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应用!为疲惫不堪的心脏无感植入“外挂”

​近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周柏华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80岁高龄患者植入“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解决多年胸闷气短困扰。

近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周柏华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80岁高龄患者植入“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解决多年胸闷气短困扰。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这是国内首批开展“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的成功案例,也标志着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反复胸闷气短3年多

竟是“心动”信号出了问题

家住平湖的80岁刘奶奶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胸闷,伴有气短,每次持续约3-5分钟,活动后无明显加重。虽然刘奶奶总是打不起精神,但家人以为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并未过于在意。

一个月前,刘奶奶再次出现胸闷气短,还伴有头晕,甚至眼前发黑昏了过去,到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入院救治后,才知道背后的“真凶”竟然是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改变,导致起搏和(或)传出功能障碍,引起各种缓慢心律失常,并伴有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凶险的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人群,普遍的病因是窦房结功能退变(老化)。

“当窦房结功能退化导致心率过低时,心脏排血就会受到干扰,造成大脑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会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还会导致老人晕厥、摔倒甚至威胁生命。”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周柏华解释道。

植入无线“小马达”

拯救疲惫不堪的心脏

针对刘奶奶的病情特点,华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反复研究及讨论后,一致认为安装永久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考虑其为高龄患者合并有慢性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基础病,若使用传统经静脉起搏器植入皮下,伤口不易愈合、容易导致感染。

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心血管内科团队为刘奶奶量身定制了缜密的手术方案,决定为其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来辅助心跳。

手术过程中,他们以腿部的股静脉为“通道”,通过微创介入的方式顺利将无导线起搏器通过导管送达右心室室间隔,由其作为新“马达”来为心脏注入动力。

华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患者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手术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在起搏器植入全过程中,刘奶奶均保持清醒状态,无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术中和术后,手术团队反复测试起搏器,参数均良好,无任何并发症,顺利完成手术。

体积小、重量轻

无感植入搏出16年“心”生

“之前头晕、胸闷的感觉现在都没有了,”刘奶奶笑眯眯地说,“真没想到,不用动刀,也没有伤口,就能把这心脏的毛病给治了!”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体积更小、对人体创伤更少,可以避免传统起搏器手术中的一些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提升治疗体验感。”周柏华教授表示,根据术后随访情况显示,刘奶奶体内无导线起搏器电池寿命预估为16年。

释放前 释放后

据了解,无导线起搏器是一种新型的起搏器,它不需要传统的导线连接心脏和起搏器,而是直接放在右心室直接起搏,带动心脏跳动。而本次手术成功植入的“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重量仅约2克,外形仅胶囊大小,体积比传统起搏器小约90%,无需植入电极导线,也无需制作皮下囊袋,还有创新的“主动螺旋”设计与“可取出”功能,极大地减少了术中心肌损伤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创新技术为心脏起搏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植入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作为国内首批开展“AVEIR™VR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医院,华南医院将为更多患者提供高效、高质、精准的起搏治疗选择。

文/凤凰网深圳新闻频道 实习生 李庞 

图/受访方供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