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槟榔芋

随福建东南卫视《上新吧,福味》节目组到宁德市下辖的县级市福鼎,拍摄福鼎槟榔芋。

1,不同种类的芋头

芋头属天南星科白星海芋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原产于东亚和太平洋群岛,我国是芋头的原产国之一,马来西亚、印度半岛等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也是它的发源地,现在已经在全球各地广为栽培。我国的芋头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以及淮河流域。从热带沼泽地到温带旱地,芋头都可种植,这是自然选择和人为栽培选育的结果。野生芋头原生长于沼泽水浜地带,这就是水芋,随着水的涨落而发生生态变异,形成水旱兼用芋头,再形成旱芋,这个过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人类的栽培选育加速了芋头产地的扩大和品种的优化,野生状态的芋头球茎及叶柄均不发达,涩味重,有的还有毒性,不能食用,经过人类的长期栽培和系统选育,形成了现在的各种栽培类型,并逐渐引至较高纬度地区种植,完成了从热带作物到热带至温带的全覆盖,于是,大家对芋头都不陌生。

虽然芋头南北都有,但各地的芋头还是很不相同,当岭南人在津津乐道芋头多么粉的时候,包邮区的人却在称赞他们的芋头多么地糯。这主要是芋头的品种不同所致,农学家把芋头分为大魁芋、多头芋和多子芋。

福鼎槟榔芋属于大魁芋,不同品种的芋头,口感上差别很大,这实际上是芋头淀粉含量、水的含量之间的差别。福鼎芋头淀粉含量高达25—26%,蛋白质8.5—9.1%,含水量64—66%,这在芋头中可称淀粉之王,所以特别粉。

2,芋头,历史悠久

中国是芋头的原产地之一,国人吃芋头,当然是历史悠久了。第一个记录“芋”的文献的是《诗经·小雅·斯干》,这是一首祝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在这首诗的第三章中出现了“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芋”字虽然出现了,这一段文字记载常被引用以证明周及以前就已经有了芋头,可惜的是,这里写的不是芋头,而是“宇”的通假字,“居住”的意思,这一章的大意是:“紧紧捆扎筑墙的木框架呀发出咯咯声,用力夯土呀通通响,宫室建成了避风雨,鸟鼠之患尽除去,君子在此能安居。”确实跟芋头没什么关系,但用“芋”字通“宇”,说明当时芋头已经比较普遍。《诗经》里出现了很多食物,“芋”好不容易露了个脸还说的不是芋头,原因只可能有一个:那时的芋头不好吃,所以不受待见。

第一次正儿八经写芋头的是战国时期的《管子・轻重甲篇》,当中写道:“春日倳耜,次日获麦,次日薄芋,次日树麻,次日绝菹。次日大雨且至,趣芸壅培。”这是管仲和齐桓公关于如何治国的对话,管仲劝齐桓公掌握好六个时机:春天的耕地时机,下一步的收麦时机,再其次的种芋时机,再下一次的种麻时机,以及之后的除草时机,最后是大雨季节将临、农田的锄草培土时机。抓好这六个时节发放农贷,老百姓就将被贷款吸引到齐国来了。这说明那个时候齐国已经普遍地种芋,而且和小麦、麻位列主要三大农产品,地位重要得很!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过芋头,不过叫它“蹲鸱(chī)”,说四川姓卓这一姓氏,原来是赵国人,从事冶铁致富,秦灭了赵国,要把富豪们迁到外地,其他人都怕迁太远,都争相贿赂官员希望就近安置,只有卓氏祖先不怕,按政府安排迁到邛州,因为他们认为“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鸱”是一种鸟,黑呼呼的芋头像一只鸟蹲在地上,所以叫“蹲鸱”,在这里,司马迁注意到芋头的最大功能——可以当粮食吃。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专门列了一章讲种芋,有意思得很。他说为什么叫“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之芋”,原来是人们见到芋头很大,发出了“吁”的惊叹,所以用这个惊叹词命名,他可不是瞎说,依据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

史上芋头的第一粉丝,我觉得非杜甫莫属,他在《赠别贺兰铦》中说“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用他喜欢的四川芋儿与贺兰铦思念的江南莼菜做对比,诉说别离的辛酸;在《南邻》中又说“先生锦里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当时住在成都沅花溪畔的杜甫,说他的邻居喜欢戴黑色方巾“南邻朱山人”,他的园子里,可以收获芋头和板栗,不算是穷人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位“南邻”,其实与杜甫差不多,只是因为自家园子有芋头和板栗,就让杜甫羡慕得不要不要我的。在《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说“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在《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中说“偶然存蔗芋,幸各对松筠。”对芋头的热爱,可见一斑。穷困一生的杜甫,王安石说他是“饿走半九州”,芋头好吃又顶饿,穷得叮当响的杜甫也只能这样选择了。

史上赞美芋头最卖力的则要数苏东坡了,他在《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中这样说芋头: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彼时的苏东坡,被贬海南,挨饿是常态,儿子苏过弄了点芋头做了个玉糁羹,苏东坡那种乐观主义又上来了,说这芋头香似龙涎色泽更洁白,味如牛乳却更清甜,北海的金齑鲙都没它好吃,虽是苦中作乐,却也聊以自慰。

3,芋头的吃法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中国人吃芋头至少有了二千多年,吃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没见有人生吃芋头的。

这是因为芋和其他白星海芋一样,都含有大量的草酸钙结晶护针,它们埋伏在蛋白质消化酶附近,当有动物破坏芋皮时,这些草酸钙结晶护针会刺破皮肤,尽管这种“刺破”你肉眼看不见。接着,芋头的蛋白质消化酶便攻击“伤口”,从而引发骚痒或剧疼,这就是我们给芋头去皮时手部发痒的原因。加热能使蛋白质消化酶失去活性,并溶化晶体,所以芋头只能加热了吃,如果给芋头削皮时手部发痒,在火上烤一烤也能杀死蛋白质消化酶,也就不痒了。这种对芋头毒性感受强弱对每个人并不一样,有的人很强烈,而有的人即使徒手刮芋皮也完全没有感觉。

古人吃芋,最常见的要数“煨”,挑拣不大的芋头,连泥带皮投入刚刚熄了的灶膛里,耐着性子慢悠悠“煨”,便是最简单有效的烹饪方法。南宋大诗人陆游绝对是“煨”芋专家,他在《闭户》里写道:“地炉枯叶夜煨芋,竹笕寒泉晨灌蔬。”又在《题慧老芋岩》中说:“煨芋当时话已新,如今拈出更精神。”还在《芋庵宗慧禅师真赞》中咏叹:“煨懒残芋,打涂毒鼓。舌本雷霆,毫端风雨。”

福建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讲了个牛粪煨芋头的故事,“昔懒残师正煨此牛粪火中,有召者,却之曰:尚无情绪收寒涕,那得工夫伴俗人。”因为要吃煨芋头,冻得流下的鼻涕尚且没来得及擦掉,哪里还有工夫来搭理那些俗人破事呢?他又为煨芋摘录了一首打油诗:“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有了煨芋头吃,比皇帝还舒服。

福建向来是芋头的产区,芋头的做法当然不止煨一种,林洪就讲了不少方法,“大者,裹以湿纸,用煮酒和糟涂其外,以糠皮火煨之。”虽然同样还是煨,但讲究多了,用湿纸包,还用煮过的酒和酒糟涂在外面,这肯定香很多!又说“小者,曝干入瓮,候寒月,用稻香盦熟,色香如栗。”这是焖芋头干;又引用临安赵两山的诗:“煮芋云生钵,烧茅雪上眉。”这是煮芋头,煮芋头时蒸气在锅上缭绕,就如云彩般,烧茅草时草灰沾到眉毛里,就如白雪一般,做饭的狼狈不堪,在诗人笔下倒成了诗情画意。

同样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的芋头菜,要数袁枚《随园食单》里的“芋羹”:

芋性柔腻,入荤入素俱可。或切碎作鸭羹,或煨肉,或同豆腐加酱水煨,徐兆璜明府家,选小芋子入嫩鸡煨汤,妙极!惜其制法未传。大抵只用作料,不用水。

这段文言文不难懂,文中提到的徐兆璜,就是袁枚的好朋友、时任江宁知府,徐知府家的芋羹,只用鸡汤不加水,味道想来应该不错。在这本书中,袁枚还提到芋头的另外两种做法,一是“芋粉团”:“磨芋粉晒干,和米粉用之。朝天宫道士制芋粉团,野鸡馅,极佳。”这是野鸡肉做馅,芋粉加米粉做皮的团子,应该也是美味。另一个人是“芋煨白菜”:“芋煨极烂,入白菜心,烹之,加酱水调和,家常菜之最佳者。惟白菜须新摘肥嫩者,色青则老,摘久则枯。”这个芋头煨白菜,家常得很,连肉都没有,只是用白菜和酱油的味道给芋头调味,这符合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煮芋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

4,师傅们如何做芋头

这一集节目组请来了淮扬菜大师侯新庆师傅、北京Mulu餐厅的马来西亚华裔Addison、北京曲廊院餐厅的主厨北京妞李展旭,他们用他们的理解做了几个菜。

侯新庆师傅做了两道菜,一个是“芋泥松叶蟹文思豆腐”:将福鼎槟榔芋蒸熟后加水打成芋泥,用猪油推炒芋泥,加盐和少许白糖入味,松叶蟹蒸熟后去壳取肉,再蒸热后摆在芋泥上面,文思豆腐用菠菜汁调好味后淋在松叶蟹上面,最后再洒上细小如沙的猪油渣,这是用满盘的温柔,表现福鼎槟榔芋细腻的一面。另一道菜是“福鼎槟榔芋黄鱼狮子头”:用福鼎相隔不远的宁德半野生大黄鱼,鱼肉切粒,鱼骨和边角料与鸡汤一起煮出清汤;大黄鱼粒与芋泥捏成狮子头,放进清汤里煮,最后放点盐和葱花调味即成。这是把淮扬菜的功夫与福建的食材结合,小小的改动,大大的创新。

西餐师傅李展旭做了一道法式甜品“福鼎槟榔芋泥挞”:将福鼎槟榔芋蒸熟后加水打成芋泥,用牛奶、奶油、咖啡粉和糖给芋泥调味,把芋泥放进挞圈后封口,放进烤箱烤出一个完整的芋泥挞,再放进冰箱冷冻降温。法式甜品的挞,酥脆中带着质感,与芋泥的丝滑形成口感上强烈的对比。李展旭师傅是用大刀阔斧的反差,如在钢丝上行走般展现福鼎槟榔芋的细腻。

Addison也是一位法餐师傅,但生长于华裔家庭的他,还原一下他儿时的味道,做了一道“福鼎槟榔芋头糕”:将槟榔芋头切块,和粘米粉、切碎的腊肠、五香粉、盐调味、炒制,然后放蒸笼里蒸熟,取出切件,依次在芋头糕上面叠上炒制的辣椒酱、甜椒粒、萝卜干粒、葱花和樱花虾,这是用粗旷和狂野的形式来表达福鼎槟榔芋的细腻。他又做了一道法式炒牛肉配芋丸:将牛肉在用马来西亚36种香料爆香过的油中反复淋至五成熟;将芋头蒸熟后和面粉、鸡蛋搅拌做成芋丸,先煮熟后再煎香;将当地的芥兰苗炒熟;牛肉、芋丸、芥兰苗三者摆盘后淋上炒牛肉的酱汁。这道菜,牛肉、芋丸、芥兰都成为表达马来西亚这个香料王国迷人风味的载体,这是Addison的另一种小时候的味道。

师傅们表现得很精彩,我只能剧透这么多,想了解更多细节,敬请留意节目播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