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瓦良格的乌克兰大船厂,也难免破产!

​NO.292 作者/海的那边

比如在瓦良格号的处理问题上,乌方认为要补库兹涅佐夫号被直接开走的亏,多次谈判坚持要求俄方支付全部造价,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完工部分即最多总价的32%,这样的立场让并不宽裕的俄方知难而退。

制图/傲慢的上校 漫画/听风者 配图/大尾巴熊

乌克兰著名的的黑海造船厂,又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座落在工业重镇尼古拉耶夫市河港南侧,由于瓦良格号的缘故,中国人对它并不陌生。

从1897年建成以来,这座船厂总共建造了各类舰船1000余艘。特别是冷战时期的基辅级载机巡洋舰、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有力支撑了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也使船厂享有了“红海军航母摇篮”的荣耀。从某种程度上说,改装自瓦良格号的中国海军辽宁舰也是这种辉煌的延续。

辽宁舰

图源.shutterstock

不过,2018年7月3日,这座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造船厂,却被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经济法庭裁定破产,并启动了解散程序。

图源.shutterstock

拥有数以万计造船人才和雄厚技术积淀的现代化大企业,在脱离苏联,告别计划经济体制,完成90.25%的国有股份私有化后,却苦涩地经历了挣扎、衰败,倒下的辛酸历程,令人叹息,显然其中的原因是复杂且值得细细探究的。

国运渐衰厂运难兴

冷战时期,苏联有实力的造船厂可谓群星璀璨,这其中,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并非规模最大,但在大型水面舰艇制造领域,它是最具竞争力且成果最丰的一个。从1960年代起,该船厂先后承担了苏军四型共九艘航母的建造任务,做到平均每三年就有一艘下水。技术领域也是辉光日新,超声波探伤、巨型龙门吊、总段建造法、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新技术装备和工艺的应用领先全苏甚至整个欧洲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还设立有自己的造船学院和研究所,可谓人才济济,巧匠云集;而以诺先科、坚科维奇、马卡洛夫、瓦列里为代表的领导和专家层,又拥有何等的才干和进取心,在尊重知识的氛围中,他们甚至能以自身的专业意见影响最高部长会议的决策。

时任船厂设计部主任的瓦列里·巴比奇

参建了苏联所有航母,他已迁居并供职于中国

图源.shutterstock

然而,在苏联消失后,这一切要素保留的必要性都不复存在了。

解体后的乌克兰虽继承有苏联四分之一的造船业力量,并名义上拥有了向广阔国际市场自由拓展的机遇。但对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而言,其直接服务对象从强大的联盟变成了一个中等国家,它无力保留也根本不需要如此强悍的造舰能力。而民用产品的转型和研发又需要政府的持续财政输血,这对捉襟见肘的乌政府来说不啻为沉重而奢侈的负担。

从1992年来乌克兰GDP总量变迁,我们可以看出

自脱离苏联以来,乌克兰经济长期处于波折状态

上世纪80年代是船厂的巅峰时代,图为瓦良格号

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1989年同框照

当然,同样在痛苦中挣扎的还有乌克兰3000多家国防军工单位和近200万雇员,这其中不乏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马达西奇公司、南方机械制造厂这些著名的企业和它们名下高超的大脑和双手。

900吨起重机下已难觅巨舰身影

图源.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动荡的国内局势,持续恶化的乌俄关系让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从俄罗斯获取关键零部件的难度增加,使其很难从国际上顺利地获取利润丰厚的外销订单,而回血能力更好的俄罗斯造船业显然抓住了更多的机遇,现代级驱逐舰,塔尔瓦级护卫舰,戈尔什科夫号航母改装等大军售合同,在萧条的岁月里足以支撑其舰船从业者们度日无忧。

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掐灭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最后一丝生机

图源.新华军网

除了自身的衰落,俄罗斯的竞争,西方对残存昔日北极熊爪牙的乌克兰也并不放心,向西看的乌克兰人以虔诚的心态寻求援助,然而他们等到的不是昔日允诺的贷款和订单,而是冷眼,监视,甚至是算计。

有传闻称,1991年,美国联合挪威,假借建设六艘油轮并以应急交货的名义,诱逼厂方将未完工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拆卸变卖,以腾空900吨起重机下硕大的0号船台,结果,一厢情愿照办的乌克兰人被西方仅仅以数百万美元合同违约金就除却了大洋上的后患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

不过,即便这艘超级战舰没被拆掉,它的命运无外乎是锈迹斑斑地躺在河湾里,或是改装后升上其他国家的军旗驶向大洋,它再雄伟,再具杀伤力,孱弱的乌克兰及其海军恐怕也无法通过拥有它来恢复昔日的荣光吧!

精英阶层集体失败

失去了铁饭碗,为了生存,解体后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从现实需求和感情出发,乌军方也一直想办法扶持和挽救这个具有战略价值的船厂。

毕竟海军大大小小的舰艇还要靠它

图源.新华网

实际上,在解体十年后,包括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在内的整个乌克兰造船业进入了一个虽然债台高筑,但能够勉强维持的时期,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船厂获得了数量可观的中小型船舶订单,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稳定。

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还是最终走向破产歇业,无奈的承受了资产清算,偿债的凄惨命运。

细究起来,一切归零其实并不是它的必然结局,它的失败更多与乌克兰精英层的一些错误政策和运作失当有很大直接关系。

比如,1999年乌克兰政府制定的《国家扶持造船工业办法》等一系列造修船免税政策规定,对于恢复大伤元气的造船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2010年起,这些政策却又不再延续,勉强度日的尼古拉耶夫船厂立即感到很大的运营压力。据统计,失去免税的利好后,该船厂的造船成本上升了25%,因此,虎头蛇尾般的产业政策成为致其衰败的一个重要诱发性因素。

频繁更替的乌克兰政府导致其政策多变,让企业看不到希望

图源.shutterstock

乌克兰高层对俄罗斯的态度也严重影响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生存。俄罗斯一直是乌克兰舰船行业的重要客户和零部件来源,但乌政府在反俄氛围的影响下,很多时候难以做到对国家利益的周全考量。比如在瓦良格号的处理问题上,乌方认为要补库兹涅佐夫号被直接开走的亏,多次谈判坚持要求俄方支付全部造价,而不是俄方认为的未完工部分即最多总价的32%,这样的立场让并不宽裕的俄方知难而退。导致厂方既得不到急需的资金,也无法合理地利用瓦良格号已建成的宝贵船体资源。

2016年,心情复杂的俄罗斯海军司令访问辽宁舰

图源.人民网

而最后,在最终更为直接的由债权人发起的破产诉讼上,乌政府的消极态度和部门对立立场对船厂的破坏性影响达到了极致。

2015年起,由于面临严重生存困境,为恢复偿付能力,厂方联合债权人发起一项挽救性恢复计划,在该计划中,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将分拆出一家新企业,并将自身所有权利和义务逐步转让给后者,通过接受政府支持和变卖非关键财产来延续债务义务,并求得自身的保全。

这一计划得到了乌国防部的强烈支持,后者认为这对国家利益是必要的,因为一旦计划失败,债权人委员会可向法院提出动议,要求停止周转并启动破产清算程序,这对乌克兰的舰船制造业无疑又是一次严重打击。而同期价值10亿美元的乌国产58250型护卫舰项目,则正好为这一恢复计划提供了绝佳机遇。

然而,令人咋舌的是,到了2016年,应乌克兰总检察长尤里·卢森科的要求,地方法院却以2003-2012年船厂未履行调查框架下的投资义务为由,将其财产全部扣押,直接断绝了新公司继续分拆出去的商业操作。而资产冻结后,厂方也无法通过执行国防合同和出售非关键资产来增强偿债能力。据统计,因为这一强制扣押,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至少直接损失了15亿乌克兰格里夫纳(约合3.45亿元人民币)。

时任总检察长尤里·卢森科

图源.shutterstock

更耐人寻味的是破产的日期,因为这一恢复计划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7月1日,而法院7月3日的正式判决显然来得太紧迫了。

那么,为什么法院、检方和债权人会不顾乌国家重大利益,执意对国宝级企业采取这样的破坏性立场呢?在庭审中,调查员和检察官公开表示,“检方的主要任务是借助这次刑事起诉,来启动船厂的重新私有化进程”,“必须强调的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优质资产引起了众多私人投资者的兴趣”…仅凭这些不难发现,将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彻底迅速地私有化正是乌克兰部分精英的意图

当然,总检察长本人就具有强大的西方支持背景,此人是当年乌克兰橙色革命的重要参与者,在其任乌内务部长期间,曾遭多项指控而被捕入狱,导致欧美集体对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发起强烈谴责,因此,很难说其扣押船厂资产的决定没有受到西方的影响。

橙色革命,又译栗子花革命,是指2004年至

2005年围绕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过程中由于严重贪

污、影响选民和直接进行选举舞弊所导致的在

乌克兰全国所发生的一系列抗议和政治事件

图源.shutterstock

由此可见,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破产的背后还牵涉到乌国内复杂的政治势力博弈和地缘角力。相比之下,近年来俄罗斯造船厂身处的政治环境真得是要好得多了。

转型不顺加速衰落

历经周折,到2018年,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经衰落到全年销售额不足6.1亿格力夫纳(约合人民币1.26亿元)的境地了。

目前,这座船厂被收归于乌克兰重要实业企业SMG集团门下,而这一集团目前由乌克兰亿万富豪瓦季姆•诺文斯基掌控。可以说,昔日的航母摇篮已成为一家私人公司的分支产业了。

身价19亿美元的瓦季姆•诺文斯基是船厂现在的掌控者

图源.shutterstock

总的来说,解体后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是不幸的,糟糕的大环境给其生存带来很大的挑战。而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它的漫漫转型之路也走得并不成功。

首先是其设计能力和配套产业体系的支撑始终不足,这一点决定了船厂难以对自身产品链进行改进。尽管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有自己的设计中心,但要想恢复之前的大吨位军舰制造能力肯定是不可行的,因为它远远不具备俄罗斯涅瓦(涅夫斯卡耶)设计局的水平,而正是后者在冷战时期设计出苏联各型航母并将方案交付该厂建造。

乌克兰薄弱的配套产业能力也难以保证其在军舰制造领域分一杯羹,以58250型护卫舰为例,这型2500吨的军舰由尼古拉耶夫船舶设计研究中心设计,其吨位并不大,但装备构成却十分复杂,意大利的主炮、鱼雷系统、直升机、螺旋桨,法国的指挥控制系统,美国的发动机……,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甚至乌克兰能做的主要是组装和船体制造部分,这意味着厂方很难取得足够的利润,来用好政府抛出的这根救命稻草。

58250级护卫舰首舰从2011开始建造,至今只完成45%

图源.shutterstock

而客观上看,解体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进入的民用造船领域竞争也太过激烈。近年来,其主打产品一直以中小型油轮,散货船,滚装船为主,或者是提供修船改装服务,客户主要是欧洲国家。

资金的匮乏使得该厂很难承担如LNG船货物围护系统之类专利的高昂费用,使其也不具备LNG运输船或是大型邮轮等高附加值船舶的建造实力。而据统计,仅仅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就有23家船厂拥有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相近的实力,后者在如此残酷的竞争面前是很难过上宽裕的日子的。

中小型船舶目前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主打产品

图源.shutterstock

另一方面,船厂的自身产业发展路线也存在问题,受苏联时代的影响,也出于对员工的保护,解体后的船厂过于追求保留企业的规模,在乌政府对造船企业短期免税政策的刺激下,船厂还增辖了“子午线”造船厂、黑海机械制造厂、“霓虹”绝缘油漆粉刷厂、黑海家具厂、黑海建筑安装公司等子公司,员工数量甚至在2004年时达到40000人,比苏联时期还要多50%,相比之下,年销售额连续多年保持百亿美元规模的韩国大宇造船厂只有1.3万名员工,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显然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979年驰骋大洋的基辅级航母二号舰明斯克号,

几经辗转现成为江苏南通明斯克航母公园的旅游主题

图源.shutterstock

总的来说,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破产的根本原因还是落后了,它的思想理念、产业能力和创新水平都已落后于时代,而它复兴的日期恐怕也遥遥无期,因为马卡洛夫厂长需要的那个伟大国家也永远不存在了。或许,它真的别无选择,还将继续这样消无声息的沉沦下去,但厚重的历史依然会给它和它的缔造者们骄傲和荣耀。

参考资料 l "瓦良格"号诞生地黑海造船厂. 明空;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兴衰启示录 . 曾梓煌 慕佩洲 张石水;乌克兰:军工帝国的衰败 . 张晓东;关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破产及开启解散程序的声明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