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部豆瓣评分高达9.3分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最初看到这个名字,大家会不会以为是一部很简单无厘头的喜剧片呢?看了的人一定知道,这是部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电影。影片中除了搞笑,留下的更多是感动与启发。
电影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兰彻和两位同学法涵、莱俱的大学生活。兰彻是位特别的学生,他喜欢兴趣学习,他说“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在大学课堂上,他挑战老师,挑战校长,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因为这样他经常被赶出教室,然后他就溜进另一个教室去上课。
就是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学生,他仿佛是所有老师的“眼中钉、肉中刺”,可是他的成绩却一直是第一名;而另一个叫查尔图的学生,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能完美地回答出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他的成绩却只能位列兰彻之下。
原因很简单——用兰彻的话来说,“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其实是花匠的儿子,从小热爱学习,经常穿小主人的旧校服溜进学校听课。主人为了要一个学历,于是让他代替儿子进大学学习。对于兰彻来说,他学习的机会是十分珍贵的,他不为名次学历工作而学习,仅仅是因为热爱。
他的一个好朋友法涵,家境贫寒,爸爸卧病在床,姐姐没有出嫁,家里付不起嫁妆。他当工程师是为了有好工作,能赚钱改变家里的条件;另一个好朋友莱俱酷爱野外摄影,拍出来的照片也十分好看,他甚至瞒着父母向一位著名的摄影师写了一封信,想要获得机会担任他的助理,可是迫于父亲的权威,他迟迟没有把信寄出去,也遂了父亲的心愿,去大学学工程学。
他们俩的学习成绩却与兰彻大大不同,经常处于倒数。这三个年轻人,在大学里命运般的相遇,共同分担彼此的烦恼,一路解决了不少难题,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兰彻给了法涵勇气,法涵最终说服了爸爸,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摄影;而兰彻也帮助了莱俱,让他不再惧怕来自家里、成绩的重重压力,扔掉手上戴着的各种用于祈祷的戒指,他不再惧怕,笃定和坚强,最终赢得了面试官的青睐;兰彻也在这两个好哥们的帮助下,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剧中三人组的友情让人感动,这三个人不同寻常的大学故事,让我看到了应试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沉重影响。剧中的院长让人印象深刻,他把“没有人会记住第二名”、“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别淘汰”挂在嘴边,执拗又刻板,否定偏离了课本的创新思想。剧中,他间接地当了“刽子手”,把一个叫乔伊·洛博的学生逼上绝路,而他却始终无动于衷。不禁让人心寒又心惊。
兰彻的开明活泼的态度和院长的死板教条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像兰彻这样的学生实在太少——着也许能解释为什么院长的那支太空笔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送出去。试问,在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学院里,多的是老师眼中的“模范生”——会背课本中的所有定义,有礼貌地好老师微笑,尽可能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有因为在压力下苦苦学习而没有名次的学生;更有那些在重压下选择自杀的学生,这样的学院,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师来呢?
所幸,在最后,兰彻一行人最终用行动得到了院长的认可,他将那只留了三十五年的太空笔最终交给了兰彻。经过众人一个夜晚的努力,在他最后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孙子时,也激动地哭着说,“踢得好啊,当个足球运动员吗!”看到这里,屏幕外面的我也不禁微微湿了眼眶。这位顽固多年的院长,最终也改变了自己一向顽固的态度,认可了兰彻的才华,也是对兰彻所提倡的开明活泼的教学态度的一种认可。
我不禁想到,在现实里,兰彻还会这么幸运吗?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也颇为盛行,大概也因为我们跟印度是相似的,所以我们才有更多的共鸣。
多的是那些从小被送去各种兴趣班的小孩子,舞蹈钢琴绘画每样都学,报的兴趣班,却没有真正问过孩子真正想学什么,更是美曰其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小说看电影是浪费时间,只有看数理化才是好学生——我们真的只能靠着这些所有人认为的路往前走吗?我们沿着这条路走真的就能获得想要的生活吗?
也许能。影片中的一个学生查尔图就做到了。他十几年后依然兴致勃勃地寻找兰彻,想要看看兰彻的近况,顺便嘲笑嘲笑他。但是这条路他走得很辛苦,最终是为了那幢豪宅,那份事业,那份虚荣心而已。
而他最后才知道,他期待签约的那个“大股东”,其实就是兰彻。后来的兰彻,成为了一名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但他只是安静地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办学校,教一些小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他用他喜欢的方式,做了他喜欢的事情,也不经意地到达了别人到不了的高度。
我不禁思考,你的兴趣究竟有多重要?纵使在现实中我们不能像兰彻一样做得这么出色,但请你多重视你的兴趣,请你为它努力,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