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联合国军对坦克战术运用及我志愿军对敌坦克识别和反战车战术浅析(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公然出兵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进行巡游示威,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在这紧要关头,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者。
时至今日,在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之际,笔者结合手中已收集到的资料,对联合国军在战争中坦克运用及我志愿军的反坦克装备、战术和对敌坦克识别进行浅析。
1951年,在志愿军入朝准备阶段,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手联合国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与我军形成巨大代差的各型装甲车辆及作战飞机。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各参战部队先后开展了反坦克和防空演练。但在入朝作战后,随着战事进行,联合国军装甲车辆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超越空军力量成为我志愿军主要威胁。
——联合国军对坦克的战术运用——
在第五次战役前,我志愿军作战方针主要是求得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多采取夜战和实行大规模的战役、战术迂回,配合正面进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因此,敌军坦克主要运用于被围攻、突围、增援、退却和追击等战斗中。当时,由于我志愿军反坦克武器装备低劣,又处在没有航空兵配合和制式反坦克武器极少的情况下(我坦克部队尚未参战),所以对敌坦克斗争就产生了若干的困难。我志愿军在战斗中虽经常在战斗中整团整营分割包围,但如当夜不能迅速将其歼灭,联合国军常常以坦克协同自行高炮配合步兵固守待援,待次日天明后在航空兵及坦克的支援下实施突围,或以坦克搭载步兵进行增援。当联合国军主力撤退时,常以坦克为主,组成后卫警戒,阻止和迟滞我志愿军进行追击作战。如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西线我志愿军右翼突击兵团步兵63军在进攻中曾将美3师后卫部队约一个加强营与40余辆坦克包围在金窑山地区,但23日,被围之敌在20余架敌机和坦克掩护下突围东逃。26日该军又在道乐山地区包围联合国军约一个团,但敌仍在坦克率先冲击下突围南逃。
而当我军主力转移时,联合国军常以坦克为主加强其他兵种组成特遣队,向我纵深追击。如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我军主力开始转移时,联合国军曾向我发起一次追击。在追击前,首先加强正面进攻,随后以特遣队沿主要交通线实施追击。其行动目的为占领重要交通枢纽、桥梁、渡口或重要目标,切断我军退路,破坏我军转移计划,使我不能有秩序的转移至新的地域组织防御。在进入我防御纵深后,始终向主要突击方向前进,对行动方向上我军掩护部队采用短促突击,若不能成功,则以部分兵力牵制,等待后续主力到达,特遣队主力则继续向预定目标(方向)前进;当遇我大部队时则迂回绕过,如不能绕过则组织进攻;当遇到我有组织抵抗而前进受阻时,则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等待主力到达后再次进攻。
第五次战役后,敌我双方转入长期阵地对峙防御,我志愿军由于战线逐渐巩固,装备逐步改善与加强,因此保持了防御的稳定性。
在战斗中,联合国军坦克通常已连、排为单位配属给各步兵营、团,作为伴随炮火支援步兵进攻,由于朝鲜山地地形限制,坦克通常不能与步兵一起进行冲击。在长期阵地对峙中,联合国军广泛的运用过掩体内的坦克,机动的坦克和设伏的坦克等战术,并且还出现过将坦克部署在后方阵地内进行远距离间接射击,将坦克运动到我军阵地前沿或侧后用火炮直射破坏我工事及坑道等特殊方法。
掩体内坦克如1952年6月,英军28旅的布防阵地上,就常驻有约22辆坦克。1953年担任江西里、方席洞、大马里、铁原地带防御任务的李伪军2师,经常在其布防阵地上有28辆掩体内的坦克。通常以坦克排或小组为单位,布置在连、营防御支撑点中,也有部分配置于警戒阵地中,由步兵营、连长直接指挥。在坦克阵地位置选择上多在山顶或鞍部棱线上,有时也在山脚,主要为射界开阔,能发扬火力优势、能相互支援。对我阵地和我接近道路能构成侧射和斜射火网以及便于我军坦克能够登攀上山之处,通常距离我志愿军防御前沿500-3000公尺。
联合国军机动的坦克活动方式则较为固定,单独以3-5辆坦克实施。活动范围多在各部队防御地域前沿,依据地形情况选择多处发射阵地,在固定时间进入阵地向我进行火力压制,完成任务后原路返回。主要目的为射击我阵地上的工事,阻扰我军加修工事,监视我阵地上人员活动,增加我人员伤亡,扰乱我小分队活动,掩护自身步兵侦查我方阵地等。
在我志愿军坦克部队参战后,在设伏坦克阵地选择上,联合国军通常选择在有我坦克威胁方向的主要支撑点侧翼、便于我坦克进行突破、通往其防御纵深的道路两侧或重要目标附近。由于我军坦克数量少,故联合国军一般仅在主阵地上配有少量设伏坦克,在后方纵深地带虽有选择和构筑少数设伏阵地,但通常不部署车辆。
而在山地进攻中,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通常把坦克和步兵共同编成步兵坦克群,保证步兵、坦克间密切协同动作。其进攻方式根据地形、敌情、任务类别、坦克与步兵数量等条件而定,通常分为四种方式:
(一)坦克先以火力支援步兵接敌,随后加入步兵战斗队列一起向目标冲击。
(二)坦克与步兵共同冲击。
(三)坦克引导步兵冲击。
(四)坦克与步兵从不同方向夹击目标。
由于朝鲜战场上特定地理条件,在抗美援朝两年多的战斗中,我志愿军记载,联合国军只是在朝鲜西线的丘陵地带使用过10辆以下坦克直接支援步兵像我防御前沿的个别支撑点进行冲击,并且都是在以下条件中使用:(1)有良好的运动道路,坦克可以隐蔽接近冲击目标;(2)在其进攻目标附近没有或少有人工或天然防坦克障碍物,通常是用于对我新占之阵地进行反冲击。
典型战例:
(1)1951年10月2日10点,美军骑兵第一师第8团坦克连,以3辆坦克伴随步兵一个排像我250高地冲击。先以坦克在距我1000公尺处占领发射阵地,以原地火力支援步兵向冲击地域运动。当步兵到达后,坦克即沿着山径小道越过步兵像我阵地冲击,试图以履带碾压我防御工事,但随即被我防守阵地中的反坦克歼击小组以90火箭筒击毁2辆,剩下1辆坦克与步兵畏缩而退。
(2)1952年10月5日10点,李伪军陆战第1团以坦克15辆支援1个步兵营,向我志愿军据守的67高地进行反冲击。敌人以7辆坦克占领67高地以东制高点,以原地射击支援步兵冲击,另外8辆坦克直接支援2个步兵连分别向67高地两翼冲击,其中1辆冲上山顶,3辆爬上半山腰,用火焰喷射器向我发射点和坑道口喷射。由于我驻防部队缺乏对坦克防御的组织,阵地一度被敌占领。12小时后,我志愿军在发动反冲击将阵地夺回,敌坦克被我军炮兵部队和掩体内坦克击毁6辆,击伤2辆。
——志愿军对敌坦克识别与应对——
面对联合国军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巨大优势,战争初期我志愿军多采用反坦克小组携带集束手榴弹、炸药包及磁性破甲雷等装备对敌坦克进行接近战。但此类战法对我军干部战士的心理及军事素质要求较高,且在接敌过程中易被发现,造成伤亡。
面对前线反坦克作战巨大的压力,1951年6月1日,毛主席曾专为志愿军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部队问题致电彭德怀:“听说近来敌人的坦克增多了,我军必须增强反坦克武器,足以征服敌人的大量坦克,才能阻止敌人坦克的猖獗和大量歼灭敌人的步兵。”
因此,我志愿军高度重视反坦克作战,迅速将朝鲜战场相关经验汇总后向全军推广,要求后续入朝参战部队加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政治教育同时,在以联合国军为作战对象的军事训练中着重进行防坦克、防炮、防空教育,并在国内组织力量编写反坦克方式挂图。
(由于华东军区集中了大量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式坦克,因此编写针对美式坦克的反坦克方式挂图任务,自然也落到了华东军区的肩上。这是1950年,为配合苏联摄制组拍摄而进行重演解放上海战斗过程中扮演蒋匪军坦克的华东野战军特纵所属M8突击炮,可见为了完成拍摄任务,该车还保留着原美军涂装,该车右侧还能看到另一辆扮演我军坦克掩护步兵冲锋的M5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而伴随的步兵战士也都头戴着缴获的M1钢盔。需要注意的是M8突击炮尽管车体完好,电台天线也安装到位,但依然可以看到与下文中的M4混合车体“谢尔曼”一样,前灯等一系列小部件缺失,仅剩护架。这也是目前唯一见世的关于M8突击炮在我人民解放军之留影,可谓弥足珍贵)
1951年6月初,在美式装备相对集中的华东军区,华东军区司令部专门派遣特派员、《华东战士画报社》摄影记者周锋同志前往装甲兵司令部,一面对我军装备的各型美制坦克进行了解和开展反坦克动作研究,一面收集各类美军现役坦克资料并对我军装备的美式坦克拍照留影,制成反战车教育挂图,于1951年6月30日下发各部队用于教学研究参考。
反战车教育挂图为了更好让全军干部战士掌握美系装甲车辆的特点和弱点,以及打坦克各类方式,我军分别挑选出当时国内装备数量较多的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车况良好的M4混合车体“谢尔曼”中型坦克作为范本进行操作演示。上图可以看到我军特地将说明书中的线图与实车相近角度进行对比,并对各类细节进行了说明。
由于我军缴获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多不完整,车体挡泥板、前后灯、防空灯、探照灯都已缺失,因此我军特地将收集到的原版M4A1/A2/A3“谢尔曼”中型坦克的操作手册中的档案照和线图也一并收录到了挂图中,并对几种车型的不同特点进行了说明,同时最大限度的将堪用的M4中型坦克进行了修复,以便对比说明。
(从挂图中可以看到此阶段我军反坦克手段依旧为从坦克视野死角接近后,爬车爆破或近距离投掷反坦克手榴弹,使用炸药包对坦克行动装置、车体后上方引擎盖进行爆破。另外,可见图中参与演示的战士头戴缴获美式M1钢盔,手持“汤姆森”冲锋枪,爆破美式坦克别有一番意味)
我军结合朝鲜战场前线及解放战争时期打坦克经验,将对付美式坦克的有效装备和各种方式方法进行留影再现,一并收入挂图中,让尚在国内集训准备入朝的部队在思想上和战术、技术上已有对付联合国军坦克的准备。
但此套反战车挂图依然只是权宜之计,因为此时的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坦克部队早已跟新换代,不再使用此时我军仍然批量装备的M3A3、M5A1和M4(基本型)系列坦克,早已换装M4A3E8、M26、M46等性能更好、火力更强的坦克。我志愿军使用传统的炸药包、集束手榴弹进行迫近爆破的方式对付新一代联军坦克已力不从心。加快国内仿制和研发反坦克武器装备,以及从远方(苏联)采购各类单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火炮和坦克充实前线部队成为了最现实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