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去年4月,山东、河南两毗邻省份的一则“对赌协议”引发关注。“对赌”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并对这场“‘鲁’‘豫’有约”的结局满怀期待。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在7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鲁豫“对赌”的结果:山东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河南赢了山东
去年备受关注的黄河版“鲁豫有约”有了最新结果。
据新华社消息,7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两年,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作为受益方,共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推动形成了上下游两省政府同心协力保护黄河生态的新格局。
据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袁培全介绍,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省际合作,2021年,山东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搭建起黄河流域省际政府间首个“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协作保护机制。协议综合考虑黄河水情和两省实际,以黄河干流刘庄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
水质基本补偿,即断面水质年均值在三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省给予河南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反之,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省给予山东省6000万元补偿资金。
水质变化补偿,即断面COD、氨氮、总磷3项关键污染物年度指数每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省给予河南省100万元补偿;反之,每上升1个百分点,河南省给予山东省100万元补偿。
补偿协议签署以来,黄河入鲁水质持续保持在二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指标稳中向好。
山东东营胜利黄河大桥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68286
据悉,目前,黄河上中游省份正参照鲁豫两省补偿模式推进横向生态补偿。
在建立实施黄河流域省际横向补偿机制的同时,为促进省内流域环境的联动保护和协同治理,山东在省内县际建立了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21年9月,全省301个跨县界断面全部签订横向补偿协议。截至2022年5月底,共兑付县际横向生态补偿资金3.24亿元。其中,下游补偿上游2.17亿元,上游赔偿下游1.07亿元,补偿金额大幅超出赔偿金额,反映了上游治理成效凸显,流域水质整体持续向好。
据大众日报报道,山东微山县县长郭鑫介绍,“如果没有这个横向补偿机制,我们将承担更多治理成本,付出更大代价。”“微山县位于河流汇集最多的南四湖流域末端,实施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后,湖区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提升。受益于水质提升,我们补偿上游的滕州市和枣庄市薛城区1060万元理所应当、心甘情愿。”
不算新鲜事
省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国内已不算什么新鲜事。
早在2012年,安徽和浙江就率先试点,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此后,福建和广东的汀江-韩江流域、广西和广东的九洲江流域、江西和广东的东江流域、河北与北京的潮白河流域、重庆与湖南的酉水流域、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流域等,也相继签订生态补偿协议。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已有18个省份、13个流域(河段)探索开展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但涉及黄河流域的补偿对赌,“鲁豫有约”是第一次。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流域范围极广,在全国河流治理中,难点也较多。此次山东兑现生态补偿资金,无疑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激发各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更进一步看,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下,河南赌赢山东,还只是一个开始。
此前,国家“十四五”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其中还提到,“鼓励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如何更进一步形成有效的生态保护协同机制,还需要更多尝试和探索。
监制:夏宇
编辑:顾佳贇
制作:郭赛玲、史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