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周六福再次冲击IPO。
花朵财经原创
有人称周六福是“李鬼”,这是因为同处珠宝行业的周六福和同行业大名鼎鼎的周大福在名字上,实在太像了。
做了十几年的周六福,虽然不及近百年历史的周大福,不过,也有上市做强大的愿景,前年是中止IPO审查,去年是IPO没有通过。今年,又开始了冲刺上市之路。
3月4日,深圳证监局官网披露,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已接受中信建投的辅导,并于2021年2月25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
▲周大福和周六福
很多人分不清周大福和周六福。周大福,1929年,创办于香港。在1956年时,率先推出4个9的千足金,即纯度为99.99%的黄金饰品,一炮走红,并奠定了其在珠宝行业的江湖地位。
周六福的诞生则比较晚,2004年创立于深圳。不过创始人李氏兄弟,并不是珠宝行业科班出身,而是学的市场营销,所以,更懂得商业营销和借势。
周六福的名字,不仅容易让人联想到周大福,也会让人联想到另一个珠宝品牌,香港另一家珠宝行业的上市公司六福珠宝。
周六福的商业模式,从一开始就定位在靠山寨出位和大力发展加盟商模式,这也是擅长市场营销的李氏创始人所擅长的。
周六福的出生地在深圳。深圳罗湖区的水贝村,是全国最大的珠宝产业基地,从开采、加工、批发到零售,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创造了全国超过50%的珠宝交易额。这是产业聚合的地理优势。
大力发展加盟商,是快速抢占市场的方法。初期,周六福只收取极低的加盟费——首年2万元,到期续约不再收费,还向加盟商承诺:店铺亏损,费用由总公司承担。 此策略一出,周六福的门店数量在一年之内就突破100家,2008年,达到530家,2011年超过1000家,目前,已经突破3000家。
招股书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周六福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6.79亿元、22.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3.03亿元、4.13亿元。2020年上半年,周六福营收达8.35亿元,归母净利润1.72亿元。
自营店28家,加盟店3425家、利润超4亿,这个成绩单,看起来不错,这背后是商业的推手。截止2020年6月,公司销售人员有843人,设计人员只有12人,后者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有1.11%。
但围绕周六福的抄袭问题和商标侵权纠纷层出不穷。2017年到2019年,周六福先后被喜羊羊、葛优、香奈儿、卡地亚、大嘴猴等告上法庭,最终向各方赔偿损失共计超百万元。天眼查显示,周六福的司法风险为219条,其中涉及商标侵权类纠纷超60条。
在最早的宣传中,官网上虚构品牌历史,集团概况一栏写着“集团成立于十八世纪初”、以“香港知名品牌”露面,让消费者产生高端品牌进军内地市场的错觉。事实上,2016年11月10日,周六福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才正式开张,它的对面,正是周大福旗舰店。
过于重视商业和销售,忽视产品和技术,甚至在设计上,少有投入,让周六福的产品和品牌受到诟病。比如,网站上,可以百度到不少关于周六福多款珠宝首饰被查不合格;产品含金量不足等消息。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周六福是一家更重视营销的公司,而不是一家重视生产品质和品牌维护的公司。近几年,周六福的委外加工占比远高于自行生产加工占比,2019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是91.43%:8.57%。自营店28家,加盟商3425家,自营店的占比尚不足1%。
2009年,周六福的三家门店曾因涉嫌售卖含金量不足的项链等,被工商局检出不合格。公司很快回复,三家店铺中只有一家是加盟店,其他两家属于冒牌经营,与自己无关。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加盟店模式是双刃剑,虽然可以快速扩张,做大规模,但是产品质量却不容易把控。
数据显示,周六福报告期各期加盟模式收入分别为8.07亿元、13.23亿元、17.64亿元和4.9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45%、82.18%、82.00%和62.05%。
“过度依赖加盟模式之后若发生加盟商大规模地自主撤店停止经营或转换品牌、无法续约店铺租赁合同或联营合同等情形,而公司又无法对渠道的类型布局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则产品销售将面临增长放缓甚至下降的风险,公司的经营发展也会受到不利影响。”风险也是显示易见。
商业成功的基石是什么?只是规模的做大?是短期扩张的利益增长?还是以质量保障、持续技术投入得到用户认可的品牌与美誉度?是短期的快速增长还是可持续的增长?
上一次证监会因为对周六福在商标纠纷问题、加盟模式下的收入真实性存疑等方面投了否定票。这个问题,目前仍然无解,这一次,不知周六福能否顺利闯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