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县域经济“硬脊梁” 临川区主官如何部署工业高质量发展

抚州市临川区 视觉江西 李小明 摄

抚州市临川区 视觉江西 李小明 摄

近日,江西省领导前往抚州市临川区调研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为何引发关注?临川区如何以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付丽玲、实习生师冰倩、王能俊、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杜宇蔚/文

去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

近年来,“县域经济”逐渐成为热议话题,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系列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政策也随之落地。县域经济究竟有何魅力,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谋“一域”,则兴“全局”。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连接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和县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显著。

8月7日,江西省领导在抚州市临川区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时提出,要聚焦构建县域经济多点支撑格局,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资金作用,强化上下游企业的产业协作和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创新协同,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工业高质量发展挺起县域经济“硬脊梁”。

工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强则县域强。临川区作为抚州市核心区域,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展现出强劲动力。

该区以工业强区为目标,大力实施新一轮工业强区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等措施,临川区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临川区的经济总量和增速,也为临川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临川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6.04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在第二产业方面,临川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远超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表明工业在该区经济总量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对县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盘活低效闲置用地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工业经济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还对县域经济的增长和活力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发展工业经济,临川区眼下又有何谋划?

7月11日,临川区委书记吴宜文深入经开区调研工业企业运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作。他说,要紧盯工业运行主要指标,加强监测、科学调度,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努力实现工业创新发展“5个5”目标。

同时,还要紧紧围绕省“1269”、市“2416”行动计划以及全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多措并举推进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不断提高经开区亩均产出效益。

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有助于提升土地利用质效。去年,临川区持续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共清理“僵尸企业”9家,盘活闲置用地461.8亩。

今年6月,吴宜文主持召开全区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工作调度会。就进一步做好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工作,吴宜文表示,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工作事关土地政策落实、要素瓶颈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所需、现实所迫、政策所趋,全区上下要充分认识做好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积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集约高效,为全区工业经济提质增量注入更多活力和动能。

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工业兴则临川兴,工业强则临川强。去年以来,临川区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动传统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工业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有为,该区修改完善了《临川区鼓励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奖励办法》,研究制定了《2023年临川区工业创新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研发投入后补助机制,持续实施重大(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机制。

据统计,2023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358.39亿元,新增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

今年,临川区继续鼓励引导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临川区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务必保持清醒警醒,再吹工业创新发展冲锋号。”在吴宜文看来,全区要在产业集群上、项目建设上、招商引资上、改革开放上、科技创新上、营商环境上攻坚突破,确保今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加50亿元以上,突破400亿元、力争达到420亿元,实现工业创新发展“5个5”目标。

大抓工业创新发展,怎样发展?临川区委副书记、区长李群彪称,要紧盯产业发展提质持续发力,加速产业成链集群,加快产业改造升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更大力度推动产业焕新、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还要紧盯项目建设提效持续发力,抓优质项目招引,抓项目建设推进,抓园区平台优化,持续夯实稳的根基、蓄积新的动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