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老字号,历来是城市亮丽的名片。这次去台湾参访,有机会实地了解上海老字号“小花园”在宝岛的发展,令我大开眼界。
从台北捷运西门站6号口出站后,峨嵋街上一间不起眼的店面引起我的兴趣。白底红字的木质招牌上刻着“小花园女鞋公司”7个繁体大字。明亮的大橱窗内,摆放着一双双簇新的绣花女鞋。步入店内,绣花鞋漂亮的鞋面上精心绣缀的牡丹、凤凰、菊花、梅花争奇斗艳,艳红、绛紫、翠绿或鲜黄,把店堂点缀得如同店名“小花园”一般花团锦簇。
1936年,小花园绣鞋店在上海创立,后迁至台北。面对我这位上海来客,年过七旬的“小花园”第三代传人陈弘宜十分高兴。谈起本公司屹立不倒的秘诀,他用两句话吐露真谛——“限量发行,让顾客永远有新鲜感。”
真正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所谓“限量发行”,擅长念“鞋经”的陈弘宜将现代与传统绣花鞋做了比对,后者因为缠足缘故,两脚大小不一,必须一只只脚测量,一双双鞋做,相当费工夫。由于价格高,只有富人家的女性才穿得起。现代绣花鞋虽不用费力量脚定制,但由于绣花仍须手工,不能像其他鞋子可用机器生产,因此数量依然不多。
谈及“新鲜感”,陈弘宜坦陈公司的设计团队能将传统融入新潮。为了抓住商圈年轻消费者的心,以及应对时尚潮流推陈出新,陈弘宜仍不时翻阅流行杂志,四处走动观摩,激发创意。他说店内以丹宁布(粗斜纹布)做成的绣花鞋,还有绒布面娃娃鞋,都是他观察市场后的改良款,深受年轻人喜爱。与传统绣花鞋最大的不同,就是牛仔布和绒布必须以机制刺绣,绣线也改用棉线。
据陈弘宜的观察,光顾“小花园”的客户从18岁到80岁都有,大致可分成四类:年纪大又有复古情怀的外省老太太;过去穿木屐,没有机会试过绣花鞋的本省老太太;赶时髦、追新潮的年轻女性;慕名前来的日本观光客。
如果绣鞋一成不变,就算制作得再精美、手工再好也不能长久维持。现在的“小花园”店内,除了可以看到祖父辈、父辈留下来的传统绣花鞋和室内拖鞋式样外,改良型的绣鞋也比比皆是。“你看,这双鞋就是我设计的”,陈弘宜指着一双户外可穿的绣花拖鞋说,“此鞋保留精美的绣花鞋面,中底和鞋里改以皮面,再配上塑料鞋底,美观舒适耐穿”。陈氏绣鞋的鞋头也花样百出,把时下流行的方头、尖头等一一纳入,再配上平底、高跟、细跟的各种搭配,让“小花园”的绣花鞋充满流行、时尚的新味。而最让陈弘宜得意的是,橱窗里陈列的一双被称为“大红娇”的绣花鞋堪称“镇店杰作”。红绒鞋面上,龙与凤翩翩起舞。它与新婚礼服巧配,开拓出一片吸人眼球的崭新天地。
陈弘宜告诉我,他会根据市场不同需求设计不同鞋面的绣花图案,再交由老师傅飞针走线。一般一种图案只做10双鞋。只有预计销售趋势特好的鞋样,才大胆预做20来双。限量发行,花色独特,是“小花园”立足台北、面向全台的精髓所在。仅20多双新颖款式销售完后即断供,顾客完全不必担心自己所穿的绣花鞋会满街皆是。
还有就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价格。与一般皮鞋、球鞋、布鞋最大的不同是,绣花鞋不太耐穿,常穿的寿命仅两三个月,为此成本与定价都不能太高。现今“小花园”传统绣花鞋均价为500新台币(1元人民币约合4.51元新台币),最贵的也不超过1200元,相当于流行鞋款一半不到的价钱,非常实在。
走过70多年历程的“小花园”,一度也曾跌入谷底。店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绣花鞋,鞋面上一朵朵牡丹、菊花,一只只凤凰、飞龙也都存放在仓库里,呆了好些年。有趣的是,卖不出去的滞销鞋款或试穿变形的鞋都由陈弘宜的太太接收。陈太太还笑说应尽量多挑些大尺码的鞋供客人试穿。因为太太脚大,只要鞋一显旧了,她就可以换穿。
在陈弘宜接手“小花园”20年后,台湾吹起复古风。绣花鞋变成复古的代表经典,流行时装、牛仔裤配上绣花鞋,更能展现出女人细致与温柔的风姿。“小花园”的新款一上架很快就售罄。但一向随性自在的陈弘宜并没有乐昏头,还是按老规矩营业,正午12时开店,18时准时打烊。每天店还没开门,急欲购鞋的顾客就已排成了长龙。傍晚时分,还有不少鞋迷央求老板晚点关门。
(作者系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