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侠范儿【侠风文化】
他聪慧好学,二十多岁就成为皇帝的老师;他在张居正得势时不奉迎,失势时却站出来为其“讲情”;他反对一味因袭复古,诗文俱佳,为“一时文学之冠”;他心忧百姓,为政以德。这就是明代的济南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于慎行。
开篇小诗
二十帝师公无私,襟怀坦白有德行;
三起三落忧百姓,文学之冠留美名。
少年高中 二十帝师
于慎行,字无垢,号谷山,明代济南平阴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聪慧极赋天资,又学习勤奋的于慎行,十四岁试童子科,成为郡县第一的小才人;十七岁时山东乡试中举人;二十三岁会试中二甲进士。
初入官场仕途,于慎行被选为庶吉士;后升任翰林院编修、修撰;二十多岁的他就成为了皇帝的日讲官;可见其才学多么出众。于慎行陆续为皇帝授课十多年,后来他竟成为了万历等三代皇帝的老师。
三起三落 刚正不阿
于慎行的品德,和他的才学一样出众,从不为权贵折腰,又心系国事百姓事。于慎行曾受业于一生刚正的济南同乡大学士“天官”殷士儋,深受其风骨影响;这从他一生三起三落的官场坎坷可见一斑。
编修《世庙实录》为史官时,于慎行却因为官俸太微薄,生病无钱医治而辞官回家。当张居正私心“夺情”时,刚正不阿的于慎行则站出来反对张居正,之后被迫辞官归家。当山东乡试的官员名字被泄露时,身为礼部尚书的于慎行,一个人揽过所有责任,而再次辞官。于慎行坚守正义,即便屡屡碰壁,仍然是九死不悔。
大才大德 忠厚正直
刚入京城为官时,曾经的济南老师劝他去拜见首辅高拱,于慎行始终不从。当张居正为首辅时,特别赏识提拔于慎行,而他则坚定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却从不献媚讨好。当张居正生病时,无数官吏上泰山为他祈福,唯独坚持性情操守的于慎行不去;当张居正被扳倒去世后,无数官吏站出来历数张居正的罪过;只有于慎行敢于大胆站出来为张居正说情,坚持请求万历皇帝念及张居正的功劳,给张居正的老母亲和幼子留下了一所府宅和十顷田。
当万历皇帝不立东宫太子,而偏心意欲让郑贵妃的儿子为储君时,于慎行坚持大义,多次上书力谏定立国本,因此多次惹怒万历皇帝;虽然多次受罚,但他仍然坚持上疏,最后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确定长子的太子之位。
于慎行不是不知官场险恶,但就是从不同流合污,他坚持行事合“大义”,为政以德是他的信仰,为人臣要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于慎行学识出众,从政光明廉洁,聪慧好学心胸坦荡忠厚平恕是于慎行的真实写照,有明朝“一代完人”的美誉。官场起伏中,也因刚正廉明,位居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人称于阁老。后来朝中共同推举阁臣,首推忠厚正直的于慎行。
心系百姓 畅游山林
于慎行是平阴县古代在朝中任职的众多官员职务最高,成就最大的一位历史名人。他为官数年,从不贪财;所得赏赐之物都是分给大家共享。
当寺庙和朝廷有一些施米周济穷人的行为时,于慎行对此不屑一顾,他思考的是官员为政不利才造成的穷苦,进而对百姓命运思考和关怀,而不是面子工程。他推动朝廷官员们为政廉明办实事,才能减少贫穷。
官场起伏中,于慎行前后归隐家乡近二十年,此期间他在畅游泰山等地,济宁、泰安一带留下不少诗文;他曾在家中种植菊花,盛开之时,则坐于花下,与每朵花邀酒一杯;情志也是难得的怡然自得。同时他更时刻心忧百姓饥苦,诗作中多有表达。
诗文俱佳 襟怀坦白
于慎行诗文俱佳,反对一味因袭模仿“复古”的弊病;其诗文“春容弘丽,一时推大手笔”,被推称“文学为一时冠”。此期间于慎行对于过路来访者一律以生病推辞,在家读书著述是他的乐事。著有《谷山笔麈》、《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史漫录》,《兖州府志》等多部著作。
在被首荐入阁时,六十二岁患病在身的于慎行,在坚辞不允下只得上京赴任,十多天后病逝。而其死前仍在起草劝谏奉章操心国事;“吾终不能报国矣”!于慎行死后归葬于平阴,万历皇帝特赐数十颗白皮松树为恩师守陵;昭示着一代名臣正直真诚、襟怀坦白的高风亮节。
一家之言拒绝过度娱乐化!济南名士多,且看下回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