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一朝,用现在的话讲,挺奇葩的。政令不出长城,皇帝不是被活捉,就是上吊。原因固然多种,文化的不自信,却是不言而喻的。其不自信,就是表现在大范围的假托上。
有学者研究,朱明假托不胜枚举,内容连篇累牍。其典型的,就包括《金瓶梅》。《金瓶梅》是谁写的?金陵笑笑生。金陵笑笑生是谁?不知道。假托嘛!这让后世学者挖空心思,考证金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大概罗列出几十个人名来。为何不敢用真名?怕写出的东西被人骂,诲滛诲盗。其实就我看,《金瓶梅》的艺术手法还是挺高的,对市井俚语运用的炉火纯青,生活细节描绘的绘声绘色,人物心里刻画的栩栩如生,在艺术上是不可多得的。这么一部能够传世的作品,作者却不敢署真名。奇也怪哉。
1638年,一本号称宋朝末年郑思肖写的奇书《心史》出炉了。据说此书埋在枯井里,被偶然发现。郑思肖是谁?据称大宋遗民。内容是啥?反元哭宋。为何此时出炉?大明就要被大清灭了。要借此鼓舞士气。你说鼓舞士气自己写几本得了,却偏偏不自信,要鱼腹藏书。时隔三百六十年,用纸包着的纸书稿,竟然不腐不蠹?枯井竟然没被风沙泥土填平?枯井一直保持晌干 晌干的?在江南多雨的季节里,旱魃一直给枯井“只为一人憔悴”?真够可以的。同一时期,北方的乌梁素海,已经枯了,又盈了,沧海已经干了,变为桑田了。只有雨量充沛的梅雨江南,那一时期成了大西北的敦煌藏经洞,等待道士的揭幕。
也是在明朝,越过了当事朝代宋,越过了极力推崇相关人的朝代元,忽然出现了托名岳飞的《满江红》。本来是一眼假,但却被贴了岳飞的标签,成了岳飞的作品。早在南宋时期,大部分时间,岳飞早已被平反了,成了正面形象。这么一首被后世传的神乎其神的巨作,怎么在南宋就没人知道呢?就连当事人岳飞的孙子也不知道,可能吗?元朝人对岳飞很好啊,给他在《宋史》中树碑立传,宣传成一代悲剧英雄。现在世人所知道的岳飞形象,是元朝人写的先进事迹材料。就像雷锋的事迹,是当代人竖起来的一样。更何况词中地理的南辕北辙,更不可思议了。有人说贺兰山是代指,也有人辩护说,河北磁县也有贺兰山,更是岳飞行军打仗经常出入的地方,“踏破贺兰山缺”没错。如果说代指,也还勉强,但说贺兰山指在磁县的贺兰山,那不是夸岳飞了。岳飞要直捣黄龙,打到女真人的东北老家,你把他局限在河北,是骂他还是夸他?要写也得写直捣黄龙城缺啊,最不济也得写个踏破长白山缺吧?偏偏整出个贺兰山缺,无非是宣传需要。
《满江红》写的是啥呢?其实是给岳飞歌功颂德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写的是岳飞风波亭蒙冤,后世人的不平,愤懑。如果他真的是处在直捣黄龙的时候写的这首词,那就不是仰天长啸,而是要写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了。只有受了天大的委屈,才会出现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概括了岳飞功绩,给他评功摆好。岳飞是万万不能自己说功名尘与土的,功名同尘与土连在一起是不行的,那是对吾皇的大不敬,对大宋事业的大不敬,传出去,轻则贬官,重则下监的。想想苏轼,在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宽松环境里,因为词中不慎,都被一贬再贬。“靖康耻”这句话,是万万不能说的,这更是大不敬。钦徽二宗被掠,这是宋的耻辱,没错。但在强大的皇权威压下,这件事被文人们修饰得很好,很文艺,叫主上蒙尘。蒙尘了,懂不懂?还有叫东京陆沉。开封在大地上沉陷了,天塌地陷了。你直呼靖康耻,会不会说话,有没有君为臣纲,不想活了?还有“收拾旧山河”,前朝才叫旧山河,过去的王朝才叫旧山河,还我河山才对。总之,这是一首明人假托岳飞写的词,给岳飞一生做了个盖棺定论。因为不是一个朝代,所以作者出言无忌;因为宣传需要,也不用严格考虑地理方位。《满江红》最初于明朝出现在杭州岳飞庙,刻在碑上,而同样署名岳飞的另一首诗已被证明是伪作。最有可能的是,明人将岳飞写的只言片语,包括元曲中的有关内容,加上自己对岳飞的理解,加工成目前看到的样子。《满江红》这首词,要是标题叫岳飞,像这样《满江红 岳飞》,作者轶名,就对了。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蝶恋花 出塞》,作者纳兰性德。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发自心底的,也是不可战胜的。像明人的所为,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