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Summer Solstice/夏至

参考消息网6月21日报道 6月21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summer solstice)。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the Tropic of Cancer),北半球白昼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midnight sun/polar day)的面积最广,而南极地区则有最广大地区经历极夜(polar night)。

Solstice(至点,至日)这个词源自拉丁语sol(太阳)和sistere(站住不动),因此它的字面意思不言自明:太阳停止之处。因为在至点时,太阳直射的地球纬度是它能抵达的最南或最北的最大值,之后就会掉头向低纬度而去。所以在夏至之后的日子里,白昼时间会越来越短,中国民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十分形象。

夏至是中国传统24节气(24 solar terms)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据称在公元前七世纪,我们的先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

不过,夏至日虽然白昼最长、阳气最盛,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为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最热的“三伏天”(dog days of summer)往往要再过二十多天才会到来。

在英语中,dog days专门用来形容北半球夏季最潮湿闷热(sultry)的时段,大致相当于汉语里的“三伏天”。这种说法来自古希腊占星术(Hellenistic astrology),当时人们发现每当天狼星(Sirius)开始与太阳同升同落之后,夏日酷暑期就会紧随而至。而天狼星俗称“Dog Star”,所以dog days就这么流传下来了。(朱丽)

A23

6月21日,在山东省曹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荷花盛开。(新华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