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种肥叫“健康的肥”!为什么很多人越减越肥?那是因为没有辨证施治!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不知不觉中人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体重超过了理想范围。超重和肥胖困扰着很多人,也是诱发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步满介绍说,肥胖是一种代谢病,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谈到肥胖的问题。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谈到:“肥胖黄人,膏粱之话也。”《灵枢·逆顺肥瘦篇》亦云:“肥人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现分析其成因有六种,主要与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其他疾病、性别等因素有关。

类型:脾肾虚弱 痰湿气滞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那么,不同体质的肥胖各自的成因和调治原则是什么呢?李步满说,临床上将肥胖分为五种类型。

胃热滞脾型:胃热则消谷善饥,纳食过多而伤脾,使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饮成痰,久而久之,则成肥胖。此类患者宜清胃热泻胃火,导滞而祛脂。

脾虚不运型:脾主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气血运行无力则水饮痰湿内阻,从而出现舌胖嫩舌边有齿印,肚腹肥胖。故此类患者宜健脾祛湿,脾气健,水湿利,则肥胖减。

痰浊内盛型:先天形体肥胖,或父母遗传,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聚而生痰,使痰浊内生,痰浊内阻,从而形体臃肿肥胖。故宜燥湿化痰,理气消痞,痰湿祛则肥胖消。

脾肾阳虚型: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受损,脾气虚弱,导致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体内,聚液成痰,聚于组织孔窍之间,而成肥胖。肾主水,水液代谢需要肾阳的蒸腾气化,才能将水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导致水液停聚。肾阳不足又无力温煦脾阳,导致脾阳受损,从而出现脾肾阳虚,水液代谢障碍,停聚体内,而发为肥胖。此类患者宜健脾补肾,温阳化水。

气滞血瘀型:肝主疏泄,若肝气不舒,疏泄功能失常,则导致气血、水液代谢失常,停聚于组织孔窍之间,化液为饮,聚而成痰。中医素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气滞和血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无论气滞还是血瘀,阻于组织、孔窍之间,而发为肥胖。治应疏肝理气。

饮食:低能量 高蛋白

增加体力活动与适当控制膳食总能量和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量相结合,促进能量负平衡,是世界公认的减肥良方,即使在用药物减肥的情况下,二者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措施。

合理膳食包括改变膳食的结构和食量。应避免吃油腻的食物和过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饱即可。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

减重膳食构成的基本原则为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注意饮食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系指一定体积的食物或膳食所产生的能量),即选择体积较大而所含能量相对低一些的食物。蔬菜和水果的体积大而能量密度较低,又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蔬菜和水果替代部分其他食物能给人以饱腹感而不致摄入过多能量。

运动:大肌肉参与有氧运动

提倡采用动力型的,并有大肌肉参与的有氧运动,如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跳舞等。采用增加体力活动与限制饮食相结合的减体重措施,其总体效益优于单独限制饮食。

1.创造尽量多活动的机会。一定限度地改变每天的生活习惯,尽量选择较多体力活动以替代较为省力的条件。例如,在城市中鼓励人们在1 公里距离内步行替代坐车。

2.根据设计的减体重目标,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如用心率来区分,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量时为每分钟100~120下。

3.增加体力活动应循序渐进。

4.对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安排要恰当。与一般健身运动相比,以减肥为目的的运动时间应延长些;但是运动量可循序渐进,由小运动量开始,每日安排30 分钟,待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至所应达到的目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出现心率比日常运动时明显加快、心律不齐、心悸、心率快而后突然变慢等,出现胸部、上臂或咽喉部疼痛或沉重感,特别眩晕或轻度头疼、意识紊乱、出冷汗或晕厥,严重气短,身体任何一部分突然疼痛或麻木,一过性失明或失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