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忠:“阿其那”“塞思黑”本义辨正,还原雍正继位之真相

2022年11月20日某省报副刊刊登钱杰《可怜生在帝王家》一文,由冯其庸“关于曹雪芹反皇权思想的解读”重提雍正夺得皇位后,给与他争夺皇位的八弟胤禩、九弟胤禟改名“阿其那”“塞思黑”一事。该文中关于雍正继位和阿其那、塞思黑两个满名汉译等处,似可值得商榷。

首先,雍正即位大统是康熙帝慎重选择贤能皇子的结果,并非“夺嫡”上位。清朝道咸年间曾任云贵总督的吴振棫是一位既懂满语又深谙朝廷政治运作与满洲礼俗典制的高官、文史达人,他的著作《养吉斋丛录》卷十七即详记康熙帝于乾清宫尊藏实录玉牒、宝笈琼函,“默简元良,告之天祖,密书秘缄,藏正大光明匾后。别封秘缄,或佩诸身,或置寝所。临时启视,主鬯得人,中外宴然,绝去前代建储诸患。”这则记述表明秘密建储是康熙帝晚年首创,是清圣祖鉴于太子数次废立引发诸皇子觊觎大位有可能引发血肉相残而作出的圣聪决断。乾嘉时宗室昭槤曾袭爵礼亲王,亦是满洲权贵文人名士,他记“圣祖识纯皇”,以“燕翼之贻谋因之而定也”透露了康熙选定皇四子胤禛承继大统的原因是因为相中了皇孙弘历而决定传位弘历之父胤禛。这是历史的真实,并非委巷陋谈野史戏说。后人附会雍正夺嫡篡位之胡牵乱扯,对清廷宗室权贵和大清高官的人证书证弃之不辨,盲信清廷宫斗野史传闻,以假为真,以讹传讹。

再者,雍正继位伊始,即授命颇具才干的皇八弟允禩总理事务,晋封廉亲王,又命兼管理藩院、工部等诸务。当然,雍正对允禩加官进爵委以重任,也有以察其心验其忠诚的策略。相比于“柱石皇弟”的怡亲王允祥敬慎忠诚、恪尽职任,允禩允禟等人朋党乱政活动仍在进行,阳奉阴违、造谣惑众,意图动摇国本。雍正四年(1726年)春,对两位僭妄悖逆、结党谋乱的皇老弟采取了削除宗籍、革去黄带子、予以圈禁的措施,既非上台伊始即报复政敌,亦非“杀的杀”、“血腥斗争”。文革批斗时期,“洪广思”出于认定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斗争倾轧,不顾正史事实,以野史传闻的雍正夺嫡立论,对清世宗极尽污名化之能事:“皇四子胤禛势力最大,也最狠毒狡诈,据传说,他用阴险的手段谋害了他的父亲……雍正上台以后,立即以更凶残的手段打击政敌……与雍正争夺最激烈也最能笼络人心的皇八子胤禩……改其名为‘阿其那’,就是满语‘狗’的意思。而与胤禩关系密切的皇九子胤禟于被圈禁的同时,改名‘塞思黑’,就是满语‘猪’的意思。”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珍藏的康熙传位诏书是满汉双文写成,压根儿不存在民间传说的改“十四子”为“于四子”和杀父夺嫡之说。总之这桩皇帝手足不睦窝里斗引起的褫爵削籍、圈禁更名,是帝王之家的家丑,对雍正王朝的政治和社会风习影响甚大。雍正十三年(1735年)冬,新君乾隆降谕恢复允禩允禟及其子孙本名,复入宗室玉牒,算是对皇父雍正的绝情处置做了一定程度的补救。[]

三是不明满语词源词义,曲解允禩允禟改名。据《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四年春,按照“仰体列祖严惩奸恶之心,低遵先朝削籍离宗之典”,清世宗将允禩允禟二位皇阿哥清除出宗人府玉牒名册,予以圈禁,并令其改名。老八允禩自己改名“阿其那”,老九允禟自己起的名字没有通过,雍正下旨由诚亲王允祉和恒亲王允祺给他改名,允祉等商量后替允禟取了个“塞思黑”(又记为“色斯和”)的名字。因为这是两个汉字记音满名,后人臆说阿其那为狗、塞思黑为猪,或有轰狗、野公猪刺人、畜生之说。[]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过:“至于清代史事,则满文名字之考证,殊与推求事实有关。治史者不得置而不究。……胤禩、胤禟之改名阿其那、塞思黑,世俗以为满洲语猪、狗之义,其说至为不根。无论阿其那、塞思黑非满文猪、狗之音译,且世宗(胤禛)亦绝无以猪、狗名其同父之人之理。”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理论评红,更以责令允禩允禟改名一事丑化抹黑清世宗,恶名侮辱之说几乎成为公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专家沈原女士有《“阿其那”“塞思黑”考释》,出示了满文档案中两人满名,并推求满文原义,否定了前人“阿其那”和“塞思黑”是雍正骂二人是猪狗的歪解误解。

按阿其那、塞思黑是两个满语的汉字记音。此前玉麟、富丽二人由汉字记音反推允禩之名为achin。沈原馆员详考清代满文档案文献中“阿其那”书写为akina而非achin,音同义异,从满文词源词义上指出玉麟、富丽所考“轰狗”“畜牲”之误。沈原馆员考释akina汉译为夹冰鱼(近人有误写作“加冰鱼”),即夹在冰层冻死的鱼,似有可商讨之处。夹冰鱼的满文注音akiyan或akiyan nimaha,与akina读音不尽相协。满语有个词akiyambi(音“阿其牙木比”)有冰冻透的意思,na既是个感叹词又有地下之意。悬想政争失势被削籍圈禁的允禩当时之处境心境,他自己起这个“阿其那”的名字,或有将akiyambi口语失音后存aki(阿其),再与na音义结合起来而发“冰冻起来了难见天日哪”的感叹。允禩如果以夹冰鱼自喻以冰层里的死鱼起名,恐怕更会激怒雍正而不会得到雍正和众王大臣的认可。

狗的满语是indahuun(读“因达浑”)。在满语中表示各种狗的词汇相当丰富。沈原老师据《五体清文鉴》等辞书,详列十四种满文狗的词汇,文后注又列后来所定的九种满文狗的别名,无一与“阿其那”发音相近者。

在满人的生活中视狗为忠仆义仆,是狩猎生活不可缺的助手,还有“义犬救罕王”的传说。因此满族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如果有人戴狗皮帽子进入满人家庭,会被视为违礼不敬。这是满族的崇狗之俗。如果被削籍离宗遭圈禁的允禩还以“狗”为自己起名,岂不是以忠义标榜自己,继续往刀口上撞吗?

塞思黑是满语ses’he的记音。查胡增益先生主编《新满汉大词典》,满语ses’heri汉译粗俗、俗气,ses’heri haha汉译俗子,ses’heri niyalma汉译俗人,ses’he chuke有可厌的、厌烦、厌恶之意。允祉、允祺为被排除皇家宗室的允禟起这个“塞思黑”的满名,当有俗气可厌、俗人可恶之意。

“塞思黑”与猪压根儿扯不上。沈原据《清文鉴》开列了十九种满文猪的拉丁文注音。满语的猪是ulgiyan(读“乌尔简”),有关猪的其他满语也没有“塞思黑”这个音。“‘猪’说源于萧一山先生的《清代通史》的‘塞思黑,满语猪也’。这种说法,与‘阿其那满语狗也’一样,颇有影响而查无实据。”

此前汉学研究人员不懂满语词源词义,妄自揣测,以为阿其那、塞思黑是雍正骂允禩允禟二人猪狗不如,这是臆测误解。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就沿用了这个猪狗的错误译名,剧情吸睛,然而误导观众认知,最不可取。

另外,《可怜生在帝王家》一文没有搞清楚曹雪芹以鹡鸰命名念珠串之本义,臆测曹雪芹讥讽雍正皇帝对兄弟、故旧的无情无义残酷迫害,是曹雪芹拐着弯骂皇帝——因为雍正抄了他们家,恨死了,逮个机会就要发泄。按鹡鸰也写作“脊令”,水边鸣禽,《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意为手足共济,患难相助。“鹡鸰”满语是inggali,“鹡鸰香念珠串”满语是inggali hiyan i mani。鹡鸰香念珠串两见于《红楼梦》正文。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串,体现皇上对北静王悌爱之情;北静王水溶转赐宝玉,亦是推恩于下,且见对宝玉喜爱之情。鹡鸰又见于一则脂批:“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感,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以鹡鸰譬喻兄弟同枝同气,传达出因箕裘颓堕家业消亡之悲,正是曹雪芹撰书缘起。

《永宪录》卷一记载,康熙临终时曾赐给雍亲王胤禛一串念珠,显示出康熙对胤禛的信任和托付。《红楼梦大辞典》注释“鹡鸰香念珠”:“雍正即位,残杀兄弟,诛伐异己。从这些材料互相参看,小说描写北静王水溶得到皇帝亲赐的鹡鸰香念珠一串,或有深意,喻皇室倾轧、手足相残、水火不容。”这则注释背离文本叙述事实,附会野史传闻,抹黑雍正,误导视听,为当年洪广思错误评红背书佐证。

将雍正六年初江宁织造曹頫遭到查究,归咎于曹家与雍正政敌勾结乱政,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红楼梦》借元妃归省写“江南甄家四次接驾”,传达出贾府对皇家主子、对王公侯门忠敬尽心,堪称顺治帝《御制人臣敬心录》倡导的旗下包衣忠仆之家,亦吻合康熙南巡御赐雪芹曾祖曹玺“敬慎”褒奖。当然书中也有“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的怨恨,但绝非因反皇权乱朝政而导致抄检。拿“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串”扯上芹溪讥讽雍正残害手足、拐着弯骂皇帝,实是臆想过度。

钱先生也未深读警幻仙子令宝玉品茶饮酒聆听红楼十二曲时,宝玉问茶(千红一窟)问酒(万艳同杯)“查究成屈”之谐音,未能明晰雪芹“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之作意,以此揣测佛满洲皇室包衣世家出身之曹雪芹撰书缘起主旨,出现曲解误判,恐亦难免。

本文由作者供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