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企业绽放冬奥:国内最大氨液分离器助力“雪游龙”腾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愈发临近。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体育盛会,冬奥会将成为诸多民族品牌彰显风采的舞台,其中福建企业的身影颇为靓丽。

福建是体育产业强省。福建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福建省实现体育产业总产出4982.81亿元、增加值1704.16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4.02%,增加值和GDP占比位居全国第一。

距离冬奥会开幕已不到两月时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雪人股份、安踏体育、舒华体育等三家福建企业目前均已如期交付冬奥订单。

一方面,上述企业将通过科技与绿色的理念助力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另一方面,相较于冬奥订单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企业们更期待借冬奥之风提升品牌价值,引领民族品牌进一步走向全球市场。

科技赋能“雪游龙”

“科技冬奥”的理念贯穿冬奥筹备工作的始终,赛事场馆设施建设则是彰显国家科技实力的一大名片。在12月3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冬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执行主任闫成重点提及坐落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

作为世界第17条、亚洲第3条、中国第1条雪车雪橇赛道,“雪游龙” 应用氨制冷系统为赛道制冰提供支撑,该制冷系统氨充注量达80吨液氨,为历届雪车雪橇同类项目最大的氨系统用设备。项目承建方上海宝治决定采用氨液分离器保障系统安全,雪人股份应声入场。

“如果说氨制冷系统是‘雪游龙’的心脏,那么氨液分离器就相当于这条巨龙的肺,是确保赛道冰层厚度至关重要的设备。”雪人股份市场部总监陈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陈炜介绍,上海宝治共采购2组由雪人股份设计制造的氨液分离器,单个有效容积达96立方米,设备空重29.5吨,储满介质后总重85吨,为国内之最;设备应用低温碳钢材料,运行温度为零下18摄氏度,支座底板设置100毫米的隔热垫,确保低温不影响设备运行。

最大的难题,则是要完成巨大容器的运输吊装。“如果不完成这一步,后续的土建工程项目便无从开展。”陈炜回忆,在2019年6月1日,项目团队克服山地条件差的难关,将两组巨型设备运送上山。通过两台吊车的协作,容器在空中完成了105度翻身,吊装工作顺利完成,氨制冷系统的机房施工也由此拉开帷幕。

闫成指出,“雪游龙”已历经雪橇世界杯等多项冬奥测试赛的考验,赛事运行状况良好,实现了既定测试目标。

雪人股份承接的另一订单——张家口市崇礼区长城岭滑雪场造雪系统建设则体现了中国速度。陈炜介绍,在2021年7月底签订合同后,安装调试团队于8月入驻崇礼,11月7日即完成设备交付。

冬奥平台打造品牌形象

安踏体育与舒华体育则成功收获北京冬奥会赞助企业的身份。其中安踏已连续4个周期成为中国奥委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在北京冬奥会15个分项中,安踏将为12支中国国家队打造比赛装备,位居运动品牌之首。

10月27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之际,安踏发布了北京冬奥会赛时制服装备(含技术官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制服装备),其中蕴含两大安踏自主研发的面料科技元素——防水透湿科技与炽热科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健身器材供应商,舒华体育此次入驻冬奥村健身中心的主要产品考虑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特殊需求。譬如擎天系列力量器械为分动式力量训练设备,可满足冬残奥会运动员提升单侧力量的需求。

舒华体育品牌总监王伟伟表示:“89系列框架训练器存在原举重平台产品坡度角度较大、不适合轮椅通过等问题,我们对产品进行精心改良设计,将举重平台进行加长坡道处理,方便冬残奥会运动员正常训练。”

上述福建企业代表均认为,相较于冬奥订单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企业更为看重冬奥平台对树立品牌形象带来的积极作用。

陈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冬奥会相关项目对雪人股份销售额与利润的贡献可以说是忽略不计。但在双碳背景下,通过冬奥会项目,雪人股份在热能与动力方面的能源战略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对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及节能环保新技术的推广有积极的意义。”

舒华体育方面,王伟伟则认为“从短期来看,对企业利润没有直接的促进。但从长期来看,冬奥平台将进一步助推舒华体育的To B、To C以及国际业务。这将有利于提升舒华的品牌专业价值,塑造健身器材国货担当形象,使中国健身器材品牌进一步走向全球市场。”

安踏已在冰雪产品线上进行深入布局,本次发布的冬奥赛时制服相关科技均已投入到大众运动产品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