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介绍
美龄学员:王一帆
北京大学2015级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艺术史双学位,在过去的申请季中总共申请了五个项目,目前收到的offer有:芝加哥艺术学院艺术史,考陶德学院(The Courtauld)艺术史和纽约大学艺术史与艺术管理
斩获NYU「艺术史」和「艺术管理」2个硕士offer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 我为何要同时申请两个专业?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申请两个方向。我一开始是对艺术管理很感兴趣,因为我本身的专业是语言专业,西班牙语,然后我又修了艺术史的双学位。其实这种跨专业,可能本身学到的东西不是特别的学术,或者说感觉自己并没有那么多专业。所以,想要做一些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事情,然后将来换一个方向。
我在申请的过程中,做了很多跟艺管和艺术相关的事情,包括一些实习和一些课题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然后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我觉得目前这个阶段能够做一些学术上面的事情,这个探索对现阶段的我来说,也是比较适合的。
2. 艺术史和艺术管理有何不同?国外的相关学校都有哪些?
然后我来给大家讲一下第二个问题,艺术史和艺术管理有什么不同。目前在中国可能这两个学科分支并不是那么的明显,因为可能学界的话,一个是人比较少,第二个是在业界,可能这两个背景出身的人都有。那么国外的学校其实非常不一样的,这两个专业的内容,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先说一下艺术史,它是更偏向学术研究,需要的时间成本很高,基本上都是以博士出身。然后博士的时间是六七年左右,将来的职业方向是在大学做研究、做教学、或者是到博物馆去做馆长或者是策展人。
艺术管理的话,更偏向于实践和职业导向。也就是会进入画廊、拍卖行这样子,在一些地方有可能会进入美术馆。
我再给大家推荐一些国外的相关学校。我主要分艺术史和艺术管理,艺术史的话是比较看方向,以时间分期,比如说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时期上面是有自己的专长。在美国的话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纽约大学,宾大,哥大都有开设,英国的话是就是我目前选择的学校,The Courtauld,它是更偏向传统,是伦敦大学的学院,是比较传统的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时期。UCL的话是现当代比较强,除此之外还有爱丁堡,华威,圣安德鲁斯等。大家根据自己的方向和兴趣去了解哪个学校的学科设置更适合你。
然后意大利和法国有相关的学校,大家在申请的时候要看清楚,因为有一些学校只有PHD,不接受master,就不接受只读master。如果你不确定需要走学术这条路的话,要慎重,这是第一个。然后第二个,因为可能本身以我们的背景去申请西方美术史,可能还是会有一些困难,如果你申请中国美术史的话,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校。
艺术管理的话,学校也有不同的偏向。比如说有更偏向公共政策,也就是很多人申请的MPP或者MPA,或者商科。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纽大的话,是设立最早的这个专业之一,在美国,然后是设在商学院底下的。哥大是设在教育学院底下的,会更偏向于社会学研究,还有卡梅,可能是更多的跟科技有关,以及芝加哥艺术学院,还有波士顿这两个学校。英国也有很多艺术管理,但是更多的是偏向文化政策,遗产,策展这几个方向,其中有推荐的学校有金匠,还有KCL,华威,爱丁堡,UCL,还有UAL,UAL有几个学院,它底下的分支非常的细。
3. 我的实习和科研经历
关于刚刚选校,我有一个小的提示,就是大家要看好位置。因为比如说你要走学术方向,你并不知道自己目前更适合哪个方向,那你可能是要接受一些背景上的训练,还有方法论上的提升。那你就选一个你更喜欢的地方,城市,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比如说你更想有更多的职业发展的机会,那还是选纽约,伦敦这样的学校比较好。
我下面来说一下我的实习和学术的经历。我刚刚有说过,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比较偏向实践方向,也就是艺术管理,所以是做了很多相关的事情。我在比较早的时候在奥美实习过,然后去年在画廊和一家艺术文化公司做实习。另外,我一直在我们学校的一个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做实习生,做处理研究。
关于自己的学术背景的话,我是在我们系的导师和另外艺术学院和历史系的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合作完成了一个小的课题,是关于墨西哥的陶瓷。这个对我来说比较有优势,因为我本身学习小语种,如果能做跟这个相关的一些国家地区的艺术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独特的地方。我也提醒大家,在关于自己的背景提升的时候,最好能依据自己的条件来作一些相应的准备,这样的话会显得自己比较独特。
4. 如何规划时间
我的整个申请季可能是比较赶,因为我开始的很晚,我是去年的年初从欧洲交换回来的时候才考虑要申请,就是二三月份的时候。那之后又过了两三个月,在问学长学姐专业相关的事情和申请,也咨询了一些老师。我是五月份的时候才联系的美龄,然后好像又过了一段时间才进行整个留学的签约。
我的英语成绩是很早的时候就拿到的,大概是前年的十二月。建议大家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多考几次,然后用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成绩去申请。我的GRE是九月份考的,因为我是英美同申,所以就是要考GRE。因为时间比较晚,所以当时也是非常的紧张,但是还好是一次考出来的。有很多人考了很多次,所以建议大家要尽早做准备。我可能是幸运成分比较大,后来我在十月的时候有刷过两次英语成绩,都还没有之前的那次理想。可能当时有很大压力,时间也很紧张。所以,最好是把这些能够尽早的做出来,离申请远一些的时间。
这些标化考试的成绩,英语成绩,GRE,如果你要申偏商科的GMAT的话,我建议基本上要在正式申请开始的四五个月之前拿到这些成绩。你在申请季的时候,比如说写文书,推荐信,包括一些很繁琐的事情,是很耗费精力的,最好不要冲突。
然后我再给大家梳理一下我的时间线,给大家做一个参考,以及其中有一些小的经验教训。
那从整个四月到八月的时候,我基本上还是在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包括拿到标化成绩,准备GRE考试,在这个期间选校,确定要申请的项目,还有和老师以及和同学联系,问问他们有没有实习推荐,能够做一些什么相关的事情,还有就是做我的研究课题,因为我是两个方向同申,也就是实习经历和积极的学术准备都要有。
我要提醒大家一点,在申请美国的一些学校的时候,可能会要求你要WES成绩,Evaluation Course by Course。这个非常耗费时间,我去年就是因为做的比较晚,可能十一月的时候才递过去,我的成绩应该是上周刚出来。因为中间学信网有一次是改了工作流程,就是很坑,所以我现在哥大的申请还没有交上去。我是五个项目,申请了五个,拿到了四个。有一个没有拿到的,就是这个,是因为申请材料不是很齐。
英国的学校,我目前申请的这些是没有均分证明,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整个的教育体制里面,用的是跟美国那边是一样的GPA。但是英国的话,满分跟课程标准,跟我们都不太一样,所以如果你在准备申请的时候,看到它有相关的要求,就是要你自己的学校或者学院出成绩的证明,也要提前做。
最好是把这些比较繁琐的东西,能够做成一个清单,然后列一个时间表,一个一个的处理掉。因为可能到时候会发现这边漏一个,那边漏一个,会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对心情有很大的影响。
然后再回到我自己的timeline上面。我是在九月底的时候,实习全部结束基本上。然后在学校里面做一些学习上面的事情,我在11月的时候把我的课题做好,包括很完整的一篇论文。然后要根据学校的要求,把我这篇论文删删改改,分别投递给他们。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刚刚我们有说过一波选校,那你们可以设置第一波选校和第二波选校,因为不同学校的截止时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差的这两三个月里面,你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根据学校的要求去让你的条件更符合它。
关于时间规划,我的建议就是,刚刚说过标化考试的成绩要尽早的拿到。然后,对自己要申请的项目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就是你最好能做多少段申请,最好能有多少个研究课题,能够保证你被招生官看中,或者说是基本满足它的最低要求,要提前看好。如果你们是今年或者明年申请的话,现在准备时间就是正好。
5. 文书的作用,如何写出一篇打动招生官的文书?
我现在来讲一下文书。基本上大家在申请季中,可能感想最深的就是文书,就是Personal statement。那文书的作用我觉得可大可小。
首先是说小的一方面,大家不用特别的紧张,可能会听很多人说这个东西非常的重要,非常的耗费精力,或者说很担心这自己写不好。其实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它在你的非常多的申请材料里面,包括推荐信,标化成绩,以及其他的申请材料,它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除了它之外,其他那些也很重要,所以就是放轻松心态去看待这个东西。
那么文书确实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你对招生官的第一印象。他如何了解你呢,就是看你的文书,然后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性格,你做了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要来申请这个专业。以及最后,你对这个项目的一些期许,还有对自己以后发展的一个大致的规划。文书基本上就是概括这些方面。
文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招生官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你这个人,了解你对这个项目做的准备是否匹配,以及对你个人性格的一些了解。比如说你的性格是否适合这个项目,你在进行自我表述的时候,逻辑是不是清晰,还有就是对自己有没有正确的认识,以及能不能向别人客观得体的表述自己,这个是很重要的。
那究竟应该如何写出一篇打动招生官的文书呢,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要对自己有比较充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你在写文书的时候,也就是叫你自己把整个过去的经历表述给对方,展现给对方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过程中要掌握好度,因为它并不是自我吹嘘,或者说是极力的想要向对方证明一些什么东西,不是这样的。就是它应该是一个你对过去的自己的一个小的总结,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思考,我觉得招生官想看到的是这些东西,不要说太多空洞的话。
第二点是在写文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顺序还有逻辑,也就是说你在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那么你要讲清楚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还有你做了哪些准备,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你其实可以不按你经历的顺序去讲,最好是能够有自己的一条主线,比如说你想突出哪个方面,把那个经历放在前面,你最想让招生官看到你最大的优势,那你就把这个优势放在前面,然后能够让整个文书看起来是非常有逻辑,是经过思考,是凝练的,是准确的。
我觉得在整个写文书的过程中,美龄的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就是我刚刚讲到的,能够帮我梳理出一个讲故事的逻辑,可能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比较平面的去堆叠自己的这些经历,我的美龄导师会帮助我去挖掘自己更多的点,就是我想展现的方面,然后用这个把我的经历串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比较立体的展现。
我觉得在整个写文书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的加深自我了解。因为你要写出好的文书,就是要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包括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适合做什么样的事情,还有你对自己,和对这个项目带给你的东西的思考。
这就是我为什么申请了很少的项目,因为感觉每一篇文书都是很用心的去把自己和项目贴靠起来。然后去发现我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这个项目适不适合我,我要怎么样去把他们两个更加的贴合。而这个过程是很耗费心力的。其实我觉得如果做到这一点的话,基本上你的文书就不是空洞的,是独特地属于你的,是能打动招生官的。
6. 独特经验
我给大家的经验,可能更多的是在申请的过程中一些对自己的认识,对申请的认识,可能不是申请这件事情本身。
首先是自己的态度。我觉得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心态是很重要的,就是跟大家当时高考,包括各种大学的考试是一样的,要有良好的心态。
其实不用过度的焦虑,因为如果你是适合它的话,那不管怎么样,哪怕你再来一年,或者是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你最终也是可以去到自己心仪的项目的。如果你真的不适合它的话,那你再努力,我觉得可能即便你有好的申请结果,到时候可能事情也不是你想像的这样。
申请只是自己整个求学人生路上的一个点,一个很小的点。不要以为申请是多么天大的事情,申请过了就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因为在这之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它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路。
我的第二个小经验是关于如何去缓解申请中的压力。这个是大家都会面临的问题,我觉得在过去的申请季中,我尤其明显觉得自己的抗压能力提升了很多,同时也掌握了很多与自己相处的技巧。
大体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解压的方式,比如说我的话,就是很喜欢和朋友聊天,我觉得朋友给我的帮助是很大的,包括跟家人,还有跟老师聊天,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去缓解自己的这种焦虑,就是得到很多的支持鼓励,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就是比如说,改变一些微小的生活习惯,能够给自己更多的动力。比如说激励自己早起,奖励自己好吃的,这种很微小的事情,其实我觉得是能不断的提升幸福感,然后也能够给自己的申请增加信心的。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几个问题的个人经验分享。祝大家能够申请成功,然后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能够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