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不会说“不”有多辛苦?看完倪虹洁我和小鹿都哭了

一个字,难倒多少人?!

《听姐说》里的姐姐们,各个堪称最强输出。

从模仿老公到花式黑老公,当应采儿成为这波操作的女主角,大家见怪不怪。台上的她,说自己有三个孩子,只要和陈小春还在一起,就得一直为他操着心。这哪里是大哥的女人,简直就是大哥本人。

同样的狠话,沈梦辰信手拈来。或许因为经历太多,连她都耳濡目染地加入催婚大军,用实践得出结论:海涛,根本催不动。

至于职场,姐姐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波输出超乎意料。每每被问道“女生拍打戏会不会得到更多照顾”,张蓝心说“不要因为我是一个女孩而降低标准,我可以提高这个标准”。性别不是女性用来谋福利的工具,她们真正需要的只是抛去性别被平等对待而已。

当然,不是每个姐姐都能自带霸气滤镜出场放狠话。也有人像倪虹洁,释放出可以共情的催泪炸弹。

“好女人”的委屈

节目中,倪虹洁对自己有着这样的评价——好女人。这不是王婆卖瓜夸奖自己的好,而是纠结于只会对人说“好”的尴尬处境。

可以尴尬到什么程度?一次拍戏,倪虹洁突发意外受伤。导演赶紧过来查看情况。纵然已经疼到说不出话,她还是选择坚持拍摄下去。

等到送去就医,在医生的提示下,倪虹洁意识到原来自己的韧带已经断开。即便如此,她还是选择了继续工作。

如此选择,其中自然有着对于工作的热爱,同样,她也不想让整个剧组因为自己而选择被迫停工。

听到这里,一旁的小鹿忍不住对倪虹洁心疼到流泪。当然,并不是人人都会遭遇如此极端的情况,但对于每一个不善说“不”的人而言,类似委屈和无奈,感同身受。

下班前同事让你帮忙修改下PPT,工资日前朋友张嘴管你借钱,追剧中室友发出今天第三次让你代取快递的微信和笑脸……对于不会说“不”的“拒绝困难户”而言,这才是他们的日常纠结所在:明明不想不愿意,最终还是不情愿地伸出援助的手。

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周深就在节目中自报家门,和你我倪虹洁一样,是不会拒绝别人的“中晚期患者”。

一面身心俱疲,一面笑脸相迎,一个“不”字为什么如此难以启齿?

不必要的“老好人”

拒绝困难户,各有各的苦衷。有人是天生的性格所致,也有人像倪虹洁一样,从小接受着类似“与人为善”的教育。不知不觉间,说“好”就成为一种有如与生俱来的习惯。

在他们的认知中,一旦拒绝旁人,便会引起一连串的不良后果。拒绝朋友,担心别人说你没有“两肋插刀”的交情;拒绝同事,开始意淫会不会因此被贴上“难相处”的标签因此在职场交恶;拒绝陌生人,似乎又违背于“予人善意”的教育和三观。

同时,不给别人添麻烦也是顾虑之一,就像受伤的倪虹洁,最先想到的依旧是不想让剧组的拍摄进度因为自己暂停。

于是,在左右思量和取舍得失之后,不拒绝成了最妥帖的选择。委屈自己,调整一下心态就好;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可能是付出再多努力也没法挽回的现实。

看似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其实不然。面对旁人的请求,委曲求全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举个例子:出于面子的你接受了来自老板或是同事的某项工作。然而,它远远超出你的能力范畴,没能好好完成的你反而会事与愿违,给别人造成困扰。

所以,并不是“帮助”了别人就一定会得到认可,熟悉自己的能力范畴和底线,再去做决定才最为明智。有时,学会拒绝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的表现。

面对请求或暗示,即使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也不必坦然说“好”。有时,“老好人”只是很多人向你提出无理要求的说辞和借口。他们不会因为你的帮助而对你刮不相看,反而还会形成一种依赖甚至道德绑架,利用你的“弱点”把你当做可以利用的对象。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眼中的你一如小鹿划过的重点: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归根结底,不善说“不”的人,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有时,要换个角度多关一下自己。面对室友一日三次代取快递的请求,直言不讳说一句“我很累,不如放到快递箱”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是在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更何况,人都不是完美的,谁都没法逃过偶尔的欲望和小心思。不必隐藏,直接表达就好。

更何况,拒绝不是一味说“不”,也是情商的试金石。当你拒绝别人时,可以试着给对方一些建议,让他们了解你很在意的心意。

比如,如果有人在月底向你借钱时,可以建议他了解一下花呗借呗之类的合法网络借贷平台。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多拒绝一下,自然就会了,毕竟这是多少人一生都没研究明白的一门学问。

问题来了:学会说“不”的路上,什么才是你的拦路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