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懿:绘本的“七步阅读法”——有了图画书,愿你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何给孩子挑一本好书,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阅读?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绘本翻译家、阅读推广

如何给孩子挑一本好书,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阅读?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绘本翻译家、阅读推广人彭懿老师的“七步阅读法”。

彭懿,文学博士,多年来游走于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既是作家、学者,也是一名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著有《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等理论专著,《我捡到一条喷火龙》《蓝耳朵》《灵狐少年》等长篇幻想小说及《怪物爸爸》《巴夭人的孩子》《萤火虫女孩》等原创图画书。

“一本薄薄的图画书可读出百种滋味,一幅简约的图画可隐含辽阔的世界。阅读图画书,可以推开一扇窗,帮助孩子了解我们的世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情商和智商,还可以提升孩子的美感经验,学会观察和思考图画的能力,迈入艺术的门槛。”

——彭懿

第一步: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

图1

封面,是一本图画书的脸。很多时候,我们喜不喜欢一本图画书,常常是从喜不喜欢这本图画书的封面开始的。一本图画书的封面上,有书名也有图画,书名讲了一个大概的故事,图画画出了主人公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从封面上就可以大致来猜测图画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封面上还有一些信息我们是要看的,比如创作者的名字。

我们看创作者的名字,读创作者的名字,一是对他们的创作的一种尊重,二是我们每天给孩子读绘本故事,时间一久,孩子对这些创作者的名字的熟识度会越来越高。当他们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他们会很惊喜:啊,又是他!这也是一种乐趣。

看完封面,接着看封底,封面看一遍、两遍都行,但是封底至少要看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再看一遍。 因为有个别极调皮的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

例如,《1只小猪和100只狼》讲了这么一个故事:1只小猪,被100只狼围在了大树下。狼们激动万分,他们纷纷说:“先从哪里吃起才好?”可他们突然发现,他们一共有100只狼,100只狼吃一只小猪,1只狼顶多能吃到一小小口,也填不饱肚子啊。于是,狼对小猪说:“你回去叫100只小猪到这里来,我们就不吃你。”故事直到最后,也没有交代小猪去了哪里,只是告诉我们,天都已经黑了,那些饥饿的狼还在树下苦苦等待。你知道小猪在哪里吗?请看如下封底(图2)。

图2

漫天星空下,小猪盖着被子,在屋子里睡得非常香。如果我们落掉了封底,那么这个故事我们就错过了结尾,等于是没有看完整。

第二步:藏在环衬里的秘密

精装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平装书有的根本就没有环衬,翻开封面,直接就是扉页了。

只有当环衬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才可以想都不想地一下子翻过去。要是环衬有颜色,请你至少花上10秒钟,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作者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

要是环衬上有图案,那就要耐着性子好好看一看了,它们一定与书中的故事有某种联系。 比如《山姆和大卫去挖洞》前环衬和后环衬颜色就不一样(如下图3所示)。

图3

山姆和大卫出家门的时候门口有一颗苹果树,而当他俩挖了洞出来的时候,事实上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花儿变了,当然苹果树也不见了,这时候画面里出现的是一颗梨树,所以前环衬(图4)和后环衬(图5)的颜色对应的就是苹果和梨子的颜色。

图4

图5

这就是为什么要观察前后环衬的颜色,一位经验丰富的画家是绝对不会随意为自己的书选择环衬的颜色的,他选择的颜色,一定最贴近故事的主题和氛围。

要是环衬上还有图案,就更要多停留一会儿,耐下心来好好看一看,这个画面可能是后面故事的一个开头,可能是故事的一个线索,可能是说出了故事的一个秘密,可能帮助孩子来推测故事的发展,比如《好饿的小蛇》。

《好饿的小蛇》的前环衬画面上有几颗树(如下图6所示),唯独左边数起第六颗是结了苹果的树,读过故事的一定知道这颗苹果树正是好饿的小蛇最后要吃的食物,画家其实是一早就已经安排好了。这是前环衬,那后环衬呢?

图6

我们先不急,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本图画书后环衬前的最后一个画面(图7)。

图7

好饿的小蛇在吃这颗苹果树之前每吃到一样好吃的食物的时候,眼睛都是呈点状和线状的,只是这个时候,小蛇整个身体都套在了苹果树上,尾巴成了树枝和苹果的形状不说,连眼睛都打上了两个×。

对比一下前环衬,后环衬(图8)的画面上少了一颗苹果树,这颗就是小蛇吞下去的那颗苹果树。而好饿的小蛇呢?它并没有死,过了几个月,它终于把苹果树消化了,它活得好好的,还扭过头来笑嘻嘻的说:“啊~~真好吃!“

图8

记住,打开一本图画书,不要着急往后翻,后面的故事是逃不掉的。请先看前环衬,读完故事,再看后环衬,看看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有时,前环衬和后环衬遥相呼应(如《好饿的小蛇》),一个作为故事的开头,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要是漏看一个,就会说出完全相反的结局。

第三步: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

图画书不只是图画讲故事,文字也讲故事。如果只看图画,那只是唤醒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只看文字不看图画,也只是唤醒了图画书的一半生命。

一本图画书至少会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当它们讲述同一个故事时,文字和图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亲密的恋人,它们互相补充,一起努力把故事讲好。

当第三个故事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文字和画的关系有点像一对即将分手的恋人,乍看上去,还在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已经同步不同调,在各说各话了。

例如,《这不是我的帽子》里说:“我偷帽子的时候,他在睡觉”。是的,大鱼在睡觉。这里文字和图画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图9)

图9

还是这本《这不是我的帽子》,我们看图10,文字说:“他可能睡很久都不会醒”。可是图画呢?画面里的大鱼已经醒了!这时候,文字和图画结合的第三个故事和第一个、第二个就不一样了。

图10

第四步: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翻页

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是按照书页的顺序来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为了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后翻页,创作者在文字和图画里都做了巧妙的设计。好的图画书,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

我们看一本图画书,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翻页动作。虽然我们没留意自己的这些动作,但有一个人却从来没有忘记,这个人就是图画书的创作者。他知道图画书是翻页的艺术,知道图画书是按照书页的顺序来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为了吸引我们迫不及待地往后翻页,他在文字和图画书里都做了巧妙的设计。

一本好图画书,一定有一个好看的故事,故事有情节,有悬念来激发你的好奇心。好图画书知道怎样推进故事,它总是在前面一页提出问题,后面一页,也可能是直到最后一页才告诉你答案。

还有如果你读得足够细,就会发现图画书里的人物总是从左边走向右边的,极少数会不一样,比如《好饿的小蛇》。如果翻开来的跨页是两个单独的画面,右边的画面往往比左边更具有强烈的动作感,把你拖向后一页。还有一点,前面一页图画的右上角或是右下角,会出现后面一页场景的小小暗示。

例如,《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的前环衬(图11)。

图11

为什么是黑色呢?它其实想告诉我们:这时候,夜还很深,主人公英男还睡着...这里我们先不解密。读过《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的读者,应该能感受到这本图画书最大的特点是重复。两个画面一组,形成一种固定排列,从英男遇到长颈鹿开始,重复的好戏就上演了。如图12、13。

图12

图13

一个画面提出悬念,一个画面给出结果。当孩子觉察到这种重复时,乐趣就来了,他会迅速翻到下一页期盼看到一次比一次荒诞的场面。这种重复的手法很多绘本里都有涉及,比如《好饿的小蛇》。

有的小朋友在看的时候会不停地往后翻页根本顾不及你给他来讲,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画面(图14)。 画面的右下角出现了一个人影,对,就是在接下来跨页中出现的英男的妹妹。

图14

图15

这就是前面讲到的前面一页图画的右上角或是右下角,会出现后面一页场景的小小暗示。好不容易找到的厕所,却被妹妹抢到了前头,这一次英男总算找到一个普通的厕所了,然后作者给了英男一个大大的脸部特写。(图16)

图16

“太~爽~啦”我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这里翻页的动力就少了很多,没想到却是一个不可不看的结尾。(图17)

图17

“……等等,不对呀!英男一边尿,一边想:我也没有妹妹啊,再说,厕所怎么会在楼梯上?……糟糕!……可是,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

英男这才真的醒了过来,居然是梦里还套着一个梦!好笑的是,作者还把“……糟糕!……可是,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这句话画成了尿线的形状。故事到了最后,这是最后一个画面,实际上是后环衬,这个画面的底色变成了白色,对比一下前环衬,我们就知道作者的用意了吧,这里是说英男已经从梦中醒来了。这就是看环衬要前后对比,才能看出意思来。

一本好的图画书,就是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

第五步:反复多读几遍

想真正读懂一本图画书,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画),至少要读到十遍以上。

图画书的故事有深有浅,浅的连婴儿也可以看懂,深的连大人都不一定能看懂。现在出版的图画书中常常会夹着一张导读手册,你会发现有些导读写的非常精彩,如 果他不说,你还真发现不了故事的画面上有那么多细节,他们不是译者,但他们能说出故事的深刻含义,为什么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反反复复地细读。

细读也有技巧,第一遍的时候,可能被情节吸引,读的很快。到了第二遍,就要放慢速度,读一段文字,再看看图画,想一想文字说了什么,图画又说了什么。第三遍,干脆不用看文字,只要专注看图,看结构、颜色、色调、风格、技法......找出被隐藏的细节,思考背后的暗示。第四遍,把画面连起来,前后对比看看一幅画面与其他图画的关系。

图画书把太多的东西都悄悄隐藏起来了,留待你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只要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许多你第一遍看时没有发现的东西。

例如,《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节日到了,偏偏又是不能没有礼物的圣诞节,可小熊一家根本就没有钱买礼物,怎么呢?一开头就把我们的心给勾住了。

读过图画书的大人们,你们是什么时候破了案,知道小熊就是那个神秘的送礼之人的呢?大多数人是在故事接近尾声的时候,听到熊妈妈说:”这样看来,他不是圣诞老公公,应该是圣诞小小孩啰!“这个时候才知道的吧。事实上,如果我们看得足够仔细,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能揪出这个小小的作案人了。我们来看扉页(图18)。

图18

这里有熊姐姐和她那把挂在秋千上的花雨伞,有熊哥哥和那只勾在树枝上的风筝,就是没有小熊,这时候,我们猜测小熊可能就躲在后面,等哥哥姐姐走了以后,爬上树取下风筝,再把秋千上的雨伞带回家,但也只是猜测。

再看第三个跨页(图19)。熊爸爸愁容满面,熊妈妈一脸无奈地弹着钢琴,可是你们看到了小熊了吗?他在做什么,他正捧着一大摞纸箱,这些纸箱不正是后来摆放在圣诞树下装着礼物的纸箱吗?这从上面那个长长的纸箱里露出来的伞柄,也泄露了秘密。这个画面里,还有两个细节,一个小熊从不离手的棒球手套,一个是熊妈妈的红衣服上少了的一颗纽扣。

图19

接下来我们看第四个跨页(图20)。小熊跪在地上,他捡到了什么?如果看的足够仔细就能发现小熊手上的正是熊妈妈红衣服上丢掉的那颗纽扣,这就是细节啊。

图20

第五个跨页上(图21),画家在画面里藏了一个小秘密,熊爸爸一定是因为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才没有发现自己被风吹掉了的帽子,但是有一个人发现了。谁呢?小熊。小熊在哪里?看,帽子的右边有一个小小的影子。

图21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安排了两条故事线,一条是明的,一条是暗的,少读一条,故事就不会完整,我们就会缺少一种感动。

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

图画书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迷人而卓越的版面设计,是一门平面设计的艺术。作为没有学过平面设计的常人来说,怎么看得懂呢?那就是对着图画书的页面版式不停地发问。

为什么它的画面一页比一页大,突然来了个跨页大画面呢?为什么它的文字不排在图画里,要排在图画外呢?……只要能把问题问出来,你再带着问题把书看一遍,就一定可以知道平面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了。

一位好画家在画一本图画书之前,就已经开始在为整一本书打草稿,进行整体设计了。他会对故事进行切割,考虑如何分配故事,还要考虑怎样把一个个画面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故事。

例如,《黎明》图画书的版面设计(图22),看完它,我们会感觉,透过画面上这一个个“小眼睛“,仿佛是完整观看了一遍黎明的全过程。

图22

第七步:与孩子一起讨论

图画书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最难的莫过于这本图画书的背后告诉了我们什么。有的图画书的主题、思想、观点藏在一个你看不见的地方,要用思考力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关于图画书的主题及思想的讨论,最好是在小学以上的教室进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最好不要和他们来讨论一本图画书,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问题太抽象了。

看图画书就是一种简单的快乐,绝对不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有了图画书,愿你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