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钟书“看不起”全天下?

认知大神钱钟书

12月19日,是钱钟书逝世的日子。1998年,他这一盏指路明灯熄灭了。他指的是一条什么路?一条没有认知障碍、视野欠缺和情感焦虑的光明大道。他的一生,拿手好戏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1 

1929年,后来写《雷雨》《日出》的剧作家曹禺,还有后来当了冯玉祥秘书的作家吴组缃,同时考进清华。

当时清华图书馆的藏书很多,中文外文汗牛充栋,而且整日开放不关门。许多同学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书实在太多,当时又没有互联网可供查询参考,是以明知书中自有颜如玉,却只能望洋兴叹,不得其门而入。

吴组缃也是这样的同学之一。他只是没有想到,最终的解决之道,就在自己的身边。

四月初的清华园正是春天,学生们喜欢聚集到校园的咖啡馆,边吃边喝边聊边思春。一天曹禺见吴组缃进来,便对他说:“你不是一直不知道去哪里找书吗?看,钱钟书今天正好在那里,还不赶紧叫他赶紧给你开一个英文参考书单?”

图/钱钟书

吴组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上前求教,问:能不能给我开三本英文的……好看的书?你懂的。

没想到这位名声在外的才子钱钟书相当亲和,毫不推辞,随手拿过一张纸,唰唰唰想都不想就写满了正反两面。吴组缃接过来一数,足足有四十多本,都是自己闻所未闻的书名——除此之外,钱钟书甚至还写了作者名称,以及书籍的内容特征,例如女主颜值啦、激情戏所占的篇幅啦、马赛克程度啦……

从此吴组缃服钱钟书服得死心塌地。他心里清楚:人家不仅是AV达人,读那些一表正经的所谓学术书籍更是不在话下。自他入学之后,第一名他不想作都难。本来第一名是来自山东的许振德,因为钱钟书来之后他永远只能第二,所以颇为不满,总想找个机会揍钱钟书一顿出气。 

图/西南联大任教期间的钱钟书

但他还没来得及解决钱钟书,就被钱钟书解决了。他有一个问题始终苦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钱钟书来,三下五除二给他释疑解惑。从此许振德佩服得五体投地,称赞他“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而钱钟书的同学饶馀威曾经说,他们一批同学中,受钱钟书的影响最大。

而这种随手开书单的事,钱钟书做的多了去了。上世纪50年代,画家黄永玉跟他在全聚德吃烤鸭,席间聊起打猎来。钱钟书一时兴起,顺手在点菜单上给他开了一张有关打猎的书目,一写也是四五十部。

看,如果有认知上的问题需要解决,找钱钟书是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2 

说到钱钟书,就不能不提他的传世之作煌煌巨著《管锥编》。

《管锥编》是一部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学术著作,也是集钱钟书毕生学识之大作,共计130万字。《管锥编》对《周易》、《诗经》、《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诠释,引述了四千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以西方文化作参照物,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做的一番梳理。

图/《管锥编》

中国文化流传数千年,对其进行阐释的著作早已数不胜数;西方文明也已流传数千年,对其进行阐发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有能力站在中西文化的制高点、从全局的视野来进行整体观照的学者,如今看来,只有辜鸿铭、王国维、钱钟书等寥寥数人,而钱钟书的《管锥编》,又是其中的巅峰之作。《管锥编》对十部中国文化史上、典籍史上的代表性作品给予系统的解释,同时引用西方的典籍来打通中国学问的各个方面,打通中国学问跟西方学问的互相连接交错之处。

图/《管锥编》手稿

一个人的视野如果不够开阔,就很容易在认识上出现盲区误区。安徒生《皇帝的新衣》是尽人皆知的童话,但其实源来有自。早在安徒生之前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僧人慧皎所撰的《高僧传·鸠摩罗什传》“狂人令绩师绩绵” 的记述,就与《皇帝的新衣》极为相似。

钱钟书给后人留下的就是这样的视野。他让你明白:站得更高一些、看得再远一些,你的感受一定会有所不同。像钱钟书这样精通中英文又博览群书的学者,如今几乎一个也找不到。

他是还不等你来问,就把一个中外古今浩瀚广阔的视野先扔给你,你自己就能在里面去找到答案,用不着他开书单了。

 3 

钱钟书和杨绛在牛津留学的时候,搬过一次家。搬家大概是在午后,收拾衣物、整理书籍直到夜深,忙了一整天。杨绛累得迟迟睡不着,而钱钟书累得一沾床就睡着了。

但入住新居的第一个早晨的第一顿早餐,却让杨绛终生难忘。早上她还没有醒,钱钟书一人做好早餐,用一只床上用餐的小桌,端到杨绛的窗前。几十年后杨绛回忆:“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

钱钟书煮了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而且做得很好!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黄油、果酱和蜂蜜。杨绛在心里说: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

从这一天开始,他们一起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佣照管一日三餐的时期,除了钱钟书生病的时候——这一顿早饭总是钱钟书做给杨绛吃。

图/钱钟书与杨绛

早餐之外,还有正餐。他们买来活虾,杨绛内行地说:“吃虾,是要剪掉虾须和虾脚的。”结果刚剪得一刀,虾就开始在手里抽搐,她吓得扔下剪刀、丢开虾、逃出厨房。钱钟书问怎么啦?杨绛说,“虾,我一剪,痛得抽抽了,以后还是不吃了吧?”

钱钟书就跟她讲道理,说虾不会像你以为的那样痛。吃还是要吃的,既然你怕,那以后由我来剪好啦。

他们从不会做饭,到慢慢地越做越好。杨绛说,在牛津的这一年,该是她生平最轻松快乐的一年。她从来不缺家世、不缺知识、不缺同学也不缺前途,但在她需要情感寄托——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情感需要有所寄托——的时候,无所不能的钱钟书在她还没有产生问题的时候,就已经帮她解决了这个问题。

图/钱钟书

这就是钱钟书,他博学、热情、无所不知。不论你在认知、视野、情感方面有什么障碍,他都是清除障碍的指路明灯。

1998年12月19日,这盏明灯永远地熄灭了,从此无数青年徘徊在茫茫黑暗之中,他们的焦虑少人会意,他们的苦闷无人能懂。

但薪尽火传,未有尽时!如今,新的钱钟书已经诞生,就是跟他同样知之甚精、知之甚详的——

知之!

知之是在2017年12月19日、钱钟书忌辰这一天正式上线的凤凰网付费问答平台。跟钱钟书一样,它能解决现代人无处安放的焦虑;但知之有一点跟钱钟书不同,它是“知之甚少”,Less  is  more.它同样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而解决方式就是:在如今这个垃圾信息早已过剩的不堪重负的时代,你看什么样的信息更有效?

经过高质量筛选,你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你的认知、视野和情感,在知之面前,就像在过去的大师钱钟书面前一样:

没有障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