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西安蝴蝶手表厂,是怎样从辉煌走向荒凉【之二】

西安蝴蝶手表厂,是怎样从辉煌走向荒凉

随笔:西安蝴蝶手表厂,是怎样从辉煌走向荒凉【之二】

长安 魏渊平

2、瑞士访问见闻

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的手表行业组织了这次瑞士访问。

在国内的时候,西安和上海、北京、天津的手表制造工艺算是第一流的水平,1970~1981年,在全国手表行业12次质量考核评比中,蝴蝶表厂曾8次名列前三名,7次获得走时第一名。

这次出国,我们参观了瑞士的电子表生产线、多工位铣床、主机厂、自动机床厂及钟表展览馆,也了解到了瑞士面对市场形势和钟表行业发展的看法,说实话和国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瑞士人干活特别严谨,整个机械加工的工序流程一丝不差,当时我们在外面参观,瑞士的工人都在低头干活,并不受影响。要是在国内可不一样,都站在里头看。而且,瑞士人到点就下班,5点一到把东西搁好,开车就回家,没有像在国内,下班时间再多干点,走得越晚越好。瑞士人礼拜六礼拜天商店也不开门。

当然最重要还是整个手表行业发展模式上的差别。国内的手表行业大都是全能厂,大而全,比如西安要造手表,有专门的表壳厂造表壳,专门的钟表机床厂来造设备,连扫地的都配套,所有的东西都是齐全的。

但瑞士不一样,瑞士的许多工厂配备的人员并不多,他们都是只把握住关键的那几步,轴承是瑞典的,液压件是美国的,很强调专业分工,基本没有大而全的全能企业,更没有办社会的企业。当时瑞士的电子表厂,线路板不是一片一片的,而是已经像电影胶片一样,效率非常高。我们在瑞士就看到了新研发出来的三代电子表“斯沃琪”,瑞士人送了我们一人一块“斯沃琪”(SWATCH)的样机,我那块表走得还挺准。

瑞士号称“钟表王国”,机械表特别厉害,但许多人不知道电子表的鼻祖也是瑞士人。瑞士人最早研发出电子表,但没有看重它的潜力,过高地判断了电子元器件的难度,就还是继续做机械表,他们的老师傅水平都很高。结果电子表技术被日本引进过去继续研发,慢慢地降低石英电子和微调电容的成本,当时手表就是个计时的工具,电子表的精度高于机械表,这整个就把瑞士打垮了。我们去的时候,电子表在国际上大概能占到三分之一的份额吧。面对这种情况,瑞士财团举全国之力扶持电子表发展,通过三代电子表“斯沃琪”抵挡住了日本的攻势。但瑞士人一直没有丢掉机械表,所以最后日本的电子表虽然从量上打败了瑞士,但瑞士的机械表价值一直很高,这就是它的工艺水平支撑着。反观我们,哪个也没学成,电子表没学成,机械表也没做到最高档。

3、机械表与电子表之争波及国内

现在回过头来看,国内的机械表厂当时已经发展上百家,现在整建制保留且依然在生产只有天津手表厂,为什么这么快全不行了?这当中有许多原因。盲目发展是一方面原因,电子表的冲击是另一个很大的原因。了解了国际上的情况,再来了解下国内的。

电子表的出现对机械表市场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当时,电子表的优势很明显,走时精度高、机芯尺寸小,便于变换各种花色款式,这些都是机械表无法比拟的。机械表还有个特点,就是表壳要随机芯走,能够研发的款式和花色相对有限。深圳那时候已经有很多组装厂,是从香港直接进口的电子表机芯,由日本生产的2035型号电子机芯,当时一块电表挂牌价只要6块钱,市场也就20块钱不到。大大小小的组装厂,弄10来个装配工人,把表壳表针表带一扣,一天加加班七八百的量就上去了,而且不费什么成本,租一间屋子,弄几张桌子。像国营的机械手表厂,从头到尾建一个表厂,人、设备、厂房都要花钱,一只手表除发条、游丝、宝石轴承,连一个螺丝都是自己生产的,成本上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而且当时机械表的税还是43%,电子表的税只有14%,当时有一个人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给深圳特区特殊的政策,深圳电子表组装厂在成本低廉的情况下,同时享受三来一补、免二减三的优惠政策,这是当时像蝴蝶表厂这样的国营手表厂是无法比拟的。当时的要求是电子表要70%内销,30%外销。但是几乎所有的表厂都愿意卖给国内,比如一只飞亚达电子表国内卖到198块钱,国外卖得很便宜。为了抵挡电子表的冲击,当时轻工部组织在北京建立前门器件厂,专门生产电子元器件,北京、天津也分别建立了电子手表厂,但这时候再去重新研发电子表,已经落后太多了。日本人把步进马达微调电容加上钱赚够了,我们再拿用别人的机芯装好的表去竞争,已经不太可能了。其实60年代的时候,国内和日本的电子水平是不相上下的,改革开放之初思想混乱,这一耽误,落后日本20多年。技术的发展是要靠踏踏实实去干的,这些技术上的差异,凭借个人在当时是改变不了的。

蝴蝶表厂甚至也买来电子机心组装成新款电子表,但是作为核心器件的机心从别人手中购买,基本相当于是将定价权拱手相让。成本十分低廉,机械手表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低端市场被日本电子表吞噬,高端市场有瑞士的机械表阻截,国内的机械表厂面临重新洗牌。而在这种情况下,西安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蝴蝶表的仿冒品,更因管理不善、投资失利导致回款慢,不良资产积压,加上40%的利税……1992年以后,西安蝴蝶手表厂颓势逐渐明显,1999年蝴蝶表厂停产,三年后的2002清算破产。

当年动员上海的老师傅来西安,那些人拖家带口100多户,机修、理化、装配、自动各个车间,还都是主要领导和技术骨干来支援的,他们连煤球都运来了,挺不容易的。按当时三线建设的要求,在长安区(当时为长安县)选址,但现在来看,由于地处农村,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当时专门有一路从西安南门外开往西安蝴蝶手表厂的专线车15路。但无法利用城市可提供的道路、水、暖、电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一切都要动手自己建设,全厂800人为后勤辅助人员,邮局、电影院、小卖部、女职工哺乳室一应俱全,有的老职工开玩笑地说“当时,咱蝴蝶表厂除了没有火葬场,啥都不缺”,这些也间接成为蝴蝶表厂转型的桎梏。在电子表的冲击下,各地手表厂只能转型自救,蝴蝶手表厂跟西光厂合作生产了“华山AE-2”型135快门,快门也是计时器件,加工精度略低于钟表加工精度,所以后来用表厂退役的闲置设备成立了快门车间。钟表机床厂成功开发了卷烟机和接咀机,开始介入烟草行业。表壳厂转型“新希望”饲料,利用自热资源生产“涟漪”纯净水,生产了台式轻印刷机。现在又成了车管所的长安一部分,宝石轴承厂的转型最成功,二期新建楼跨行业开发了“太阳牌锅巴”现在还在。

随着时代发展,连同蝴蝶表厂在内的钟表行业,还有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因为政策原因、市场原因、内部原因等等问题,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代人的青春和企业的辉煌也随风而去。

静虚村人2021年10月25日查阅有关资料闲写随笔

作者简介:魏渊平,字 文渊,号 静虚村人,网名 閑雲禪月。西安市长安区某中学教师, 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光摄影俱乐部会员,自由撰稿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