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鄂仙桃货0999”货轮顺利通过江汉运河高石碑船闸,这是自2014年9月26日江汉运河通航以来通过的第62744艘次船舶。全线已安全通过船舶5000万总吨,运输货物3000万吨。
江汉运河进口位于长江中游荆州市龙洲垸,途经荆门市沙洋县,在潜江市高石碑镇汇入汉江,全长67.22公里,是按照全国高等级航道网总体规划,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引水渠道,同步实施通航设施建设,沟通长江和汉江中游航运,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水运建设项目。
按照交通运输部、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工作部署,湖北省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致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运河力量,学思践悟,从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最大的省情出发,积极发挥江汉运河航道优势,坚持从运行管理、绿色发展、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奋勇向前,积极担当,主动作为。
坚持开拓进取
加速服务“货畅其流”提升通航效益
2014年9月26日,作为沟通长江、汉江中游航运的黄金水道——江汉运河正式通航。这是湖北省交通运输事业开拓进取、引水兴航、和谐惠民、绿色发展的新成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生动体现。以安全、畅通、快捷、高效为主要标志,通航十年,江汉运河有效发挥通航效益,为江汉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沿线港航企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交通物流降本增效。立足水运低碳优势,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持续创新机制,深入运河和汉江沿线港航、物流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创新江汉运河船舶运输组织模式,发挥通航效益。江汉运河常年通行千吨级船舶,通航货物涵盖建材、矿石、化工等4类50个品种,航线辐射长江、汉江,延伸到湘江、珠江等流域。以钟祥到荆州为例,江汉运河航运相比公路运输砂石料可降低六成物流成本,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货物通行便捷高效。结合船舶通航实际情况,建成江汉运河智能航运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船舶智能排挡、自动推送排档图、引导船舶进闸等,提高了服务效率。在通航需求方面,运河主动对接通航船企开展过闸运输需求调研和船舶运量分析,全面落实船闸高峰运行应急调度机制,实行通航高峰期“迎早送晚”服务,积极营造高效有序通航环境。目前运河船舶单闸通过时间平均每闸次40分钟,运河全线单航次通行时间仅需6小时,有效减少通航船舶运输时间成本。
坚持生态优先
扎实推进节能降碳打造绿色运河
按照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具体要求,在全线通航工作中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通航以来,依托江汉运河独特的资源禀赋,全线致力有序发展光伏、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等,推进多能互补,贴合行业绿色发展趋势。
充分发挥江汉运河自然禀赋。作为南北向水运便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汉运河将通过长江,与湘江、湘桂运河、桂江、西江、平陆运河相贯通,扩大延伸辐射范围,更充分发挥运河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统计表明,江汉运河航运每年因缩短航路、提高运输效率等因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000吨。同时,江汉运河主动对接沿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和产业带建设,开展守护绿色运河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义务巡防、清洁家园,助力开展沙洋江汉运河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定期开展航道漂浮物打捞,美化并用好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资源。
大力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江汉运河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在通航设施装备上的应用,实现67公里航道桥柱灯、助航设施及电子监控太阳能供电100%全覆盖,靠船墩全面安装风光互补灯照明供电,促进全线节能降碳。后续将适时开展绿色岸电建设,加大生态材料、生态工艺、生态护岸技术运用。
坚持安不忘危
聚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本质安全
守牢安全底线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应有之义。《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底线管控,确定安全底线。江汉运河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安全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巩固安全生产基础,努力确保全线本质安全。
全方位夯实基础安全。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健全主要领导挂帅的安委会长效机制,推进目标管理。全面构建安全生产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机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及培训,以开展部门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为牵引,发挥决策、引领作用,推进实施干部职工安全素质能力提升教育。
全时段保障通航环境安全。以全面落实2024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提高“人、机、环、管”四要素质量,部署实施了一系列安防措施。一是以通航建筑物安全为重点,落实船闸巡检管理办法,开展日常巡检、例检和定检,每季度开展船闸水下检查,定期开展船闸控制网联测、船闸安全稳定性观测等专项监测,确保船闸“安全健康”。二是以航道安全为重点,落实航道管理规章制度,坚持常态化、规范化巡航,维护助航设施,加强临跨河、通航建筑物重点巡查,加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和升级改造力度,守护航道安全通畅。三是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平安建设,在网络安全、信访维稳、反恐防暴、保密安全等重点工作上制定计划、突出警示教育,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确保了全线安全。
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通航以来,江汉运河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及时研究制定方案,专题研究、专门部署。特别是直面防洪减灾工作,建立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汛期动态调整应急响应等级、全时段开展险情巡查,全面做好防汛应急物资储备。通航以来,严防死守,经受8次防汛严峻考验,确保防汛安全。全线运行无安全生产事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创新发展
以信息化为支撑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要求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具体落实到江汉运河,就是抢抓信息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紧跟全省信息化建设探索实践,坚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通航船舶的高水平服务。
全线推进智能航运。2016年江汉运河公共信息服务全面开通,通过官方网站可随时了解政策法规、水情与航道信息。2019年,江汉运河智能航运管理与服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AIS信息采集与分析、北斗定位、船舶交通流量检测等功能,可进行航道风速、水文、通航等状况分析,完成全线水域感知、电子化监控。开发“e船畅”手机APP,实现远程过闸申请,通航船舶可便捷提交过闸申请、查询调度信息等,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对接服务汉江航运。2021年9月,随着汉江及江汉运河航道已建成船闸数据库、调度系统实现整合,“e船畅”系统提档升级,汉江及江汉运河沿线6座船闸实现一键申报、数据共享、联合调度。
通航以来,江汉运河安全通航率100%,受到往来船民广泛好评。湖北省江汉运河航道管理处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和全国交通运输“榜样品牌”等称号,管理处基层党工团组织荣获“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省直机关最美巾帼奋斗集体”“省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等称号,全处4个党支部全部被评为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红旗党支部。
十年回首,风华正茂,江汉运河通航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鲜明成果。放眼新征程,运河将在新时代以新气象劈波斩浪,坚持不懈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新贡献。(邓宏历)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