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主席曾经对家庭教育做出专门论述,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门谈家庭教育,主要是立足于家庭建设、家教和家风对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基,既是子女成长和家庭幸福的根本问题,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懂得家教,并和学校与社会联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把宝贝儿女培养成人才。
一些教育家感叹:父母是在孩子成长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角色竟然没有经过培训、没有“父母合格证”就可以担任,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大缺陷!
一
戒除习惯性思维,要高度重视家教的特殊作用
在生活中许多人存在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跟着感觉走”,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感觉在不少情况下可能是错误的,比如感觉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而科学的事实是地球围绕太阳转。
在教育孩子与人交往方面中有的人感觉是“应该不让孩子吃亏才对”,而事实是小时候习惯吃点亏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才(类似于“舍与得”的关系)。
有些认识从局部看可能是正确的,但整体来看可能可能是错的;有的认识从短期来看可能是正确的,从长期来看可能是错误的。
比如“棍棒下面出孝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只要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了”“孩子交给学校我就可以不(少)操心了”等等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从历史和现实看,有的家庭和家族长盛不衰,比如说著名的钱学森家族人才辈出。出了10位院士、4位国学大师和5个副国级领导人。
不是因为他们的“命好”和个体特别聪明,研究表明:钱家都是五代时期吴越国钱鏐的后代,《钱氏家训》有两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大意是说:我们钱家人不要谋一人一家私利,要为天下人谋利。
钱家名人大都有比较高远的精神境界,从小发奋读书,与其家训有密切关系。这样的事实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大量存在。
而在历史和现实中,“富不过三代”的例子也大量存在,而且有些家庭一代人也富不了。
父母辛苦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因为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个不孝之子就使一个“大户人家”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
大量家族兴衰史的历史证明:好的家风和传承是一个家庭和谐和兴旺的基本条件,也是子女成长的基础。而不幸的家庭和家族往往与没有好家风,不重视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
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
二
戒除“交给学校”心理,要建好家庭的“情商大本营”
有些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
所以,孩子的成败主要是学校的责任,这就大错特错了。
研究表明:优秀的人才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优质的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体。
根据对清华北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表明:95.3%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和谐;87.5%的学生认为父母在人格和品性等因素方面对他们成功考取名校作用非常大;67.8%的学生家庭是典型的学习性家庭,家庭成员都在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
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优秀人才的关键性因素。
很多人都知道人才学研究的一个结论: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 80%取决于别的因素,其中主要是情商。
情商即情绪智力,是人的核心智能之一。
而情商的获得主要依靠家庭,学校教育只能在孩子早期形成的情商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添砖加瓦”。
一些“高能老师”能够对学生的情商产生重要乃至重大的影响,但同样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情商的基础是正常亲密的亲情,曾有人对一些学校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竟然有85%左右的学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天下哪有不爱子女的父母,这说明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充分的表达,不懂得爱孩子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及时和恰当地进行亲情的表达和沟通非常重要。
不仅要关心儿女的物质需要,更要关心其情感的需要和心灵的成长,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家长也不懂什么是“情商教育”。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爱劳动、责任感和良知以及和谐的夫妻关系等都是形成孩子情商的重要条件。
一些文盲半文盲父母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或清华北大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知识和智力方面的,而是情商方面的培养。
建议:家长要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具体问题的沟通。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或在与孩子打电话的过程中,向他们输送祝福、鼓励和喜悦等美好的信息,经常说“孩子,你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优秀的”“我们爱你”“我们相信你”“不要害怕,我们来帮你解决问题”等,以培养其情商,助力其成长。
三
戒亲情畸变,要注重弥补亲情缺失
和谐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生命礼物。父母的矛盾和分裂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子女。
离异家庭的子女教育起来比较困难,重要的不仅是教育的方法、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关爱的缺失和弥补。
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以部分弥补但是不能代替亲情之爱。
所以父母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问题,夫妻之间的矛盾不要带入亲子关系中,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父母的一次大吵大闹足以在其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阴影,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更是灾难性的。
即使是万不得已离异的父母,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弥补对孩子的伤害,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虽然有矛盾,但是他们都是爱我的”。
夫妻双方绝不能把孩子作为“法码”去要挟对方,这将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进而影响在校的学习和成长。
千万不能放弃对孩子的爱,身上的肉腐烂后可以通过手术割掉,子女是永远割舍不掉的,因为他们是父母人生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使暂时的放弃也会对子女和自己带来长久的伤痛。
建议离异父母:努力对孩子进行“亲情弥补”,除了物质生活的保证外,更要注重对孩子心灵的抚慰和成长的关心与引导,但绝不能用以物质与金钱的增加去弥补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可告诉孩子:“我(我们)虽然组成了新家,但我会更爱你”。
在新的家庭中,在做好沟通和说服工作的前提下,可共同商量对孩子的关爱问题,如果能让孩子感觉到“我现在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继父(继母)对我都不错,好像我的父母离异不完全是坏事”,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伤害。
四
戒宽严失度,要有原则、底线和“高压线”
在家庭教育方面,无论是物质的满足还是精神方面的关心都要有“度”,不可太宽也不敢太严,度的界限就是“合理”。
比如在物质方面,孩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给孩子买东西要看其生活和学习是否必要,还要考虑家庭条件。
必需品必须买;可买可不买的不要买;与生活学习无关的绝对不能买。
在做人方面要有起码的原则和底线,比如不撒谎,不懒床,不骂人,不失信,客人来了要问候等。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情况可能比较严重。
即使是一些小问题也不是突然出现的,其原因可能存在很久了。
一旦子女微小的错误得不到纠正,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爆发。在这种情况之下,改正可能就比较困难,甚至铸成大错。
所以,宜从小处着手,见微知著。
儿女和家长相处,内心和行为往往“暴露”得更充分。
一旦发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微小偏差的时候就要纠正过来,如此就可以避免其发展为大的错误。
在有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上必须设置“高压线”,如儿童、青少年、青年乃至中年人,玩网络游戏只要超过48个小时就可能成瘾,“网瘾”“毒瘾”和“赌瘾”是当今世界三大心理“顽症”。
戒除网瘾需要特殊的教育机构,需要许多人力、财力的投入。
国内最好的(网瘾)特训机构的转化率大约为70%,而且不能够保证不复发,所以对此类问题必须设置“高压线”。
建议家长:在参加家教培训和阅读家教书籍的基础上制定“家规”,亲子共同遵守。
给孩子制定合理的规矩,有些规矩必须严格,如:不到18岁,不准抽烟、不准喝白酒(可少量喝果酒)、不准进成人才能进入的卡拉OK厅;中小学期间绝对不能进网吧,在完成生活和学习任务之后可以玩20分钟的游戏,时间一到,马上停止,不准讲条件;不准和陌生人交往(以防坏人引诱)等。
同时,通过家庭旅游、家庭会议、家庭游戏、家庭阅读等形式培养和巩固亲情,提升家庭正面教育对负面因素的“抵抗力”,提高美好的现实世界对子女的吸引力,构筑子女心中较为强大的理解、鉴别、运用和控制“虚幻世界”(如网络世界)的能力。
五
戒除分数至上观念,要重视素质培养、幸福为本
恢复高考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我国教育的巨大进步,但遗憾的是,通过跟踪调查发现:高考状员没有一个成(大)才的,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高考状员会考试不善做事,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些高考状员的父母并不幸福,因为有些高考状员毕业后沉醉于工作和社交,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父母。 |
随着国家考试制度的改革,唯分数的评价机制得到初步纠正,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家长既要适当重视分数,更要为子女的幸福负责。
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幸福,从人生的长河看,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身体心理素质比分数要重要得多。
著名商业大腕马云说过一句听起来很“粗”的大实话,大意是说:有些人把他煮熟了,他也读不进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基本)正确的。 |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有些孩子天生爱读书,有些稍加引导就开始爱读书了。
有的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是很难喜欢读书的;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又会幡然悔悟,喜欢读书;有些人可能在生命的终点才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有极少数可能永远读不进去书。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找到孩子读书的契机。
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有不少孩子不大喜欢读书,但动手能力或某一种倾向性极强。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工资高,也很有成就感。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不顾条件一味逼迫孩子考名校。
成长的道路千万条,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建议:告诉孩子“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断进步”“输赢乃兵家常事,只要尽力就好”“你有自己的优势”“你在有些方面可能是个小天才”等。
目前多数孩子的学习压力偏大,家长不要总是把成绩问题挂在嘴上。
在孩子最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如果父母首先谈成绩,会使孩子认为在父母眼里“分数比我重要”。
绝不能说“你学习成绩搞上去了,你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了”之类的话。
六
力戒急躁和打骂,要有“慢慢来”和在心上用力的耐性
从人才学的发展来看,每一个没有遗传性疾病的孩子几乎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现实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子女成长的速度或快或慢,其身上存在的问题有轻有重,转化的过程有进有退。
即使是一些轻微的缺点也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作为家长要勇敢接受,并有耐性陪孩子慢慢成长。
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打骂教育只能错上加错,甚至会铸成大错。
著名教育家德雷克斯有一段话,大意是说:棍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婚姻幸福以及他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最终影响了子女对待他的子女的态度,并使子女变得缺乏信任、残酷和专横以及性格缺陷,对于子女未被开发的潜力的消极影响也无从估量,尽管他在有些方面也许发展得“很好”。 |
大量事实表明:孩子犯错的背后是错误的思想意识或习惯(错误的习惯背后事实上仍然是一种固化的思想),一般说来,当孩子处于错误之中时是意识不到自己错误的。
如果思想得不到纠正,打骂很容易把错误的思想意识掩盖起来,而且形成亲子对立甚至亲子“仇恨”,不仅教育的目标得不到实现,而且错误的思想意识、亲子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严重的、甚至不可收拾的结果。
所以,家庭教育必须以“情”动人、“心”上用力,基于说服和各种引导,解决其错误的思想,引导子女走到正路。
封建社会“棍棒下面出孝子”的社会条件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
以打骂教育子女只能证明父母的无知、无能,而且产生无穷的后遗症,父母切切戒之!
父母可以采取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各种奖励在内的正面激励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可以采取引导加惩罚的方法,当孩子知道自己错误后,第一次可以不惩罚,但如果重犯,为了让其长“记性”,可以根据年龄采取适当的惩罚,如写检查、罚站、干活、一定时间不准吃零食、扣发零花钱和春节不买新衣服等。
对于嘴上承认错误但屡教不改的孩子,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适当用木戒尺等打手心或打屁股(此部位不宜伤人,且有加强血液流动之效)。
七
力戒居高临下,要以身作则和榜样引导
什么样的父母教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大量研究表明:子女身上的基本优点来源于家庭,缺点根源于父母和家庭,所以一些教育家认为:子女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父母一定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德行。
要养育优秀的子女,自己首先要做优秀的父母。
遇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定要进行自我反省,不能首先责怪孩子。
要以身作则,在态度和心理方面一定要戒除居高临下的姿态。
不能因为子女是自己所生就理所当然地要“占有”。
要理解子女虽因父母而来,但又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属于他自己的生命系统。
建议:尊重孩子的隐私,多采用商量、家庭会议等方式解决问题;
不在孩子面前说难听的脏话和刻薄的话等;自己不撒谎,再要求孩子不说谎;带头孝敬父母;
以自己善于分享的习惯影响孩子不吝啬的德行;以自己勇敢面对问题的习惯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
以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培养积极向上的孩子;努力看书,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也可在适当的环境中组成家庭读书会或分享会,共同读一本书,并进行分享。
也可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所得,选择适合的部分在亲子之间进行分享,既可促进亲子了解、浓化亲情,也是知识和智慧的互动。
八
力戒溺爱,要鼓励子女成长
教育家李显峰老师认为:自我成长是解决孩子一切问题最根本的答案。因为太溺爱,所以怕苦;因为安逸,所以慵懒;因为太顺,所以怕挫;因为无敬,所以叛逆;因为缺善,所以做恶。 |
教育的本质是“长善救失”,在儿童时期要特别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在洗衣服、打扫卫生、帮助做饭等这些细小的行为中,几乎影响和决定着家庭对孩子教育的成败。生活能力培养也最能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心。
因为儿童时期养成一个看似很小的好习惯,到了成年,这个小小的好习惯就成为“显著优点”。
如小孩子学会帮厨,长大喜欢下厨,结婚后就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夫妻双方“厨房之争”而导致的种种家庭悲剧,而且厨房中可以延伸出近乎无穷的人生乐趣、人生智慧乃至经济知识。
要适当扩大孩子的交往圈子,避免孤僻、过分依赖和自负。
让孩子知道赚钱和花钱是怎么回事,培养财商等。
太好的生活环境也会扼杀孩子的斗志,给孩子以适当的磨砺(磨难)教育,比如在少年期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打工者的滋味等。
让孩子捕捉生活、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细节,并进行观察、思考和写作,以培养其观察、思考和创作能力,并产生对自然和社会兴趣的热情、兴趣和关爱。和孩子共同做义工能提高其心量和思想境界。
“增长子女的善”在理论上好理解,但在实际的言行方面许多父母不知如何做。
如不少家长喜欢赞扬子女的“漂亮”和“帅气”,殊不知漂亮和帅气源于父母的遗传,与子女的修养无关。
如此赞扬只能够让子女增长浮华,使子女以自己的“漂亮”或“帅气”为荣,从而放松个人的学习和修养,为以后人生的“红颜(帅哥)多薄命(薄幸)”埋下了伏笔。
所以父母必须赞扬孩子的品德和善行,即是微小的善也要及时赞扬,如此子女你才能够真正成长。
当然对其错误和不当也要及时引导和校正。
九
力戒情绪用事,要重视情绪管理
人是容易情绪化的动物,夫妻、亲子之间有时可能是最亲密的“仇人”。
当人被错误的情绪控制时,常常会做出愚蠢甚至可怕的行为,对亲人和孩子产生消极甚至难以弥补的灾难性影响。
而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理智地反思和控制后,又能够促进亲情和亲子关系的发展,也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为此,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并管理好自己情绪,要展现自豪、兴奋、认同、欣赏、信任、慈爱、亲和和成就感等积极情绪,这也是孩子最佳学习状态发生的绝对条件。
要控制和调适生气、暴怒、忧伤、歉疚、抑郁、忧愁、沮丧、绝望、 恐惧、厌恶等消极情绪。
当处于情绪低谷时,要自我激励,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要培养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绪、调节自我情绪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建议:夫妻共同阅读处理家庭关系的书或者参加家庭关系、情绪管理培训;可约定确立处理夫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
把双方爱的诺言,以及“要坚信:婚姻是一种很深的缘分”“理解、包容、体谅、承担、忍耐、配合、呵护”“在家庭的争执中,胜利者往往也是失败者”“家是讲爱的地方”“冲动是魔鬼”等写成条幅挂在特定的空间(如卧室);
夫妻双方每天休息前可进行“夫妻密语”,总结一天的工作、反省自己一天的情绪,明确得失,分析情绪控制成功的经验和产生不当情绪的原因,找到以后化解的方法。
也可规定一些具体的处理亲情问题的诀窍,如:双方关系略为低落时,应共同听《牵手》音乐,回忆相恋和结婚时的美好时光;
不得恶意伤人和说消极的话,多赞美对方,多说鼓励的话;
一方发脾气时另一方应采取不使矛盾激化的方式,在对方平静下来再做解释和沟通;
当知道自己错误时,必须马上道歉;遇事商量,不要吵架,万不得已的吵架也要避开孩子;
丈夫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准打妻子和儿女;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平等讨论问题等。
通过以上努力,在巩固夫妻感情的同时,为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情绪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