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虽然俄军当前的进展情况远没有一开始表现出的犀利,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但乌克兰也并未表现出成为赢家的可能性。从另一个角度来想,这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乌援助并未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如今,美国政府通过的最新一批对乌军援方案,似乎也印证了美利坚在援乌一事上的思路改变。
据环球网报道,与此前侧重对乌军提供M777榴弹炮和“海马斯”自行火箭炮等重装备不同,美政府最新一批对乌援助物资的清单,基本回到了“轻量化装备”的程度。从内容来看,本轮军援的重点物资包括“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标枪”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弹簧刀”单兵战术无人机、“悍马”轻型高机动车和老式的M113装甲运兵车等,以及炮兵雷达、对空监视雷达、电子干扰设备和夜视系统等。
很显然,与冷战时期被各类美制轻重武器“武装到牙齿”的西德军队不同,美国对乌克兰军队的定位明显低了很多,这恐怕也与泽连斯基政府对美国军援的期盼有较大差距。
从美国转变思路,开始对乌克兰大搞“轻量化武器军援”来看,其更像是要把乌克兰变成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即针对苏军的“帝国陷阱”,以当地庞大的人口基数实现“全民皆兵”,进而让俄罗斯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一招在上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中确实奏效了,但放到今天的乌克兰身上来看,恐怕美政府还是有些一厢情愿了……
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游击战争”,首先需要让当地人口对“入侵者”形成统一的“同仇敌忾心理”。但乌克兰在历史上就与俄罗斯有着紧密的民族关系,且乌克兰东部地区有着东正教和俄罗斯族裔占人口多数的“天然特点”。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出现在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的俄军,很少被当地人视为所谓的“入侵者”,甚至被当作了“解放者”而大受欢迎,否则根本无法解释为何顿涅茨克等地军民不仅不打击俄军,反而还自发组成了亲俄武装部队,帮助俄军攻打乌军……
其次,游击战所需要的武器要尽量廉价且易于上手,最好是毫无文化和军事技能的文盲都能很快学会操作。但显然,无论是美国的无人机,还是各类便携式导弹和雷达,要么是操作过于复杂,要么就是成本依旧不够低。指望用这些武器让乌克兰人实现“全民皆兵”,美国军火商得自己先“心疼出血”来。
最后,游击战的理想地区往往是地形复杂的山区或密林地带,如阿富汗或越南战争时期的北越,这种地形地貌能有效削弱对手的重装甲部队和空中支援效果,同时增加敌方的侦察难度。但对乌克兰来说,该国中部和西部偏偏是广阔的平原区,天然不利于游击战所需的隐蔽效果,反而更适于俄军机械化部队的突击和穿插,即乌克兰的地理环境天然不适合打大规模游击战。
由此想来,不论是对乌军援重装备,还是改变思路以轻装备援助为主,恐怕都难以让乌军真正有效地抵挡俄军的攻势。游击战固然不属于正规战争手段,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玩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