并不习惯于输出观点给别人。想来想去,感觉还是写一些客观的东西供大家参考好了。这次战争中我看到有很多文章关注俄军的单位和行动,似乎对乌军却并不太关心,那我就在这里尝试填补一下这个空白,为大家完整的介绍这次参战的乌克兰每支部队的历史和故事吧。

由于2022年的俄-乌冲突依在持续,而处于时效性的原因导致我搜集到的信息又较为有限,因此关于本次冲突的描述难免可能出现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2022年俄乌战争

中的乌克兰主要参战部队

(1)

下边我就将按照投入战斗的方位顺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次参战的乌克兰单位,包括乌克兰武装力量陆、海、空和特战部队以及乌克兰国民卫队的大部分单位。但是这次暂不介绍乌军出镜极少的水面舰艇、后备部队(架子部队)及防空、指挥、训练、后勤、支援、运输等单位,也不包括警察部队、民间志愿国土防御部队和非正规的民兵、准军事武装等。

1,基辅周围地区的部队

总参谋部直属第101“亨纳迪·沃罗比约夫”警卫旅:

前身是原苏军基辅军区直属第368警卫营。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政府利用原苏军基辅军区机关组建了乌克兰武装力量的总参谋部和指挥体系,该营也随之被扩编为乌军总参谋部警卫旅。该旅目前下设3个警卫营,以及仪仗营、指管总部营、运输营等单位,主要装备БТР-80装甲车,部分单位曾在2014年参与过顿巴斯前线战斗。第101警卫旅在2021年被总统泽连斯基授予“亨纳迪·沃罗比约夫”荣誉称号,以纪念乌克兰独立后的第一任总参谋长。据报道在2022年俄乌战争中该部的人员参与了基辅西郊的战斗。

↑ 正在基辅接受检阅的第101旅人员

国民卫队第4“谢尔盖·米哈尔丘克”快速反应旅:

这是乌克兰内务部所属的国民卫队在2015年按照北约标准组建的一支全新部队,获得了来自北约的专家和装备支持,是直属国民卫队总部的高度战备快速反应部队。该部下设有2个突击营以及坦克营和炮兵营等单位,常驻基辅地区。

2014年乌克兰东部冲突之后,乌政府决定绕过军方,重建由政府内务部直接指挥的可靠武装力量,也就是由原苏联内务安全部队演变而来,当时已经被解散多年的乌克兰国民卫队。第4快速反应旅就是乌政府的这些努力中最富有成效的一支标志性队伍,他们在战前就经常参与北约国家的培训。2022年俄乌战争初期该旅曾在安东诺夫机场与俄军空降兵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并获得了媒体的普遍关注。之后这支部队一直在基辅地区与俄军作战,据说在战争爆发后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雇佣兵和志愿者被编入该部。

↑ 2021年国民卫队第4旅官兵正在被部署到白俄罗斯边界

陆军第72“黑哥萨克”机械化旅:

该部的前身是1941年组建的苏联红军第29步枪师,在1943年改编为近卫第72步枪师,曾经参与过解放别尔哥罗德、布达佩斯攻势等战役,并获得了“克拉斯诺赫拉德”荣誉称号和一枚红旗勋章。在冷战时期,该部被改组为近卫摩步师,是隶属基辅军区的二线部队,日常保持着包括一个满编团在内的25%战斗力。在苏联解体的前1年,该部曾经获得了133辆T-64坦克加强。

在1992年划归乌克兰之后,该部曾在1999年又获得了“基辅”荣誉称号,但是随后就在2002年被改编为机械化旅。这支部队在2014年曾经参与了马里乌波尔对峙等一系列与东部分离主义者之间的战斗,期间还曾经发生了被“顿涅斯特人民共和国”民兵合围并破坏重武器后分散突围,部分人员躲入俄罗斯领土的事件。该部随后被剥夺了近卫军称号、红旗勋章和“克拉斯诺赫拉德-基辅”荣誉称号,改称为“黑哥萨克”旅,这个名字源自于曾经在一战之后与红军战斗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黑哥萨克团”。

该旅目前拥有3个机械化营、1个坦克营、第12“基辅”独立摩步营和一个装备有2С3自行火炮、2С1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和MT-12反坦克炮的炮兵团及其它辅助单位。该部主力部署在基辅附近,据说有部分兵力目前被分割包围在俄军后方。乌克兰声称该部曾经在3月10日伏击了一队俄军装甲部队,并取得了重大战果。

↑ 2016年正在接受美军训练的第72旅士兵和步兵战车

陆军第14“罗曼大帝”机械化旅:

是2014年在因为作战不利被解散的原乌军第51机械化旅基础上重建的部队。该部最早是在卫国战争当中组建的红军第76步枪师,因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死守科列茨卡亚和围歼德军第6集团军而获得了列宁勋章并改组为近卫第51步枪师。随后该部又在库尔斯克战役北线战场作战,之后参与对德军中央和北方集团军群作战,先后解放了白俄罗斯城市维捷布斯克、波洛茨基以及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境内共600座城镇。该部共有21人在二战中荣获苏联英雄称号,部队全称也成为“近卫第51“维捷布斯克”列宁勋章、红旗勋章、以伏罗希洛夫元帅命名的亚美尼亚步枪师”。

在苏联战后的裁军改编中,这支部队也没有幸免,但是苏军后来又在1965年决定在喀尔巴阡军区的原近卫第15师基础上重建该部,并继承了之前的全部荣誉。苏联解体后该部被乌克兰接管,之后在古乌克兰沃里尼亚王国建国600周年时被更名为“沃里尼”,并改编为机械化旅。

该部在2014年与东部分离主义者的遭遇战中遭到重创,部分人员逃入俄罗斯境内,随后又连续3次进攻伊洛瓦伊斯克受挫,最后被乌克兰总统波罗什科下令解散。随后乌军又将其遗留的炮兵和支援单位以及120名军官配属给由志愿民族主义民兵整编成的3个装备БМП-1步兵战车的机械化营,并用利沃夫坦克厂新改装的Т-64БВ坦克装备了1个坦克营,新部队被命名为第14“罗曼大帝”机械化旅。这支部队自2015年起一直在顿巴斯前线戒备,其下属的坦克营装备精良,在乌军内外部的评比中屡拔头筹,被认为是最精锐的装甲部队。

↑ 正在参加北约国家坦克兵竞赛的乌克兰第14旅坦克营官兵

陆军第10山地突击旅:

该部原本是以乌军第24突击营为基础扩建的,实际上也就是因为在东乌克兰前线屡屡被爆出“战争罪行为”而遭到解散的新纳粹倾向志愿部队“艾达营”的主要人员。为了应对罗马尼亚提出的领土要求,乌克兰陆军在2015年10月决定组建该部,用于增强在南部山区的防御能力。该部最初的人员全部由合同制志愿者组成,并且可以比正规志愿兵多享受25%佣金。该部的标志和昵称均是“雪绒花”。

该部在2016年补充了第8和第46两个营后被投入顿巴斯前线,在马林卡地区执行了半年防守任务。任务结束后,乌军决定将该部下属的主要由东乌克兰人组成的第24和第46营调离,并改由第108和第109营接替。随后又在2017年再次将其派往顿巴斯前线防守波帕斯纳地区。

在2018年结束前线部署之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向该部下属部队授予了荣誉军旗,使得第10山地旅成为乌军唯一一支每个营都拥有荣誉军旗的部队。随后该部又接受了美军第101空降师及其他北约部队的专业培训,成为乌军中的精锐力量。目前该部下属一个装备T-72A的坦克营,装备БМП-1/2步兵战车的第8、108、109山地突击营和旅属炮兵群及其他支援单位。该部在2022年战争中被用于增援基辅守军与俄军交战。

↑ “艾达营”成员合影

陆军第43“头领特里亚西洛”重炮旅:

该部是乌克兰陆军在2014年东部冲突之后为了重新启用已经退役封存的203毫米2C7重型自行火炮,而在原乌军第26独立炮兵旅第5营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该部曾经配属在东乌克兰地区用于炮击分离分子控制区,并获得了以古代乌克兰地区著名哥萨克部落首领命名的“头领特里亚西洛”荣誉称号。该旅目前被部署在基辅前线,下辖装备2C7重型自行火炮的第191自行火炮营(即最早的第5营)、装备MT-12牵引式反坦克炮的第209反坦克炮营和第45摩步营。

↑ 第43重炮旅是乌军中唯一装备2C7重炮的单位

陆军“头领赫梅利尼茨基”独立总统警卫团:

该部的历史源自于苏联内务部派驻基辅执行政治保卫任务的内务安全部队第290“新罗西斯克”、“列宁共青团员”、红旗勋章特别任务独立摩步团(代号3217部队)。苏联解体后加入乌克兰国民卫队,并后先后获得国民卫队第1团、第24“新罗西斯克-基辅”特别任务旅等番号。2000年乌克兰国民卫队解散之后该部改隶乌陆军,更名为:乌克兰总统直属“新罗西斯克-基辅”红旗勋章特别任务独立团。

2015年波罗申科总统下令剥夺该团“新罗西斯克”称号和红旗勋章,2017年又在纪念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向布尔什维克宣战100周年的仪式上将该团剩下的荣誉名称由“基辅”改为“头领赫梅利尼茨基”。作为乌克兰总统的警卫部队,该部下属两个警卫营、1个仪仗营以及宪兵、军乐队等单位。而且这支部队也是唯一拥有自己特色贝雷帽颜色的乌克兰部队。该部曾经参与了乌克兰东部的作战任务,但是目前暂时还没有证据表明该部直接参与了2022年俄乌战争中的任何战斗。

↑ 2010年“胜利日”,乌克兰总统警卫团与俄罗斯空降部队正一起在基辅独立广场游行庆祝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

空军第39战术航空旅:

该部的前身是苏联空军第894战斗机航空团,于1942年4月由伏尔加军区的第8、第9预备役防空战斗机中队改编而来,装备雅克-1战斗机。该部军官阿布拉姆楚克上尉曾在1943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战后该团一直作为一线部队不断换装新的战斗机,它在1950年率先装备米格-9喷气式战斗机,3年后又改飞米格-15战斗机,然后在1959年装备苏-9,最后又在1979年换装米格-23。

苏联解体后,该部被升级为第9战术航空旅,原本计划装备米格-29战机,却由于种种原因在2001年收了原204航空旅的二手苏-27战斗机。2002年该部的一架苏-27在利沃夫机场的一次特技飞行中坠毁,造成了77人死亡的严重事故。随着飞机的老化和损失,该部在2011年曾经被缩编为第40航空旅下属的独立中队,不过在2018年为了应对俄国威胁又再度扩编为航空旅。该旅装备的苏-27П1М截击机已经移交给第831航空旅,据说目前剩余的苏-27战斗机状况不佳,大部分不具备作战能力。

↑ 2002年该部发生的飞机坠入人群的事故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空军第831战术航空旅:

该部被认为是目前乌克兰空军最精锐的战斗机部队,前身是1941年在土库曼斯坦创立的苏联红军第659战斗机航空团,先后装备了伊-15比斯、雅克-1和雅克-7B战斗机。该团随后在加里宁方面军编制内作战,在二战期间总共参与了531场空战,击落敌机417架,摧毁地面设施和车辆目标838个,是苏军战果卓著的航空部队之一。该团随后在解放加拉茨基市的战斗后获得了“加拉茨基”荣誉称号,在突破第聂伯河的战斗中获得了库图佐夫勋章,最后又在解放布达佩斯的战斗后获得了红旗勋章。

二战后该部的番号改为第831战斗机航空团,并在1958年获得了罗马尼亚颁发的“共和国卫士”集体勋章。冷战期间该团准备过米格-15、米格-17和米格-21ПФМ战斗机。1985年该团改驻别尔哥罗德,并成为了苏军第一批换装苏-27战斗机的部队。1992年乌克兰空军成立后,该部成为乌军最主要的战斗机部队,多次参与阅兵、航空表演和国际联合军演。

该部在2003年扩编为战术航空旅,装备有苏-27УБ、苏-27П/С、苏-27С1М和L-39战机。2022年俄乌战争中,作为乌军可能唯一装备苏-27战斗机的部队,第831旅活跃的参与了许多空战,自身损失也非常严重。据估计目前该部能够飞行的战斗机已经仅剩下个位数,其驻扎的基地也曾遭到俄军战术导弹部队的远程打击,但是跑道目前依然可以使用。

↑ 一架坠毁在基辅郊区的乌军831战术航空旅苏-27战斗机残骸

空军第40战术航空旅:

前身是苏联空军第92红旗勋章战斗机航空团。红军第92战斗机航空团于1940 年4月在基辅特别军区乌曼机场成立,装备I-153飞机,之后参加了卫国战争中的一系列战斗。该部在1992年被划归乌克兰空军时装了米格-29和米格-23УБ战斗机。随着乌克兰在利沃夫国家飞机维修厂成功尝试了维护米格-29之后,这型飞机开始大量取代米格-25等其他机种成为乌克兰空军和防空军的主力装备。

在2000至2004年间,该部改编为第40红旗勋章战术航空旅并新增了L-39教练机,但是之后在2015年去苏联化时期被剥夺了红旗勋章荣誉。该部下设两个战术航空中队,均装备了米格-29МУ1、米格-29和L-39战机。据报道该部的地面人员在2022年俄乌战争初期曾经与俄罗斯空降兵发生过交火。在之后的战斗中,该旅在基辅附近地区参与了多次防空和对地压制任务,乌军声称该部至少击落了一架俄军卡-52直升机。

↑ 基辅安东诺夫机场附近的一名居民在Twitter上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乌军的米格-29战斗机正在向疑似俄国伞兵躲藏的居民区发射无控火箭弹

空军第7“彼得·弗朗哥”战术航空旅(轰炸、侦查):

第7航空旅的前身是成立于1966年的苏军第7轰炸机团,最初装备伊尔-28轰炸机,之后换装了苏-24M战斗轰炸机。该部在1992年被乌克兰军方接管,但是部分战机和军旗却在其参谋长的策划下逃往俄罗斯。尽管丢失了军旗,乌军最后依然决定保留该部,并且在2003年将其改编为轰炸机旅。在2004年合并了第32独立侦察机中队之后,该部成为了乌克兰空军第一支全合同制部队。目前第7旅下辖两个分别装备12架苏-24M的轰炸中队,以及一支装备12架苏-24MP的侦查中队。在2022年战争的第二天,至少两架该部的苏-24M参与了对俄罗斯空降兵控制区的轰炸。

↑ 乌军的苏-24M战斗轰炸机

2,切尔尼科夫及科诺托普地区

陆军第1“西维利亚”坦克旅:

组建于1997年,前身是苏军第280坦克团和近卫第292“诺夫哥罗德”红旗勋章、库图佐夫勋章、赫梅利尼茨基勋章、涅夫斯基勋章、红星勋章坦克团两支部队。其中近卫第292团是历经了二战众多战役的“老红军”部队,其全部荣誉也曾经被第1坦克旅继承。

该部组建后长期驻扎在首都基辅附近作为北方作战指挥区乃至乌克兰全军的主要战役机动力量和最后王牌。下设3个坦克营以及机械化营、旅属炮兵群等单位,主要装备Т-64和Т-64БМ“布拉特”坦克、БМП-2步兵战车、2C6“通古斯塔”自行高炮和2С1自行榴弹炮等。在2015年的去苏联化运动中该部被剥夺了所有集体勋章;2016年再次被剥夺近卫军称号和“诺夫哥罗德”荣誉称号,改称为“西维利亚”旅。

2022年战争爆发后,面对从白俄罗斯突然发起进攻的俄军,本来作为最后王牌的该部却在战斗第一天便被迫在切尔尼科夫阻击意图攻击基辅的右翼俄军,并保护设在该城的乌军北部作战指挥部。第1坦克旅成功挫败了俄军先头部队攻势并炸毁了重要的桥梁,然而俄军主力随后绕过此处继续向基辅方向进攻,并在几天后将切尔尼科夫一带的乌军分割在后方。截至目前被围困的乌军依然在与俄军坚持作战。

↑ 2016年第1坦克旅的Т-64БМ“布拉特”坦克正在基辅街头接受检阅

陆军第58“头领维霍夫斯基”摩托化旅:该部于2015年在苏梅地区由3个民间志愿守备营改编而成,目前编有第13“切尔尼科夫-1”、第15“苏梅”和第16“波尔塔瓦”摩托化步兵营。该部尚未实现机械化,装备相对简陋且缺少配套的后勤单位,火力支援单位也仅仅装备了牵引式的D-20榴弹炮和MT-12反坦克炮。该旅曾经在2017-2018年被派往东乌克兰前线作战,因为成员富有民族主义热情而获得信任,但是也承受了较大的伤亡。2022年俄乌战争时该部驻守乌克兰北部边界一线,据报道目前主力被俄军包围在科诺托普附近地区。

↑ 2019年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第58旅官兵

第61猎兵旅:

这是一支专门用于在沼泽和森林作战的以轻步兵为主的部队,为此乌军还专门复活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旧兵种名称“猎兵”。该部是乌克兰陆军中最年轻的部队,是由于顿巴斯冲突的影响而组建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乌军在北部俄、白边界地区组织防御作战能力。因为乌克兰北部边界的大部分地区被原始森林和普里皮亚季沼泽覆盖,因此乌军在2015年决定将当地的3个民间自卫营改编成为一支预备役轻步兵旅。

该部之后在2019年正式转为乌克兰陆军一线部队,并获的了在丛林地区作战的专业装备和训练,旅部驻扎在切尔尼科夫。目前这支部队的所有官兵都属于合同制人员,编组为3个步枪营、1个坦克营和旅属炮兵群。从2022年战争伊始就有关于该部在原切尔诺贝利地区与俄军交火的报道,目前该部主力可能被俄军围困在切尔尼科夫地区,另有部分单位被用于基辅的防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