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意大利威士忌欲来中国市场分杯羹?

为何这些威士忌会进入中国?

来源 | 烈酒商业观察

2021年的酒类进口数据近日披露,其中威士忌的进口量额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9.33%与90.16%。

市场的繁荣,市场上出现一些来自小众产酒国的威士忌。这些威士忌是否被中国经销商接受?WBO进行了一番调查。

澳洲和意大利威士忌开始招商

酒商何林(化名)正在和厂家洽谈一款澳大利亚威士忌的贸易条件。此前,何林一直经营澳大利亚葡萄酒。

据何林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威士忌来自南澳阿德莱德,共有3款威士忌产品,除此外还有一些金酒、伏特加。而这3款威士忌均无年份标识,属于调和威士忌,其卖点侧重于得过几项国际比赛的大奖,并且使用了莫斯卡黛桶与啤酒桶。

然而,这三款威士忌的价格却并不便宜,厂家报出的离岸价分别为每瓶60-385澳币,最贵的一款还标有“限量发售”的字样。

无独有偶,开威士忌酒吧的酒商杨超(化名)最近也接到一名意大利酒批发商给出的意大利单一麦芽威士忌样品,这款威士忌号称年份为3年,在国内的批发价为300多元人民币/瓶,建议零售价高达500多元人民币。

杨超收到样品后品尝,发现这款威士忌酒精味过于明显,有些刺喉。当即表示价格太贵。

珠海金悦格朗德酒业的董事总经理刘日中介绍,澳大利亚威士忌以小规模酒厂为主,其风格与苏格兰艾雷岛、岛屿区的不太一样,更接近爱尔兰、加拿大威士忌的风格,比较纯净。

在看过澳大利亚威士忌的资料后,刘日中表示此前曾路过这家威士忌厂,这是一家小规模的威士忌。从资料来看,所使用的桶是其特色。

他表示,澳大利亚威士忌酒厂的产能目前并不大,品质还不错,目前做品牌的较少,大多数烈酒厂仍属于初创公司,知名度远不及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与啤酒品牌。

而关于意大利的威士忌品牌,WBO询问了多名威士忌从业者与爱好者,大家均表示从未听过。

小众威士忌进入中国的原因:

市场热度高,澳洲葡萄酒商转型

为何这些威士忌会进入中国?一名在广州销售洋酒的经销商曾宏祥(化名)更是直指这些酒厂来中国做生意或许只为跟风。

“近年威士忌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日渐风行,消费者增多,头部品牌也尝到了甜头。这种趋势让一些厂家也希望去分一杯羹。”他说。

另一名业内人士则指出:就澳洲威士忌而言,许多进口商以前都是做澳洲葡萄酒的,但如今澳洲葡萄酒由于“双反”政策,失去了市场机会,这导致一些有上游资源的人,开始尝试把澳洲威士忌引入中国。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从英国威士忌的进口额占比高达80.14%,紧随其后的日本占比为10.91%,二者占比超过90%。进口澳洲威士忌的金额占比仅为0.54%,但进口量额增幅高达704.7%与1008.1%。固然基数小是剧增的因素之一,葡萄酒进口商转型或许是推动增长的另一个因素。

经销商不一定买单

不过,曾宏祥表示:这些小众威士忌品牌在中国能有多大造化,尚有待观察。

而对于小众威士忌品牌以高价进入的现象,多名从业者也并不认同。一名威士忌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范新(化名)表示:这种小众产品确实不应卖高价,但是卖低价也少有人买,或许品牌方为了前期投入并培育市场,才觉得只有卖高价才有机会。

但刘日中认为,无论从经销商还是消费者角度,都不可能去为这样的威士忌买单。

“以70澳元离岸价的威士忌举例,加上税收已超过400多元人民币,酒商还需要利润,价格实在太高。而且没有年份,还没推广经费,现在市面上一款尊尼获加调和威士忌的黑牌也就200元,还是知名品牌。在威士忌领域,通过品牌的推广来刺激消费是非常关键的。”刘日中表示。

威士忌经销商何恒友(化名)也表示:小众产酒国的威士忌是否有市场机会,依然需要持续不断的品牌营销,渐渐让消费者对这个产区的威士忌有一定认知才行。

“但相比苏格兰威士忌和日本威士忌,小众产酒国的威士忌要被消费者接受仍需要长期的过程。”他说。

酒类采购商,同时也是威士忌爱好者的Mina也表示:这种小产区、价格又贵的威士忌,或许只有5%以内的消费者愿意接受,而且很可能只是基于好奇心去尝鲜,能否持续消费还不一定。

范新也指出:这类小众威士忌酒厂,主要目标客户都集中在其本国,而非出口,因此对出口市场也并不一定特别重视,只是单纯希望来中国露个脸,看是否有机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