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妈妈吗?“我的”妈妈在哪里?为什么我不能跟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这三句话,出自一个四岁小男孩之口。
说话的男孩经常和我儿子一起玩,他叫子轩。他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喜欢出门玩,白天除了吃饭睡觉在家,其他时间都在公园里和老伙伴们一起玩,每天带着他的就只有奶奶一个人。
一次,我们一起去家附近的小公园里玩耍,两个孩子玩的很开心,回来的路上,走到要分开的地方,我带着儿子回家,男孩的奶奶带着男孩准备回去,男孩有些闹脾气,不高兴的冲奶奶大喊:“为什么明明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跟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
奶奶听了,缓了缓劲,轻叹一声,耐心的对孩子说:“爸爸和妈妈工作忙,再过两天,到了周末爸爸就会来接你了。”孩子半天没有出声,最后奶奶牵着他的手回家了。
奶奶停顿了半天,带着一脸的疲惫和无奈。但她从来不抱怨,也很健谈,在后来的聊天中,我才知道,眼前这个孙子,从满月后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一直住在奶奶家,每个周末见父母一次。遇上爸爸加班忙的时候,可能就是两周见一次,小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懂,奶奶带着他出去玩,看到别的孩子是爸爸妈妈陪,天真的子轩因为不常见妈妈,就忘记了妈妈的样子,会问奶奶:“你是我的妈妈吗?我的妈妈在哪里?”
据奶奶讲述,儿子和媳妇就住在附近,他们都要工作,照顾孙子的重担就落到老人的肩上,无论是从工作还是从家庭条件上看,她们家经济上没问题,媳妇工作也在家附近,时间上完全有机会照顾孩子,至于媳妇为什么不愿意每天回来看一眼孩子,其中的原因外人不得而知。
但是孩子出生了,父母就有责任和义务抚养他长大,孩子心里渴望父母的爱和陪伴,他不懂大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相隔一条马路,却犹如千万里远,在孩子的幼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是建立正确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无法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将来长大成人,会影响他的感情甚至婚姻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男孩在感情中想要寻找能给他母爱感觉的女生,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感情是几乎不存在的,两个人是平等独立的主体,没有女生愿意像个妈妈一样付出。而在童年缺乏父爱的女孩,在成人后的感情需求会偏向于温暖,呵护,有领导魅力的男生,实则还是内心里缺乏父爱,在寻求父爱的依恋。在感情和婚姻中,无论哪一方,把亲密关系与亲情的依恋关系弄混了,当你开始期待另一方像父母一样付出时,婚姻就会面临危机。
所以年轻的父母,无论你们工作多忙,如果可以,就少参加一次聚会,早点回家,陪孩子吃顿晚饭;如果可以,少逛一次街,陪孩子玩半天;如果可以,少一点个人享受,每天回趟家见孩子一面。不管奶奶把孩子照顾得多好,但她终究不是妈妈,祖孙爱弥补不了孩子想要的父母爱。
子轩是幸运的,虽然不能每天看到爸爸妈妈,但奶奶很用心的照顾着他,爱着他,大人之间有矛盾隔阂,她也努力朝着积极正向的方面塑造父母的形象。相比子轩,邻居大宝就没这么幸运,大宝的爸爸属于晚婚晚育,大宝的奶奶好不容易盼来了孙子,对孙子疼爱有加,孩子一哭,妈妈刚起身,奶奶就冲上前去哄;周末孩子要跟妈妈一起出去玩,奶奶赶紧拦下,明面上说让妈妈好好休息,嘴上却对孩子说:“大宝呀,跟奶奶一起出去有零食吃,跟妈妈一起出去没得吃哦。”吃饭的时候,妈妈教大宝自己练习吃,奶奶见状,放下自己的碗,就开始喂大宝吃饭……
奶奶喜欢孙子,爱他,却以妈妈的身份包揽了一切,让大宝的妈妈苦恼不已。其实在这里面,奶奶是辛苦的,但她愿意付出,可是事实上,不管她愿意怎么付出,她都越界了,大宝有自己的妈妈,母亲就是母亲,母亲能给孩子的爱是奶奶代替不了的。我们每个人都爱孩子,身份不同,界线不一,守住边界,尊重各自对孩子的爱才是真的爱孩子。
不管是因为家庭矛盾,还是因为边界问题,以妈妈的身份去照顾孩子,或者无奈在孩子的幼年充当着妈妈的角色抚养孩子,都要真心的用心的去“看见”孩子,多听一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他心里想要什么?
忙于工作的年轻父母们,无论穷养还是富养,其实孩子最想要的无非是父母的陪伴和爱。
生活所迫,为了生存我们确实需要舍弃一些东西,去挣钱活下去;可是如果你有选择的余地,只不过带着孩子会累一些、艰辛一些,但生活能过下去,就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能看见爸爸妈妈。
在孩子的幼年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你在忙着挣钱;孩子长大了,你变老了,你需要常伴的时候,孩子在忙着工作,我们真正能和孩子相处在一起,互相陪伴的岁月就只有这几年童年时光,珍惜眼下,珍惜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