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大山深处,有一所畲族乡小学——水槎乡中心小学。2017年,25岁的肖惠文回到故乡,开始在这里担任音乐老师。 “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从一开始,肖惠文就不断探索如何为村里的孩子们上好音乐课,他决定把吹奏竹笛加入教学。选择竹笛,跟肖惠文的音乐经历有关,“我从小学开始学吹竹笛,学习了10年,我也因此在音乐上收获了更多乐趣。” 2020年秋季学期,肖惠文成立了竹笛班。肖惠文认为,音乐能够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充盈的内心,还能帮助孩子们敞开心扉,树立信心,“浸润在音乐的世界中,他们更容易感受爱、传递爱。”今年新学期,学校设置了竹笛制作教室和排练演奏教室,竹笛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笛声阵阵,随风飘扬在校园中、大山里,孩子们的心灵与音符一同律动,在音乐中感受、传承传统文化。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竹笛班的孩子们在上演奏课(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肖惠文带着竹笛班的孩子们在溪边吹奏(5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肖惠文给孩子们上竹笛课(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竹笛班的孩子们在上演奏课(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肖惠文教孩子们制作竹笛(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肖惠文教孩子们给竹笛打孔(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9月5日拍摄的大山深处的水槎乡中心小学(无人机照片)。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竹笛班的孩子们在操场上练习合奏(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肖惠文带着竹笛班的孩子们在竹林里吹奏(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肖惠文教孩子们制作竹笛(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水槎乡中心小学,肖惠文给孩子们上竹笛课(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