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日,怀着对瓷都的向往,e飞蚁探访景德镇皇窑,追溯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制瓷工艺。在这里,宋、元、明、清、民国制瓷作坊依序展开,当朝的场景,当朝的服饰,当朝的技艺,当朝的制作,是72道制瓷工序高度浓缩的真实再现,你将亲眼目睹从泥变瓷的神奇过程,尽享陶瓷文化大餐。
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瓷都景德镇皇窑,有着一颗匠人对瓷器执着与坚持的心,我想,这里的灵魂应该是青色的。皇窑的瓷器,它是温润的玉,是晶莹的冰,它更是山水之间永恒的翡翠了。
图|于君辉
千百年来,景德镇以瓷立镇,城围瓷砖,这安身立命的专注,让一座城与一项艺术在传奇中发酵,瓷音水榭、明代葫芦窑、宋代龙窑、玉善堂、风火仙师庙、清代镇窑。
皇窑地处景德镇陶瓷发祥地南河之滨的唐至元代窑址群中。景区占地210多亩。鸟瞰皇窑,气势恢宏,仿佛“山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
这里,宋、元、明、清、民国制瓷作坊依序展开,当朝的场景,当朝的服饰,当朝的技艺,当朝的制作,是72道制瓷工序高度浓缩的真实再现,你将亲眼目睹从泥变瓷的神奇过程,尽享陶瓷文化大餐。
进入皇窑殿,皇窑精品,名家神品,古瓷古艺,古风古韵,保真保值,物美价廉,应有尽有。
美丽的皇窑湖,绿树婆娑,楼台亭榭,阿娜多姿。湖中戏台天天上演古镇故事、瓷都歌舞、风情瓷乐。
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古陶瓷标本馆、古玩艺术品商店,以及督陶仙师唐英祠,藏品丰富,瓷魂动人。在这里,你可以充分领略千年瓷都的迷人瓷韵。
手工制瓷是时间慢熬的产物,它凝聚着手工艺人的智慧与心血。所谓:“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那些形态万千,或精致或拙朴的手工陶瓷,无不是艺术家和手工匠人的创意与经验集成之器,充满了手作之美。
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镇由此成为"五方杂处"、有"十八省码头"之称的陶瓷大都会。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2、利坯:即"修坯"。它是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3、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4、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
5、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
宋代制瓷工艺
北宋早期,景德镇烧造青白瓷还处于摸索阶段,出产青白瓷胎质粗糙、疏松,釉料含有较多杂质,釉色偶有泛黄,釉层稀薄,釉面遍布细小纹片。北宋中晚期, 景德镇产青白瓷胎质细密、胎壁轻薄,釉色白中闪青,釉质如玉,釉面晶莹剔透。
北宋早期青白瓷多没有装饰,因为是手工拉坯,所以瓷器多有旋纹,略显朴素。北宋中晚期景德镇青白瓷主要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并伴有印花逐 渐流行的 趋势;纹饰上多以花卉为主,有牡丹、菊花等,手法简练,技巧成熟。
元代制瓷工艺
元代制瓷业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元代中晚期景德镇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
明代制瓷工艺
明代是大量使用瓷制礼器的朝代,以儒学为本的礼制思想不断得到强化是主要原因。明太祖朱元璋在天下初定之时,曾告谕礼部尚书牛谅:“礼者,国之防范,人道之纪纲。朝廷所当先务,不可一日无也……在诸多的祭祀活动中,明朝对瓷制礼器的用色、数量、形制、纹饰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景德镇的青花器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期。无论是官窑或民窑的生产都达到了高峰。官窑青花瓷的生产不惜工本,制作讲究,从造型到纹饰都显得十分精美。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明初特别是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以花色浓艳的进口料“苏泥勃青”为主;从成化到正德的明代中期,则以发色淡雅幽蓝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嘉靖后以发色蓝中泛紫蓝的“回青料”为主。
清代制瓷工艺
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在整个清代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依然是景德镇的官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