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狼
2025年上半年,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完成了其为期五个多月的“克莱蒙梭-25”印太部署,并于4月25日返回法国土伦母港。这本是一次旨在“展现法国全球存在”的军事行动,但在航母编队穿行南海、逼近中国近海的过程中,却不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围观”:据法国媒体及军方官员声称,他们在南海活动时,发现了约30至40艘中国海军大型舰艇,且还“偶遇”了中国的“山东舰”航母编队。
▲外媒的相关报道
“戴高乐”号航母是法国唯一的一艘现役航母,也是全球少数使用核动力推进的常规航母之一。此次“克莱蒙梭-25”部署,除了演习与访问外,还有明显的战略考量:法国希望通过航母力量,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在演习期间,该舰编队访问了菲律宾、日本,并与多国海军进行联合训练。法国将此行动定义为“支持航行自由”,实际上是效仿美军“航行自由”行动的节奏,试图借助航母部署在全球热点海域刷一波“中等强国”的国际影响力。但与美军常态化在西太活动不同,法国海军的力量投送仍局限于象征性展示,属于“走秀式”部署。
据法国海军介绍,“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在进入吕宋海峡后即遭到中国054A护卫舰跟踪,之后又在南海与山东舰航母编队“狭路相逢”,并在大片海域发现多达30-40艘中国海军大型舰艇。这一发现令法国军官们惊叹于“解放军的强大存在”,同时宣称法国航母编队“保持了专业互动”。
▲中国双航母战斗群
从军事分析角度来看,这种“遭遇”极可能是法国方面的过度解读。南海本身就是中国海军的主要演训场之一,常年部署有北海、东海、南海舰队主力,各类水面舰艇与潜艇频繁活动。再加上临近海南的三亚、湛江两大海军基地,以及美济、永暑、渚碧等南海岛礁基地上驻扎的各型舰艇与岸基雷达系统,中国在南海维持40艘以上军舰活动堪称常态。法国航母不过是“路过热闹地段”,却误以为全场观众都在注视它表演。
从战力构成来看,“戴高乐”号航母此次部署携带22架“阵风”舰载机和2架E-2C预警机,另有三艘护航舰——“福尔班”号(地平线级驱逐舰)、“普罗旺斯”号与“阿尔萨斯”号(均为阿基坦级护卫舰),以及一艘补给舰和一艘核潜艇。但这套“老法国编队”与解放军的“山东舰+055+052D+901补给舰”相比差距明显。山东舰可搭载40余架歼-15/T战斗机,每日出动70架次不成问题。其伴随的055万吨大驱拥有112个垂发单元,仅一艘055火力就超过法国3舰总和。加之中国岸基空警-500/2000预警机、反舰弹道导弹等多重火力支持,法国海军航母在南海即使未遭对抗,其实也处于被技术、火力、地理的三重压制之下。
有意思的是,法国此次虽高调绕行亚太,却刻意避开台湾海峡。法国军官坦言:“穿越台湾海峡没有用。”此外,法国舰队补给舰仅停靠琉球群岛,并未靠近台岛,实际行动显示出极强的谨慎。这反映出法国对中国底线的真实认知。不同于美国海军时不时地就像试探下“红线”,法国在亚太行动更像“打一枪换个地方”。法国虽在国际场合不乏“道义”高调,但在与中俄真正的海空对峙中往往十分克制。相比之下,它对也门胡塞武装的袭扰都十分提防,更遑论在南海强硬对中国发出“警告”。
对于法国媒体所称的“围观”行为,中国官方未公开回应,但国防部此前已表示:“亚太需要和平与繁荣,而不是紧张与对抗”,各国军事行动应服务地区稳定,而非炫耀武力。事实上,解放军在南海的频繁演训本身就是对外来力量的常态性回应,不针对特定国家,但若外部舰队进入中国近海区域,获取信息、加强警戒自然是例行公事。对于“戴高乐”编队这类“象征式部署”,中国海军无需硬碰,只需展示常态化军力即能形成“无声震慑”。
“戴高乐”号的南海的“奇遇记”,本质上是法国中等强国地位与印太大国现实之间的错位。法国希望以航母巡航彰显自身“全球影响力”,但在中国海军已全面崛起、南海成为近海“铁桶”的背景下,法国航母只能以“旁观者”身份浅尝即止。南海不是西非,更不是地中海,在这里刷存在,只会被现实泼上一盆冷水。
至于所谓“没有对抗是因为法国航母代表庞大力量”的说法,更像是一句安慰性的自言自语。真正的现实是:中国已经能够以自身常态军事存在,塑造出任何外国舰队都无法忽视的“压迫感”——而这,正是大国之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